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5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就像是医疗和教育领域碰到的问题一样,离开最终的目标还差得远。国家期望的是,要打破过去壁垒森严的公司界限、行业界限、角色界限,通通互相连接。每一个生产平台,在国家内部,要变成开放平台,把自己获取的数据、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拿出来实现内部共享,包括上下游的产业,包括消费者,并且创造出原来完全不能想象的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以及产业的创新,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有人曾经设想过,给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智能组合,一个矿业环境,让它们自动建立起整体的工业基地和生产能力,人类只要给予最初条件和最终产品要求。这样的“黑箱操作”能力,目前还完全是天方夜谈,根本不可能。实际上,在当下的工业互联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真人干预,这可不仅仅限于那些具有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的人才,例如具有数学、统计、运营、研发实力的人才。实际上,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例如监控和处置意外状况的人员,离开人工智能完善“自管理”的阶段,还差得很远。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3d打印,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加成,是发展得最好的。用户ai与3d打印ai进行模块选取,颜色和大小自定义,最后到完成,就像是按下了一个“完成”按钮,工厂按照要求生产出客户想要的商品。3d打印是这个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使得这一新的模式得以实现。之所以它发展得最好,是因为链条最短,往往从用户到3d打印工厂,就只有双方两个角色,与其它工业生产复杂的链条相比,当然要简单得多。
  真正发展得比较完善,就连中央也比较满意的,是交通物流互联网这一个部分。当然这也是有先天条件的——操作重复率和可预测性较高,从而人工智能的管控难度较低。
  当然,所谓较为满意,主要是在“物流”这个领域,至于“人流”领域,也还处于完善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