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夫人 第6节(3 / 4)
还是都只是她想多了,当朝的天子,就是这么事必躬亲,这么清闲无聊。慕晚心内想得像炸锅沸腾的水,表面依然保持镇定平静,在皇帝令她平身后,就恭敬谢恩,站起了身子。
皇帝其实想看一看慕晚的脸庞,但不好开口,就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绣架上的观音像,见这幅刺绣已经完成有三分之一了,观音菩萨已有形体轮廓,装饰的莲座祥云等,皆已绣完。
皇帝问慕晚道:“今日一直在绣像吗?”
慕晚回道:“自晨起,除用早午饭外,民妇都在虔心刺绣。”
皇帝温声道:“歇歇神吧,适当歇歇,才能更好地绣像。”皇帝走坐到室内的茶桌旁,让慕晚也坐,道:“歇着喝杯茶,给朕也倒一杯,天气越发暖了,朕这一路走过来,热得有点渴了。”
慕晚心内希望皇帝离开,就道:“禀陛下,民妇这里没有茶,只有烧过的白水,白水早就凉了,味道冷涩,民妇不敢将这白水端给陛下饮用。”
慕晚这样说,是想着皇帝平日喝惯贡茶,定口味挑剔。一般的茶都应入不了皇帝的口,何况冷白水呢,皇帝听到这里只有冷白水可喝,可能就走了,到别处解渴去。
却听皇帝笑道:“朕少年在边关时,日常饮的水,都有苦味,有时一口下去,还得吐几粒沙子出来,你这儿的冷白水再不好,能有边关的水难喝吗,快端上来吧。”
慕晚没法,只得去隔壁小室,将炉*上早已冷透的水壶拿来,给皇帝倒了一杯。皇帝伸手接过杯子,对慕晚道:“你也坐下喝水歇歇。”
慕晚只能遵命,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白水,坐在皇帝右下首的一张木凳上,低头捧着杯子,静默不语。
皇帝自己是不在意喝白水,但想着慕晚这里只有白水,连茶都喝不上,这要叫谢疏临知道,怕是会心疼的,谢疏临把人放他这里,他却叫人连口茶都喝不到,实在不该。
皇帝在心里责怪自己疏忽,都来过梧桐院好几次了,却今日才发现这事。是尚功局敷衍慕晚的衣食?还是有人授意尚功局敷衍?譬如心胸狭隘、又和慕晚有过节的徐丽妃?皇帝不由眸光微深,但这时也未就此说什么,只是想着回头命人查查这事,派人给慕晚送些好茶食。
皇帝从紫宸宫动身时,就是将暮的天色,这时候天色更晚,暮光拂照梧桐院,室内靠窗静坐的女子周身,也被笼了淡淡一层暮色,她乌亮鬓发上落有淡金的余辉,发钗钗首饰着的珍珠,在暮色中安静地流转着温润珠光,她仿佛是画中之人,他的眼前,是一幅底色晕黄的宫廷仕女图,已在时光中尘封静谧了百年千年,若是无人唤扰,会寂静到地老天荒。
皇帝心里涌起想和慕晚说话的冲动,就像想把这幅画唤活一般,他向慕晚问起她的身世故土,似想从头了解眼前的女子。尽管理智告诉他这并不需要,他只是对慕晚的身体有亲近的欲|望和冲动,他无需了解她身体以外的任何其他。
他只是把慕晚当药引而已,药引在眼前就够了,哪有病人会多余追究药引长在何处、如何长成的。皇帝理智是这样想,却控制不住自己,还是开口向慕晚问起她的故土、她的家庭、她的过去。
皇帝发问,慕晚只能回答。她本来回答得很是简单,只是告诉皇帝她故土是江州天水,她家里是当地的小商人。然而皇帝问得很细,总是她说一句,皇帝就能从中发散地问七八句,渐渐慕晚不得不越讲越细,几乎是将自己的过去,赤|裸|裸地剖在了皇帝面前。
第14章
◎想将慕晚当那蛇蝎女子报复囚虐。◎
皇帝心中五味杂陈。尽管慕晚说到她从前在家寄人篱下的情形时,用词语气都很平静淡然,但曾经与她处境相似的皇帝,却知道她平静的语气之下,定隐藏着过去数不清的委屈忧愤,甚至还有在夜里无人时悄悄落下的眼泪。
她竟和他身世相似,也是幼年失母,生父一味捧宠新人,苛待亡妻所生的子女。皇帝望着垂眸低语的慕晚,心中涌起无限的怜惜之情,他从前受了委屈,还有舅舅表兄安慰,还有皇祖母出面维护,但她却无其他亲人,只有冷酷的生父和刁钻的继母。
暮色越发深沉了,夕光敛尽,薄纱似的暗色笼拂在室内,亦幽幽冷冷地笼罩在她身上。天色已晚,皇帝想他应该走了,但站起身来时,却不是离开,而是将她身边不远的一支烛台点燃了,温暖的烛光亮起,驱散了她身边的幽冷暗色。
她难掩讶然地抬头,双眸中落着的明黄灯火,似是星星在涟漪中闪烁。皇帝制止她要仓皇起身的动作,温声道:“坐着吧,再和朕说一会儿话。”
慕晚低头“是”了一声,心中却满是不安。其实皇帝越问越细,纯是出于对她的好奇和关心,但在不了解皇帝心思的慕晚的看来,这似乎是皇帝怀疑她的表现,因为心有怀疑,皇帝才会亲自坐在这里,细细盘问她的过去。
当听皇帝问起她过去的婚姻时,慕晚将心暗暗揪起。这事关阿沅的身世、事关天水城外渡月山,她必须万分小心回话,一字也不能出错。皇帝似是在疑她,她不能加剧皇帝的疑心。
怕口快出错,慕晚将声音放缓,慢慢说道:“民妇十五岁时,家父因生意经营不善,欠了一大笔外债,适时城中富裕的大户宋氏,想给他家病残的三公子找一个冲喜新娘,家父做主下,民妇就嫁给了宋三公子宋扶风。”
这不就是卖女儿抵债吗?皇帝听得不由皱起眉头,对慕晚那生父心生厌恶之感,又问:“那宋扶风为人如何?”
