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67节(1 / 3)
斗蓬沉声道:“话虽如此,但如果是番邦异族,人种都和华夏不一样,就象是鬼方族人,他们可是白皮蓝眼,根本和华夏一族不是一类人,那靠了这些暂时归附于中原天子的异族,打下来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吗?是如何确定是华夏一族被征服,被消灭,还是华夏族融合,征服了其他异族,扩张天下呢?”
老祖沉吟了一下,说道:“其实,要说按人种,甚至是按文化来区分,这夷夏之别,是不太好作个定论的,就象是黄帝和炎帝,他们是外来的部落,却是构成了华夏一族的主体,炎黄联盟是被公认为华夏族的起源,那之前的三苗九黎呢?要说原住民,他们才是,不也是因为打不过炎黄部落,首领被斩杀,族人被驱逐,最后留下来的族人只能归顺炎黄这些部落,成为被统治的族人了吗?”
斗蓬摇了摇头:“可是鬼方部落的武力也非常强大,为什么就没有成功呢,几次三番,都被中原华夏给打了回去,没有成为天竺或者是亚述那样的统治王朝呢,这又是怎么回事?”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因为中原地区,靠的不止是军事征服和胜利,要想长久的统治,那得靠人心所向,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时,但不能统治一世,因为军事的强大,总是会有衰弱的时候,就象在草原上,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就是在于军事不会一直强大,往往会因为上层贵族的争权夺利,而变得衰弱,会让其他的军事技术相差不大的势力,趁机取而代之。”
“所以华夏一族的祖先,在几千年的战争和统治中,进行了出夷入夏的定义,不按血缘,不按部落来区分华夏,而是按价值观,文化,技术来定义,只要接受了华夏自古以来,基于仁义忠孝这些定义上的价值观,那无论来自何方,都可以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因为,这套理论,适合统治,尤其是适合农耕文明的统治。”
黑袍的眉头一皱:“可是要按这个标准,商朝可算不得是忠孝仁义啊,这套更象是那些正道修仙的道家的理论,而大商是要求以人祭祀祖先与神明的,这仁义二字,是谈不上的。”
老祖正色道:“黑袍尊者对于我们大商还是有些误会,商朝的祭祀,说白了是忠孝的一种,后世的子孙,在得到了祖先的保佑下,战胜了敌人,把敌人的俘虏,作为祭品献祭给祖先与神明,以补充他们法力的消耗,这就是忠孝的表现,至于你觉得残忍,那是因为大商后期以后,要祭祀的祖先,神明越来越多,即使是普通士族和小贵族,也要祭祀自己家的祖先,这就会造成人牲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商朝把人牲慢慢地作为最重要也是最急需的贡品,这慢慢地就变成了大商要与全天下为敌,在世人眼中,就是一个拿着活人去祭祀鬼神的邪恶而可怕的帝国。可是,在成汤时期到武丁时代之前,商朝并非如此。”
斗蓬点了点头:“是啊,成汤是宁可舍身自己献祭,也不忍心伤害子民,哪怕是奴隶的一代圣王,如果商朝的王一代代都是象成汤这样,也不会在后人眼中是那种形象了,在我看来,九世之乱时的这几个商王,为了给活着的百姓去找盐,这才向着东夷部落开战,这种行为也比为了占卜要以人祭鬼神,要好得多。”
第5640章 大破莱夷收东方
老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其实就是涉及到了道家修仙这套形成之后,对修仙之路的分歧之上,所谓正道修士,就是把人命看得非常重,不允许无故地杀生献祭,而是要让天上诸神们,以人间弟子的香火来维持法力和存在,这样听起来挺好,但实际上会导致有香火的只有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远古大神,三清鸿蒙之类的初创大神,后面的人也好,妖也罢,想要修炼成神,占据神位,只怕是难于上青天,而且随着天地间灵气菁华的消散,想要后来居上,越来越困难。”
