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3 / 3)
赵禄生摇头,“获取民心只是第一步,到这一步最多只能提出新法。关乎其能否顺利推行,最关键的一步是说服各方势力。古往今来,多少变革都是毁在了这一步。”
他停顿一息,直言不讳道:“若皇权集中,大可不必这般忌惮,偏生启国如今的困境是兵权分散,世家鼎盛,稍有不慎就不是变法的事了。”
语罢,纪宁看了赵禄生好一会儿,未吭一声。
那日密谈时萧元君便同他说过,赵禄生并非不愿变法,只是不赞成他激进的做法。
那时想起前世这位“政敌”与自己的种种矛盾,他还不大相信,如今看来,赵禄生对新法的态度似乎并不反对。
该说的已说完,赵禄生朝萧元君俯了俯身,“陛下,老臣的话说完了。”
萧元君迎上前,扶他站直,“相父所言,也是我和纪宁的考量。变法从不是易事,难做,但不可不做。今日叫相父前来只是想问一句,您愿不愿意与我二人同心同行?”
话音落,帝王与纪宁的目光齐齐定在了赵禄生的身上。
后者思忖良久,只回答:“凡是对启国有利的,老臣在所不辞。”
尽管不是肯定的答复,但这个回答也已出乎萧元君和纪宁的预料。
说到底不论新法怎么变,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启国。
纪宁而今也知道了赵禄生的想法,他垂眸,姿态多了些许恭敬,“眼下不是没有民声,只是我们久居朝堂听不到而已。我知道一处可以听取民意的地方,赵大人可否愿意一同前往?”
赵禄生问:“何处?”
纪宁答:“本月立春时分,民间墨客汇聚云顶山举办春宴,届时群英荟萃,定有所获。”
春宴此等民间雅事赵禄生早有耳闻,不过听说归听说,他确实不曾接触过,他一口应允,“好,届时我随纪大人一同前去。”
入夜,一只信鸽越过瓦墙,飞入侯府。
书房内,侯远庭立在案前,盯着手拿信纸不说话的侯严武,紧张道:“父亲,怎么样了?”
侯严武阴沉着脸,将掌中两指宽的纸页拍到桌上,“好他个纪宁!铁了心要弄死我侯家!”
一听这话,侯远庭越发着急,“父亲,信上说了什么?”
侯严武拾起信纸丢给他,“你自己看!你我都被这纪宁算计透了!”
侯远庭捡起信纸展开,便见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纪宁乃旧疾复发,切勿上当。
他登觉匪夷,“这,怎么可能?”
侯严武瞪他一眼,“南王送来的情报还能有假?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侯远庭连忙否决,“没有,不是的父亲,我只是,只是疑惑,纪宁什么时候有的旧疾?”
这是早年发生的事,侯严武倒没怪他不记得。他道:“早年纪宁就是因为伤重才从北疆回京,那时只说他的伤养好了,但现在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返回顶部↑
他停顿一息,直言不讳道:“若皇权集中,大可不必这般忌惮,偏生启国如今的困境是兵权分散,世家鼎盛,稍有不慎就不是变法的事了。”
语罢,纪宁看了赵禄生好一会儿,未吭一声。
那日密谈时萧元君便同他说过,赵禄生并非不愿变法,只是不赞成他激进的做法。
那时想起前世这位“政敌”与自己的种种矛盾,他还不大相信,如今看来,赵禄生对新法的态度似乎并不反对。
该说的已说完,赵禄生朝萧元君俯了俯身,“陛下,老臣的话说完了。”
萧元君迎上前,扶他站直,“相父所言,也是我和纪宁的考量。变法从不是易事,难做,但不可不做。今日叫相父前来只是想问一句,您愿不愿意与我二人同心同行?”
话音落,帝王与纪宁的目光齐齐定在了赵禄生的身上。
后者思忖良久,只回答:“凡是对启国有利的,老臣在所不辞。”
尽管不是肯定的答复,但这个回答也已出乎萧元君和纪宁的预料。
说到底不论新法怎么变,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启国。
纪宁而今也知道了赵禄生的想法,他垂眸,姿态多了些许恭敬,“眼下不是没有民声,只是我们久居朝堂听不到而已。我知道一处可以听取民意的地方,赵大人可否愿意一同前往?”
赵禄生问:“何处?”
纪宁答:“本月立春时分,民间墨客汇聚云顶山举办春宴,届时群英荟萃,定有所获。”
春宴此等民间雅事赵禄生早有耳闻,不过听说归听说,他确实不曾接触过,他一口应允,“好,届时我随纪大人一同前去。”
入夜,一只信鸽越过瓦墙,飞入侯府。
书房内,侯远庭立在案前,盯着手拿信纸不说话的侯严武,紧张道:“父亲,怎么样了?”
侯严武阴沉着脸,将掌中两指宽的纸页拍到桌上,“好他个纪宁!铁了心要弄死我侯家!”
一听这话,侯远庭越发着急,“父亲,信上说了什么?”
侯严武拾起信纸丢给他,“你自己看!你我都被这纪宁算计透了!”
侯远庭捡起信纸展开,便见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纪宁乃旧疾复发,切勿上当。
他登觉匪夷,“这,怎么可能?”
侯严武瞪他一眼,“南王送来的情报还能有假?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侯远庭连忙否决,“没有,不是的父亲,我只是,只是疑惑,纪宁什么时候有的旧疾?”
这是早年发生的事,侯严武倒没怪他不记得。他道:“早年纪宁就是因为伤重才从北疆回京,那时只说他的伤养好了,但现在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