若她与丈夫感情冷淡,怎会有阿沅?若她十分厌恨丈夫,怎会对阿沅毫无心结地百般疼爱?慕晚为了圆好阿沅的身世,就说道:“外人眼里,宋扶风为人孤僻,脾气不佳,但那其实只是宋扶风的表象,宋扶风因身体病残,对外人都心存戒备,但对真正的自己人,并不冷淡,十分体贴。民妇与宋扶风做夫妻的那几年,过得很好,只可惜宋扶风的病一年比一年重,无药可救,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民妇和阿沅。”
慕晚有意暂不提及阿沅是“遗腹子”的细节,想看看皇帝的反应,而晟朝的皇帝陛下像此前真的没有调查过她的背景,没有在宋扶风的死亡时间和阿沅的出世时间上,纠缠着细问,反是问她在宋扶风死后,在宋家的待遇如何,可有被人欺负等等。
是不是一切真是她多想了,皇帝并没疑她,就真的只是闲极无聊地和她说说话而已?慕晚一边心内疑惑着,一边回答皇帝的话道:“是有族人想趁势侵占遗产,但民妇有阿沅在,阿沅是宋家的嫡孙,那些人无法得逞。”
皇帝因为“阿沅”这个名字,又再次想到了沅江,沅江是晟朝在江南的重要水道,一路流经郁州、云州、江州等十几个江南州城。皇帝想起慕晚故土就是江州,随口问道:“阿沅的‘沅’字,是取自沅江的‘沅’吗?” ↑返回顶部↑
皇帝其实想看一看慕晚的脸庞,但不好开口,就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绣架上的观音像,见这幅刺绣已经完成有三分之一了,观音菩萨已有形体轮廓,装饰的莲座祥云等,皆已绣完。
皇帝问慕晚道:“今日一直在绣像吗?”
慕晚回道:“自晨起,除用早午饭外,民妇都在虔心刺绣。”
皇帝温声道:“歇歇神吧,适当歇歇,才能更好地绣像。”皇帝走坐到室内的茶桌旁,让慕晚也坐,道:“歇着喝杯茶,给朕也倒一杯,天气越发暖了,朕这一路走过来,热得有点渴了。”
慕晚心内希望皇帝离开,就道:“禀陛下,民妇这里没有茶,只有烧过的白水,白水早就凉了,味道冷涩,民妇不敢将这白水端给陛下饮用。”
慕晚这样说,是想着皇帝平日喝惯贡茶,定口味挑剔。一般的茶都应入不了皇帝的口,何况冷白水呢,皇帝听到这里只有冷白水可喝,可能就走了,到别处解渴去。
却听皇帝笑道:“朕少年在边关时,日常饮的水,都有苦味,有时一口下去,还得吐几粒沙子出来,你这儿的冷白水再不好,能有边关的水难喝吗,快端上来吧。”
慕晚没法,只得去隔壁小室,将炉*上早已冷透的水壶拿来,给皇帝倒了一杯。皇帝伸手接过杯子,对慕晚道:“你也坐下喝水歇歇。”
慕晚只能遵命,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白水,坐在皇帝右下首的一张木凳上,低头捧着杯子,静默不语。
皇帝自己是不在意喝白水,但想着慕晚这里只有白水,连茶都喝不上,这要叫谢疏临知道,怕是会心疼的,谢疏临把人放他这里,他却叫人连口茶都喝不到,实在不该。
皇帝在心里责怪自己疏忽,都来过梧桐院好几次了,却今日才发现这事。是尚功局敷衍慕晚的衣食?还是有人授意尚功局敷衍?譬如心胸狭隘、又和慕晚有过节的徐丽妃?皇帝不由眸光微深,但这时也未就此说什么,只是想着回头命人查查这事,派人给慕晚送些好茶食。
皇帝从紫宸宫动身时,就是将暮的天色,这时候天色更晚,暮光拂照梧桐院,室内靠窗静坐的女子周身,也被笼了淡淡一层暮色,她乌亮鬓发上落有淡金的余辉,发钗钗首饰着的珍珠,在暮色中安静地流转着温润珠光,她仿佛是画中之人,他的眼前,是一幅底色晕黄的宫廷仕女图,已在时光中尘封静谧了百年千年,若是无人唤扰,会寂静到地老天荒。
皇帝心里涌起想和慕晚说话的冲动,就像想把这幅画唤活一般,他向慕晚问起她的身世故土,似想从头了解眼前的女子。尽管理智告诉他这并不需要,他只是对慕晚的身体有亲近的欲|望和冲动,他无需了解她身体以外的任何其他。