“所以我们邪道修士,是发现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天地间的精华,灵气,其实是变成了人,随着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那精华灵气就是越来越少,想要补充上天神明们的法力,灵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拿人去献祭,大商是最早掌握这些理论和知识的部落之一,也是靠了上古祖先的保佑,大商得到了当时世上很多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通商贸易之法,而收买奴隶,以作人牲,也是商部落时期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上古部落来说,弱肉强食,动不动就灭族屠部,那把人直接在战场上击杀,还不如用于向祖先献祭,可以得到祖先的回报,这套在上古之时,对于大商来说,没什么问题。”
黑袍冷冷地说道:“老祖您也说了这是上古时代,资源稀少,人不如兽,很多时候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战斗,冲突,甚至要同类相食,把人当成牛羊那样地吃了,但越是到后来,人类的生产与技术越来越强,有了农耕之后,食物就不再成为最困难的事了,自然这种同类相食之事,也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全天下的人类都以为是恶行,不可接受。”
“与之相应的,人多力量大,族人越多,实力越强的这个理念,却是为天下人所接受,从此人类的部落冲突中,会开始尽可能地减少杀戮,先是对对方的女人和幼儿加以保留,慢慢地,就算是男丁,也可以不再杀死,而是作为奴隶,或者是作为族人,部落之间的兼并,冲突,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消灭,那就会面临对方后代的报复,在此基础上,渐渐地开始以和为贵,想办法能通过联姻,融合等方法,代替纯粹的征服与杀戮,成为融合一体的手段,炎帝黄帝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华夏族的起源,就在于他们对待敌人,外部落的态度,与三苗九黎这些赶尽杀绝的凶暴部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以安抚,统治,保护那些战败投降的三苗九黎,可以把他们也慢慢地转化成华夏一族,最后成为一家人,然后靠了数量越来越多的华夏一族,完成向四周的扩张,再去征服和融合越来越多的四夷,这才是炎黄子孙,华夏一族优越于其他部落的地方。”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黑袍尊者说得不错,但商朝也同样是华夏一族之后,只不过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发现了邪派修仙,可以以人祭换取祖先保佑的办法,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而已,毕竟,对于那个时代的部落间冲突与战争,俘虏就算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当奴隶罢了,奴隶是会说话的牲口而已,毫无生命保证,一般来说也会死于沉重而辛苦的体力劳作之中,或者是直接在战场上被处决,说白了,他们是敌人,是杀戮过本族人的敌人,将之斩杀也好,献祭也罢,都不算是过分之举。”
“只不过商朝到后来,神明过多,祖先献祭无度,这导致了商朝后来需要的人牲越来越多,与四方诸侯都要开战,结怨天下,后来发现情况不妙时,企图改用四方镇守的诸侯,象周国,彭国之类的诸侯,来代为捕猎人牲,但又失去了对这些诸侯方国的压制与军力优势,最后给周国联合了近千诸侯,群起攻之而亡国,当然,这些是后话了,在这个九世之乱的时期,商朝还不至于因为祭祀之事,弄得天怒人怨,只不过,商朝在这次的战争中,因为要照顾本族本国的利益,而与数百年的盟友反目成仇,虽然消灭了风夷和辛国,但从此也不再会有哪路诸侯真心地为商朝效力了,商朝上下也知道,以后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不止是商朝,天下的各路方国,诸侯,包括象莱夷这样的,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会灭国,于是他们也开始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战争,你们说商朝对莱夷以前的反叛可以放过,是出于缓兵之计,集中力量先消灭风夷和辛国,但莱夷对商朝的暂时和解,不也是为了给他们收拾更弱小的嵎夷,争取时间吗?与商朝的和解,暂时让莱夷可以腾出手来,靠了商朝贸易来的青铜器,靠了商朝那边派来的一些精于打造武器的工匠,莱夷也很快恢复了军队的实力,甚至组建了一支有数十辆战车的几千大军,靠了这支力量,他们很快就横扫了胶东半岛的嵎夷诸部,在风夷和辛国被打败的时候,莱夷的势力,也扩展到了整个山东半岛,直达大海边上。”
