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各国社会财富的增长,赶得上美元长期实质贬值的速度,意味着总财富的大饼还是在扩大的,那么美英割掉这块大饼的一部分后,各国剩余的大饼份额,相对于从前,还是在不断扩大的,于是可以容忍。但这块大饼不但不扩大了,而且在不断缩小了呢?
  美英现在碰到的,正是这样的超级难题。自从中国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扩大货币互换的协议,将人民币在欧洲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仅限于贸易,扩展到了多数金融范围之后,美元的市场开始日益缩小,不仅仅是因为所有国家与中国的实体和服务贸易规模更大,而且因为中国的人民币贬值幅度要小得多,如果你说有剥削,那人民币的剥削幅度,要比美元小得多。在中国建国初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约是1:2.5,而现在则是1:0.78左右,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了3.3倍以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程度,是美国的3倍还多,使用人民币作为金融和贸易中介,当然要比美元强得多。
  至于美英对欧洲使用“价值观外交”等意识形态手段,当然有一定的作用,否则现在就不会有欧洲美元市场还存在了,但作用也是有限的,新时空的中国“强横蛮霸”,一旦发现美英搞小动作,那来自中国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大家伙伸出胳膊比一比呗,谁更粗?欧洲各国,可不敢因为美英的压力,就与中国敌对,这是完全不同的时空、完全不同的实力。
  面对不断萎缩的欧洲美元市场,美国自己还可以扛,但是英国就有点扛不住了。英国要维持过去的欧洲金融中心格局,有两个前提,一是英镑的信用不能崩,否则你没有国家货币信用,英镑自己的投资者,会出现市场恐慌,自己作践自己,当然会导致更严重的资本外逃;同时美国也会主动做空英镑,英国经济,本来制造业已经萎缩得不像话,金融信用再崩掉,还想不想吃饭啊?筷子都掉没了,还上哪吃饭去?
  所以英镑与美元的比值,如果越来越缩小,问题就越来越大,沃伯格这些人担心的,就是哪一天如果英镑对美元跌破了1:1,那么很可能就是英镑崩溃的日子,也即是英国金融彻底崩盘的日子,甚至不会等到1:1,到了1:1.2或者1:1.3也许就会出现这种噩梦,趋势已明的话,谁他妈的,还一定要傻傻地等到跌破1:1啊?
  二是欧洲美元的市场不能太小,太小了意味着公司业绩不断萎缩,就要亏损,ceo还能当得下去吗?但偏偏,这种格局恐怕已经是难以改变,人民币是gc主义货币,又是执行“货币互换”原则,超发的程度很有限,在欧洲只不过是使用中国本土的剩余资本而已,但偏偏中国的经济规模太大了,一个25倍于美国的经济体,手指缝里,漏一点剩余资本出来,大概就足以覆盖欧洲使用的了,美元接下去,还凭什么竞争呢?
  沃伯格想一想,就对英国的情况不寒而栗,这个国家,可不单单是金融业陷入危机,它的制造业远比欧洲大陆更萎缩;由于是海岛小国经济,农牧业的规模不值一提;英国的石油业,由于成本全球最高,现在靠着巨额补贴生存,随时可能被彻底废掉。这个国家还剩下什么?“发达的服务业”吗?没有了实体经济,又没有了庞大的金融,靠什么发达?就凭招收留学生和旅游业吗?还是让英国女人,都到红灯区去卖春?
  不行!沃伯格家族和财团,必须赶紧从英国撤退!沃伯格暗暗下了决心,需要尽快抛售在英国的资产,回笼贷款资金。这个决定,不会去通知其它的美国财团,缘尽则散,各凭天命吧。
  他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真的过去了。二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大家族们,都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呀,从财阀的角度,他们彻底地打垮了作为竞争者的欧美财团,当年沃伯格家族的主人罗氏财团,不得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沃伯格家族的仆从。但没有想到,这样的好日子,不过区区几十年,就已经结束了。就像中国人说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451章 麦基逊访华与财团分化战略
  西元2012年的7月,这一代的麦基逊,终于访问中国。
  飞机降落在海参崴,赵云腾这个时间,正由女儿和外孙女陪着,在这里避暑。毕竟麦基逊最想与之深谈的,就是赵云腾,他觉得双方有着“几个世代的交情”,而且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矛盾,或许赵云腾,能够真的对他有所指点。当年他在中国留学的时候,包括此后的屡次访华期间,也曾经与赵云腾多次见面,两人算得上彼此有着基本的了解。
  海参崴这个城市,在麦基逊看起来,与他熟悉的中国东部大城市,还是有区别的,这里的“科技感”特别强烈,不愧是中国的“北方人工智能之都”,别的不说,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密度,简直是随处可见,这里的快递,都已经普及了无人机和机器人送货,而无人智能驾驶,也是随处可见,给他安排的礼宾车,都是智能无人驾驶的,陪同的官员,居然是坐在副驾驶上。
  让麦基逊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居住宾馆“贵宾套房”的人工智能“果果”,对于他这个居住期临时主人的吩咐,都能通过直接调节或者是机器人来实现。一切的服务,都只需要他对空中说一句话,实在是方便不过,而那些服务机器人,也不是来之前设想的那样笨笨的,需要反复重复自己的命令,对于语言的识别性,确实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用德克萨斯口音说英语,也同样是没有一点的障碍。