他只是把慕晚当药引而已,药引在眼前就够了,哪有病人会多余追究药引长在何处、如何长成的。皇帝理智是这样想,却控制不住自己,还是开口向慕晚问起她的故土、她的家庭、她的过去。
皇帝发问,慕晚只能回答。她本来回答得很是简单,只是告诉皇帝她故土是江州天水,她家里是当地的小商人。然而皇帝问得很细,总是她说一句,皇帝就能从中发散地问七八句,渐渐慕晚不得不越讲越细,几乎是将自己的过去,赤|裸|裸地剖在了皇帝面前。
第14章
◎想将慕晚当那蛇蝎女子报复囚虐。◎
皇帝心中五味杂陈。尽管慕晚说到她从前在家寄人篱下的情形时,用词语气都很平静淡然,但曾经与她处境相似的皇帝,却知道她平静的语气之下,定隐藏着过去数不清的委屈忧愤,甚至还有在夜里无人时悄悄落下的眼泪。
她竟和他身世相似,也是幼年失母,生父一味捧宠新人,苛待亡妻所生的子女。皇帝望着垂眸低语的慕晚,心中涌起无限的怜惜之情,他从前受了委屈,还有舅舅表兄安慰,还有皇祖母出面维护,但她却无其他亲人,只有冷酷的生父和刁钻的继母。
暮色越发深沉了,夕光敛尽,薄纱似的暗色笼拂在室内,亦幽幽冷冷地笼罩在她身上。天色已晚,皇帝想他应该走了,但站起身来时,却不是离开,而是将她身边不远的一支烛台点燃了,温暖的烛光亮起,驱散了她身边的幽冷暗色。
她难掩讶然地抬头,双眸中落着的明黄灯火,似是星星在涟漪中闪烁。皇帝制止她要仓皇起身的动作,温声道:“坐着吧,再和朕说一会儿话。”
慕晚低头“是”了一声,心中却满是不安。其实皇帝越问越细,纯是出于对她的好奇和关心,但在不了解皇帝心思的慕晚的看来,这似乎是皇帝怀疑她的表现,因为心有怀疑,皇帝才会亲自坐在这里,细细盘问她的过去。
当听皇帝问起她过去的婚姻时,慕晚将心暗暗揪起。这事关阿沅的身世、事关天水城外渡月山,她必须万分小心回话,一字也不能出错。皇帝似是在疑她,她不能加剧皇帝的疑心。
怕口快出错,慕晚将声音放缓,慢慢说道:“民妇十五岁时,家父因生意经营不善,欠了一大笔外债,适时城中富裕的大户宋氏,想给他家病残的三公子找一个冲喜新娘,家父做主下,民妇就嫁给了宋三公子宋扶风。”
这不就是卖女儿抵债吗?皇帝听得不由皱起眉头,对慕晚那生父心生厌恶之感,又问:“那宋扶风为人如何?”
若她与丈夫感情冷淡,怎会有阿沅?若她十分厌恨丈夫,怎会对阿沅毫无心结地百般疼爱?慕晚为了圆好阿沅的身世,就说道:“外人眼里,宋扶风为人孤僻,脾气不佳,但那其实只是宋扶风的表象,宋扶风因身体病残,对外人都心存戒备,但对真正的自己人,并不冷淡,十分体贴。民妇与宋扶风做夫妻的那几年,过得很好,只可惜宋扶风的病一年比一年重,无药可救,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民妇和阿沅。”
慕晚有意暂不提及阿沅是“遗腹子”的细节,想看看皇帝的反应,而晟朝的皇帝陛下像此前真的没有调查过她的背景,没有在宋扶风的死亡时间和阿沅的出世时间上,纠缠着细问,反是问她在宋扶风死后,在宋家的待遇如何,可有被人欺负等等。
是不是一切真是她多想了,皇帝并没疑她,就真的只是闲极无聊地和她说说话而已?慕晚一边心内疑惑着,一边回答皇帝的话道:“是有族人想趁势侵占遗产,但民妇有阿沅在,阿沅是宋家的嫡孙,那些人无法得逞。”
皇帝因为“阿沅”这个名字,又再次想到了沅江,沅江是晟朝在江南的重要水道,一路流经郁州、云州、江州等十几个江南州城。皇帝想起慕晚故土就是江州,随口问道:“阿沅的‘沅’字,是取自沅江的‘沅’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