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9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月宫基地验证了一条思路——月球没有大气层,那就把月壤作为月球的大气层,让人类在月壤的遮护下,在“地下”发展工业城市和科研基地。
  随着月宫基地建设而快速发展的,则是中国整体航天能力的大幅度跃升,人类发展科技的规律之一,就是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了原理性的突破,而这个领域又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那么在大量资本和人才的投入下,这个领域的各种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出来。中国的航天事业,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例如短短数年之间,单艘新飞船的货运能力,已经从原来的百吨级别,发展到突破1000吨。
  除了这些民生上的发展外,军方还在相关的大发展中,收获了军事上的进步。例如“近太空电磁推进系统”,听上去名字并不新鲜,但实际上是储电能力的大跃升,使得在近太空部署电磁炮得以成为可能。
  原来的思路,是高能激光,但耗能显然远超过电磁炮——弹丸有自己的重量,重力加速度当然节省了大量电力。以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一个高能激光体系,打不了几次能源就会耗尽。但同样的能源,如果用来做发射弹丸的电磁推进,攻击的次数,几乎可以达到数千次。
  这在现实上就有意义得多了,高能激光只能用来打击高价值目标,而太空电磁炮,如果部署数量足够,简直可以用来对美国这样的敌人,进行他们无法防御的无限太空弹药打击或者“封锁美国”,这种数量上的意义,至少在短期更为重要。
  而且这才是更重要的“导弹防御体系”,无论是美国发射洲际导弹或者是飞行器,只要中国能够及时侦查得到,美国的这些武器都很难逃脱太空电磁炮的中途打击摧毁。所以单单这种武器的成立,就让军方认为,未来热战战胜美国的把握,提升了至少30%的几率以上。
  中国开始进入了太空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