黑袍冷笑道:“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莱夷在打部落时代的嵎夷时威风八面,可是很快,收拾了风夷和辛国的商朝,也跟着打过来报仇了,这回商军再无补给线的压力,可以沿着整个东进的济水两岸,建立据点和粮仓,以保证大军的补给,风夷和辛国之地,入了商朝手中,他们的军队,也越过这两个强大的方国,直达莱夷旧地,我记得商军这回大破莱夷,几乎尽占了莱夷原来的领地,把莱夷赶到了胶东半岛,原来嵎夷的地盘,换取了莱夷的称臣纳贡,这才罢手吧。”
老祖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这回大破莱夷之后,商朝也是控制了海边的盐场,解决了一直以来对国人供应食盐的大问题,而战争的胜利,也让参战的贵族,宗室们互相争功,甚至是为了谁来镇守盐场,都争得差点内战。”
第5641章 荆楚之地起诸侯
黑袍的眉头一皱,说道:“是啊,如果不能在商朝当大王,那不如分出去当个诸侯国王,也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不然宗室一代是王,后代就是候伯之类,再两三代后可能就是普通的士族了,不过商朝分出去当诸侯的国家好像很少,听老祖前面说,也可能就是崇国,奄国这少数几个诸侯国,不知道这次打败莱夷,占了青州之地后,如何在当地分封诸侯的。”
斗蓬笑道:“这事我都知道,商朝分封了一个王弟宗室到蒲姑城,建立了蒲国,这个蒲姑城,就在今天的齐国旧国都,临淄以北五十里左右。算是在济水边上,青州正中的要地,占据此处,西可通过济水联接中原,东可进到海边控制盐场,可以说,除了胶东半岛的整个齐鲁之地,都受这蒲姑国的影响和控制了,从此商朝算是真正地把原来的东夷部落,驱逐到了胶东半岛和大岘山的鲁南一带,大半个齐鲁之地,算是入了商朝手中了。”
黑袍点了点头,仍然说道:“可是即使如此,商朝后世在纣王时期,或者说我们之前说到的在这商王文丁和商王乙的时期,不也是向着东夷和淮夷用兵吗,这个东夷和淮夷,难道是逃到胶东半岛的莱夷?”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别急,我还没说完呢,这商朝对于东方,对于南方的用兵,是持续了数百年的,就象平定风夷,辛国和莱夷之乱这次,是靠了韦国和彭国出了大力,尤其是彭国在南方徐州一带的方向,打败了响应风夷的邳国,没有让邳国加入到中原攻打商朝的作战中,这是立了大功的,事后彭国和韦国瓜分了邳国之地,顺便吞并了一些彭城一带,江淮方向的小国,妇好出自的部落,应该也是彭国或者韦国后来分裂出来的诸侯方国,所以彭国和韦国在武丁时代,是深度介入商朝的内政,甚至是介入了武丁继承人的废立之事。”
“结果武丁在打败了鬼方之后,又休整了十几年后,终于对彭国和韦国下手了,作为商王,他不能允许在东南方向出现两个强大的,不臣服于自己的外姓诸侯,于是借口彭国和韦国干预太子之事,开始对其讨伐,而彭国和韦国在百余年来,借用商朝的名义,对周围的小方国,小部落随意地攻打,兼并,也早就犯了众怒,他们本来是南方楚人昆吾氏一族分裂出来的方国,并非传统的东夷和淮夷,自己也是外来户,所以被商朝攻击时,败得非常快,还不如当年莱夷之乱时撑的时间长呢。”
黑袍叹了口气:“怪不得商朝后来肯扶持周国当关西的牧师,西伯,原来这是商朝一直以来的政策啊,扶持外姓方国诸侯来暂时地控制一个方向,等他们发展壮大,也跟本地方国结仇存怨的时候,再出手消灭,如此一来,拉一国打一国,可以把自己暂时无法控制的地方,给稳定下来,又不至于生出一个庞大国家,对自己构成威胁,只不过,周国后来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商朝的想象啊。”
老祖点了点头:“周国发展的同时,东夷和淮夷当时发展得也很快,而且东夷中的阳夷,莱夷,淮夷中的其他几个方国都是跟商朝有很深的仇,一反起来直接让商朝的食盐供应都成问题,这也是从纣王开始要优先解决东夷,安抚周国的原因,不过,在武丁的时期,商朝算是借着自己当时横行天下的军力,轻松地解决掉了彭国和韦国,还追着他们一路打,一直让彭国和韦国逃到了族群发源之地的荆楚地区,南阳一带,在这里,商军借着平叛和追击的借口,在收缩了几百年后,终于第一次打回了南阳盆地,想要重新打开那金道锡行呢。”