  仅仅是他自己所见所谓的狭窄范围,就足以让他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美国与中国的差距,即使还没有到有些媒体嘲讽的“史前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的夸张,但如果用鸦片战争前的英国与满清之间的差距来形容,恐怕已经是差不多了——作为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麦基逊对于鸦片战争也很了解。
  他不能不感慨,这真是恐怖的能力啊,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传奇,在主席与领袖李思华两位巨人的几十年领导下,中国人以恐怖的发展速度,就像是中国普及的高铁,超越英国以前的蒸汽机车一样,他们已经把西方远远地抛落到,根本不可能再追赶的程度。一个国家能够这样的发展,谁能想得到呢?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羡慕嫉妒恨,认为从罗斯福开始到尼克松为止,这些任期的总统,如果当时依靠美国的国力,是能够遏制中国的。
  但麦基逊认为,这是完全的狂想,这样一个大国复兴的趋势一旦形成,怎么可能遏制得了呢?更何况哪一个当时的美国人,能够想得到新中国会以这样人类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呢?做梦也梦不到嘛,更何况美国人一向骄傲自大。
  有时候,麦基逊想到他的曾祖父,居然可以与李思华这样的历史巨人,曾经成为生意伙伴,他的内心也不由得为家族骄傲,他毫不怀疑,只要人类存在,曾祖父就能够名留青史,因为人们只要提到李思华的历史,就不会漏过他的曾祖父,麦基逊家族,也会因此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鲜明记录。
  虽然这在美国属于政治不正确,他也只能在内心想想,但他的自豪感仍然是充分的,摩根与洛克菲勒,只能是作为李思华前进中的小丑角色而存在,但麦基逊家族,可是巨人的伙伴。
  中美关系的长期敌对,并没有能削减他的这种内心骄傲和自豪。今天的麦基逊家族,在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是拜李思华所赐。虽然家族因此总是遭到一些美国极端政客和右翼分子的谩骂和攻击,但是大多数美国上层的家族,反而因此而尊敬和羡慕麦基逊家族——认为他们是美国上流社会,毫无疑问的一分子——能够成为历史巨人的伙伴,本身就是上流社会成员的最好证明,即使这个历史巨人是美国最凶恶的敌人。李思华曾经的伙伴,就是家族最好最响亮的家名。
  很可惜,中国是gc主义体制,否则麦基逊家族当下的选择,会变得很简单,也不用到现在才选择——直接投奔中国不好吗?如果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使麦基逊家族的种族不同,凭着李思华这重关系,麦基逊这个名字,肯定在中国,也能够备受尊敬。
  但历史没有假如,如何保住家族未来的财富和地位,才是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的意义。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人上人的财富和地位,才是自己人生的追求,而不是中国人推崇的人人平等。不能出人头地的麦基逊,哪里还是麦基逊呢?
  他期待着明天与赵云腾的会谈。
  赵云腾对于麦基逊的来访,也并不是云淡风轻,他的思考结果,认为现在可能是实施李思华《遗国策》中,分化美国财团的策略,开始部分实施的合适时机了。
  除了中国隐秘财团的实力外,如果要分化美国真正内部力量的财团们,太早了肯定是没有效果的,他们都还没有绝望,对于中国的态度,本质上都是敌视的,即使是麦基逊家族,也不过是利用中国来赚钱,而不是认同中国的制度,相反,他们同样是敌视中国体制的。
  只有发展到了今天,中美成美败之势,只要是个人都非常清楚,如果没有核武器,美国现在就已经彻底失败了。具备了这样的“绝望的”认知,有些“理性派”的财团,才会考虑其它的出路,即能不能与中国形成妥协,而不是自身为美国殉葬。
  当然,这些资本家,死都是不会放弃自身的财富、地位和权势的,不可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拥护者,他们的妥协,前提就是能够保住他们这些“最珍视的东西”,只要能够保住,哪怕让他们投降,都是完全可能的。大多数人又不是极端的疯子,哪怕死都要与中国拼到底。
  这就是中国可以利用的地方,中国追求全球社会主义成为主流和主体,但并不需要消灭资本主义,就像是爪哇民国是中国本土的“垃圾场”一样,全球社会主义,也需要更多的“垃圾场”,这会减轻社会主义前行的阻力。而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前进的一种参照和警惕,国无敌者恒亡嘛。
  所以当年李思华的《遗国策》,明确地提出对美国的最终打击,应该是以分裂美国,使之成为类欧洲小国体系为目标,而不是转变其资本主义体制到社会主义体制。限定在这个目标上,分化财团从而分裂美国,就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赵云腾想通过麦基逊传达的,就是开始这个播下美国分裂种子的过程。这个想法,前几天他已经汇报给了总书记,总书记召集政治局会议后,已经同意了,让他通过麦基逊家族,开启这个战略的执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