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4)
积年累月,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
但凡哪儿传来了孟义的传闻,必然会吸引一大堆学子前往。
这架势,就跟唐朝的李太白一样。
所以,孟义亲自出现在她的饭馆,还亲笔挥毫写诗,后续带来的效益孟义自己肯定很清楚。
但他还是来了,甚至手里居然还拿着她出的诗集。
惊才绝艳如孟义,柳金枝并不觉得他会为诗集打动。
那是谁让孟义来的?
又是谁把诗集送给孟义的?
思来想去,柳金枝挎着篮子站在黄师道家巷门口。
春光流转,此时已快是暮春时节。
巷门口那棵老槐树结出的槐花越发金黄饱满,黄师道与一名小童正站在槐花树下,一人提篮子,一人拿剪子,正剪下团团簇簇的槐花。
柳金枝笑着走过去,与黄师道福身一礼,道:“黄先生好兴致,怎么在剪槐花?是要吟诗课题么?”
黄师道见她来了,把剪子交给小童,笑道:“我是个俗人,不喜欢吟诗作对,煎炸烹煮倒是很精通。”
然后请柳金枝进门。
“娘子可是来寻柳霄的?这孩子学习很认真,课业进步也很大。”
黄师道说道。
“还是黄先生教导有方,辛苦了。这是我做的一些小点心,您尝尝?”
柳金枝打开食盒盖子。
其实黄师道的眼睛早就盯上食盒了,就是不好意思说。
柳金枝开了口,他一面说“那怎么好意思呢?”,一面忙不迭捉起了竹箸,眼里满是高兴。
旁边小童也很想来看看柳娘子这回又要做什么好吃的,但碍于身份,不敢太上前,就站在一边够着脑袋瞧。
只见柳金枝从食盒里端出一碟龙井茶糕、一碟白茶花酥、一碟梅花汤饼,还有一碗碧涧羹。
这碧涧羹是用汤碗加盖装着,外头还包着一团厚厚白毛巾保温,因此端出来时,黄师道鼻尖还能闻到一股略带酸香的温热味道。
“我早就听说孟大人去了娘子家的饭馆,还题了一首诗。现在谁人不知柳氏饭馆的碧涧羹美味无双,连孟义都为之折腰?”
黄师道搓着手。
“要不是得看着这群小崽子完成学业,我早就想去娘子家的饭馆试试了。”
提起孟义,柳金枝笑了笑,试探性地说:
“都说孟大人隐世不出,我也与孟大人无甚交集。孟大人忽然登门,我还颇为惊讶。想着问问先生,是否是您在孟大人面前替我美言了几句……”
黄师道闻言,惊诧地连端碗的动作都停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