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6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萨默斯知道,石油能源集团肯定是不肯降息的,他们虽然与共和党关系更密切,但问题是民主党现在也要以来石油业提供的高税收来补充财政。所以高油价是不能变的,海湾战争也不能停止。这样的情况下,确实有通膨的风险。
  他不动声色地回答:“通膨可能会上升一些,但我认为,不太可能发展到恶性的程度。”
  他接着解释说,从美国本土开始,中小企业在美元高息紧缩周期里,大批地倒下,财富日益集中到了大财团和富豪们的手中。这些人钱再多,也不会对消费市场产生太多的影响,有边际效应嘛,就像吃面包,富人们吃得再爽,也只能吃两三个,难道谁可以吃一百个吗?他们的消费是有限的。
  民众没有那么多钱了,很多问题也就没了,涨价还是不涨价,反正他们都消费不起。只要保证他们有面包吃就行。至于富人们美元多了,就让他们来华尔街投机,总有办法收割他们。
  所以把民众和富人们两头都管好了,哪里有那么多的通胀问题呢?
  听了他的解释,希拉里和克林顿面面相觑,一时目瞪口呆,原来是这样吗?这不是用的烂招数,来解决问题吗?伟大的美国,居然已经这样了。
  两人内心不由叹息,但又如何呢?这可不是作为总统能解决的问题。原来与苏联争夺民心的战争,美国说施行的那些政策,现在全都不见了。因为与中国竞争,已经根本不可能了,干嘛还要资本家让利呢?
  美国的降息政策,开始酝酿实施,而改变政策的风声开始吹拂欧美。
  先锋集团的ceo乔治卡林,走进了集团的一号会议室,他发现华尔街至少十三家企业的代表,已经抵达了会场。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肮脏”的密谋,但那有如何?能够赚钱才是重要的。
  整个密谋的计划并不复杂——先拉再砸,然后收割。利用降息的风声,把美股往上拉,趁着民众激动地购买的时候,将手中大量的筹码丢出去,让股市暴跌,然后在降息时,利用宽松的资金环境,再重新入场收购。
  策略简单,是因为今天与会的机构们,代表了大半个华尔街,他们合并的力量,并不需要复杂的战略,复杂化了,反而人心不齐。
  每一家其实对于策略都是清楚的,今天的会议,不过是协调细节而已。
  乔治应付着各家的大佬们,会议结束,他一个人留了下来,想着要思考一番,推敲组织交待的任务,还有没有什么破绽和变数。
  对于先锋以及参与行动的另外几家中国的隐秘财团而言,什么赚钱都是次要的,这一次的核心目标,就是打垮美国的制造业核心企业,例如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当然,所谓的打垮,只是从股东层面上,让其陷入财务困境,生产能力客观存在,不存在什么打垮的。但要是有几年的财务困难,足以让很多美国制造业的核心企业,从资本家的利益角度,难以维持了。
  所以真正核心的策略是,将这些年掌控的美国制造业核心企业的股票,在高位全部抛出并做空,然后通过舆论,引爆公众对这些企业的不信任,最后低价收购这些企业的大量股票,利用股东地位,对其业绩提出苛刻要求,使得这些企业无法大量投资在先进制造领域,从而让他们的经营日益困难。
  所谓的“舆论引爆”,得益于中国隐秘财团们这些年的努力。美国的特点是,公共部门是听政治家的;而政治家“听美国民众”的。那美国民众凭什么要给政客投票呢?不就是因为“我”给可以你捐赠打广告嘛?所以完全可以通过财力来影响。通过设局,一是用大笔资金,去捐赠政治家、养政客,而且不是一家独养,采用了更好的办法——设局当庄家,然后邀请许多倾向两党之一的富人,一块来参加财团们组织的俱乐部,大家一起掏钱下注,看两党之一阵营里,哪些政客值得投资和扶持。
  不仅如此,财团们还捐钱给大学,但不是为了促进正常的学术研究,而是以所谓大学科研、专家机构的名义,来搞政治宣传。而再进一步,还大量地“养媒体”,让这些媒体带着摄像头,去挖掘组织需要的新闻、丑闻,不是为了打击对手党的人,而是打击扶持政客的政党内部不听他们话的政要。
  政治俱乐部、学界加上媒体的三位一体,对于美国政界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而且通过不同的财阀,有的是投资共和党政客的,有的是投资民主党政客的,在需要的时候,这些政客自然会为背后金主的利益而说话。
  因此,届时很多政客会正义地站出来,怒斥一些制造业企业的荒唐行径——这些行径,恰恰是美国这些制造业企业真实的状况。
  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打开美国许多知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会惊奇的发现个个都是负资产,而这些企业明明年年赚钱,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每年都“借钱”来回购、注销股票,于是上市公司的资产,就通过这种巧妙的资本游戏被搬空了。这种公司制对于股东们可是好处多多,当股东们都已经提前兑换好了大把好处,企业就成了一个负债的空壳子,随时可以被抛弃,连企业都被抛弃了,一大堆债务,如果美国人都清楚了事实,谁还敢买他们的股票?企业这些年的利润,都通过“借钱”被偿付了出去,留下的都是债务。
  利用媒体和政客的舆论,就能让很多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股票,暴跌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等到那个时候,再买入这些企业的股票,到可以影响其策略和运营的规模,代价必然是低廉的。
  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在的,所以其实还是有价值,所以在债务重组之后,拥有这些企业,并不会造成财务负担。而接下来,才是最后真正地搞垮这些企业,哪怕投资有部分收不回,也没关系。
  美国制造业企业这些年的“金融化”,留下了巨大的破绽,利用好这些破绽,自然就变成了一场秘密战争的主题。
  这样的战略,还留下了两个备手。
  第一个是长期的,制造业遭受重挫,美国必然要想办法复兴,要复兴就得给钱,给钱可以推动底部收购的企业股票大涨,还可以消耗美国的补贴,让美国的血肉无谓地损耗。此所谓“用美国的钱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降低美国吸纳制造业资本的融资能力。大家的股价都低,估值不高,融资规模就有限,资本少了,投资的规模就必然缩减,包括那些从欧洲跑来的资本也是一样,难道纯粹靠自身的本钱来做长期投资吗?
  整个策略,除了打击美国的实业资本也就是制造业资本以外,另外一方面的潜在目标,就是试图引发美国的企业和家庭的债务危机了。
  去年美国的gdp大约是5.5万亿美元,而国债总额已经接近6万亿美元,超过了gdp的总量。但美国除此之外,企业债务高达2.2万亿美元,而家庭债务(所谓消费债务)超过了3万亿美元,总的三大债务,差不多达到了11.3万亿美元,大约是gdp的2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