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随着这些年这些国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不得不全面动摇,西方民众赫然发现,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中国的特殊现象,而开始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凡是采用中国模式、加入了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开始高速和稳定的发展,其消费力,不断开始追赶欧美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现象的杀伤力太大了,以至于社会主义才有优越性的想法,现在西方内部,都已经不是个别左派的思想,而变成了大量民众公认的事实。
  所以,推动消费的发展,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在政治和斗争上都有高度的战略意义。一个消费的大时代,开始全面展开,现在是中国本土,而未来则会扩散到整个社会主义的世界。
  第436章 人民币背刺背后的美国变局
  西元2001年3月的一天,比利时布鲁塞尔。
  一片照相机的闪烁之中,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等6个欧盟国家,以各自国家的名义,与到访的中国总理罗睿,分别签署了红布桌上的双边协议。
  这份协议名为《扩大货币互换双边补充协定》,表面上看,这只是过去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货币互换模式,继续扩大应用范畴,除了每年基于贸易基础的互换额度,现在其实已经不再限制扩大额度,而是在某一方需要的时候,可以按照银行抵押规则,向对方的专门业务银行申请贷款,使用范围从贸易扩展到投资和消费领域。
  看上去平平无奇,可真要是平平无奇,中国也不会派总理前来,而几国的总统和总理,也不会亲自出席了。
  这些人都很清楚,奥秘就藏在几句扩展的“服务范围”条文之中——例如,这6个国家的企业,如果在欧洲范围收购资产,那么他们可以申请人民币贷款,然后直接用人民币收购,或者用这笔人民币作为抵押,再向某个欧洲银行申请资产所在国的货币,用来收购资产。说白了,人民币在这几个国家,金融化了。
  这意味着,此后这几个国家内部的资产交易,可以无需再通过美元或英镑,而是通过全球币值最稳定的人民币,相当于其资产交易,得到了人民币的信用中介,这是彻底的去美元化。
  美国这两年的强美元政策,导致欧洲美元回流,美元变得昂贵,法国和德国等国不但货币贬值,而且不得不跟随加息,这使得经济更加困难,本来他们内部的企业,就因为高昂能源成本就在出走,这种情况持续到现在,这些国家已经受不了了,独立性最强的法国与中国最早谈好,后来还拉上了德国等几个国家,用来减轻美国的压力。
  没有办法,他们必须要为本国的企业找出一条生路。此次与中国的协议,就是自救的其中一个重要路径——既然美元稀缺昂贵,那就干脆不用美元了。人民币币值稳定,引入中国的资本,让本国的企业完成对那些经营困难资产的并购,美国就无法来继续收割本国资产,自己的国家就能保住更多的元气。
  至于西方共同的意识形态,所谓的“民主自由”,现在谁还顾得上?这些年在全球,都已经是“傻子的忽悠”这样的形象了。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一直比西方好得多,现在西方的政客出访各国,都很难再说这方面的话了——害怕被访问国的领导人,当成是出访者有病。
  新时空的二十一世纪初,欧洲这些国家,还没有像原时空2020年以后表现的那样,似乎政客体系完全被美国操控,此时他们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这一次美国收割太狠,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国本,现在有这样的反噬,也是正常的。要说西方共同的大局,无论希拉克还是施罗德,内心都是嗤之以鼻,那只是美国的大局,法国或者德国都只能当牺牲品是吧?去你妈的美国佬!
  欧洲这种熊熊燃烧的怒火,自然可以被中国所用。这个协议的出台,就是中国的推手之一。
  当然,欧盟国家很难达成一致,吵了几个月,最后无法统一意见——那些东欧国家秉持美国的意志,一直捣乱,何况还有一个大搅屎棍英国在背后。最终法德等6国,干脆以各自国家的名义,单独与中国签约,没有能让这个协议覆盖整个欧盟。
  其实这对欧盟并不是好事,放大了分歧嘛。不过这个时候,这些国家也顾不上了。
  在这个协议签署后,这些领导人又鉴证了20多家欧洲大型企业与中国银行欧洲分行之间的金融服务协议签订,这个协议的重要性,欧洲的大型企业们都很清楚,他们一直关注着,能够冲破那些欧洲亲美政客们的阻挠而通过,本身就是他们在背后推动的。
  资本没有祖国,但资本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华盛顿,白宫,希拉里关掉了电视,她叹息了一声,转头对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萨默斯说道:“看起来我们的强美元政策,只能到此为止了,必须降息了,不能让欧洲脱离美元的控制。”
  萨默斯表示同意。他其实早就主张应该尽快退出高息美元政策了。
  劳伦斯·萨默斯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可以担负格林斯潘一般的美国金融操盘手重任的高手。在当年欧俄采用萨克斯的休克疗法而失败的过程中,萨默斯也出了大力,因此被美国上层认为有功,这是他得以晋升高官的背景。毕竟欧俄倒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好事,但肯定不能是一个强大的欧俄,而休克疗法,彻底终结了欧俄的强大可能。
  萨默斯之所以主张高息政策尽快退出,并不是因为他对欧洲的情况感到怜悯,而是因为他认为这个政策的后继效果,已经越来越差,相反其负面效果越来越大,时机已经过去了,再继续,就不合时宜了。
  高息政策与高油价的结合,确实使得美国成功地收割了部分欧洲产业和资本,加强了本国资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强大。但是要让这样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国力,就需要一个低息的环境,让他们得以强力地发展。否则在美国也是高息高油价,他们怎么敢大发展呢?
  当然,萨默斯也理解,此前希拉里包括克林顿等人,迟迟不愿意退出这个政策,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能够打垮欧洲,这些国家抵抗仍然激烈,政策只达到了部分的效果。这样的话,话终止政策,又会让欧洲复活过来,仍然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与美国形成抗衡。他们总想着能让欧洲彻底沉沦,被美国操控。
  理解归理解,萨默斯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怎么可能一次性就打垮欧洲呢?美国没有这样的力量,而欧洲的资本们,也都不是傻子。美国和欧洲是两个资本家的狼穴,逼着欧洲的狼们,一条一条地来投奔美国狼穴,这些狼难道不会担心,自己孤狼跑到别人的狼穴,最后反而成为盘中餐吗?
  现在结果不就出来了?与中国人的协议,可以算是老欧洲对美国最后的警告,为了生存,他们可以投奔敌人——不向美国人投降,他们也可以向中国人投降,所以美国还是收手吧。
  当然,美国的决策是基于政治判断的,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萨默斯本质上是“技术官僚”,他的意见,只能作为这样的政治决策的参考而已。
  希拉里问萨默斯:“我们不能允许油价过多地下降,降息的话,会不会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她问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原来高息其实就是压制国内的消费,消费少了,自然物价消化了油价成本之后,并不会继续上涨,没有消费嘛,就不会多生产。但是一旦降息,那么被压制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增长,自然物价就可能上涨,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