斗蓬的眉头一皱:“这一仗,好像打的也很艰难吧,商朝自从上次讨伐莱夷之乱时,收缩南线,直接放弃了伏牛山以南的整个荆州地区,更不用说江南的江州,湘州地区了,这次,也终于是借着能追击彭国和韦国的名义,重回荆州之地了。这时候的荆州,应该也在几百年后出现一些强大的方国了吧。”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荆楚之地,多是三苗一族,当年黄帝时期,蚩尤战败,其族人就向南方一步步地退却,而颛顼帝时期,大将重黎和吴回兄弟二人先后追击共工氏一族到了荆楚之地,重黎因为作战不力放跑了共工氏而被斩杀,吴回接任,最后征服了荆楚一带的苗人与黎民,被封为祝融,总领南方,后来因为大洪水,南方的祝融一族,也是被后世称为的楚族,被隔绝于中原之外,直到大禹治水,同时在治水前后又南征三苗时,才重新打通了跟祝融吴回之后代的联系,昆吾氏一族迁到中原,也是大禹南征之后的事,所以昆吾国,还有跟随昆吾一族回到中原的彭国,韦国这些祝融一族,或者说楚族诸侯国,就成为了夏朝的铁杆盟友,即使是商灭夏之时,也是站在夏朝一边的。”
“现在商朝追击彭国到了故地,这里有庸国,归国等诸侯,盘踞在南阳盆地东部和中部,丹水淅水一带,自从商朝从南方收缩之后,这些出于南方三苗部落的诸侯方国,就慢慢地占据了当地,庸国本是三苗出身,但在从祝融到大禹的历次南征后,也臣服于中原王朝,学到了中原式的国家模式,也学到了冶炼青铜的本事,商军北撤之后,他们接管了金道锡行,在这里收获了大量运往北方商朝的铜矿石,改用本地的一些土特产代替,运往北方,商朝因为在南方无力驻军,也只能默认这一事实,这庸国和归国靠了用青铜武器,几百年来征服了很多落后的本地蛮夷部落,在武丁追击彭国和韦国进入荆州的时候,庸国和归国,已经成为称霸南阳盆地,有数千军队,数万人丁的两个大国了,而他们面对出身楚地的彭国与韦国余部,选择了庇护他们,与商朝为敌。”
第5642章 一劳永逸灭东夷 ↑返回顶部↑
老祖沉吟了一下,说道:“其实,要说按人种,甚至是按文化来区分,这夷夏之别,是不太好作个定论的,就象是黄帝和炎帝,他们是外来的部落,却是构成了华夏一族的主体,炎黄联盟是被公认为华夏族的起源,那之前的三苗九黎呢?要说原住民,他们才是,不也是因为打不过炎黄部落,首领被斩杀,族人被驱逐,最后留下来的族人只能归顺炎黄这些部落,成为被统治的族人了吗?”
斗蓬摇了摇头:“可是鬼方部落的武力也非常强大,为什么就没有成功呢,几次三番,都被中原华夏给打了回去,没有成为天竺或者是亚述那样的统治王朝呢,这又是怎么回事?”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因为中原地区,靠的不止是军事征服和胜利,要想长久的统治,那得靠人心所向,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时,但不能统治一世,因为军事的强大,总是会有衰弱的时候,就象在草原上,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就是在于军事不会一直强大,往往会因为上层贵族的争权夺利,而变得衰弱,会让其他的军事技术相差不大的势力,趁机取而代之。”
“所以华夏一族的祖先,在几千年的战争和统治中,进行了出夷入夏的定义,不按血缘,不按部落来区分华夏,而是按价值观,文化,技术来定义,只要接受了华夏自古以来,基于仁义忠孝这些定义上的价值观,那无论来自何方,都可以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因为,这套理论,适合统治,尤其是适合农耕文明的统治。”
黑袍的眉头一皱:“可是要按这个标准,商朝可算不得是忠孝仁义啊,这套更象是那些正道修仙的道家的理论,而大商是要求以人祭祀祖先与神明的,这仁义二字,是谈不上的。”
老祖正色道:“黑袍尊者对于我们大商还是有些误会,商朝的祭祀,说白了是忠孝的一种,后世的子孙,在得到了祖先的保佑下,战胜了敌人,把敌人的俘虏,作为祭品献祭给祖先与神明,以补充他们法力的消耗,这就是忠孝的表现,至于你觉得残忍,那是因为大商后期以后,要祭祀的祖先,神明越来越多,即使是普通士族和小贵族,也要祭祀自己家的祖先,这就会造成人牲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商朝把人牲慢慢地作为最重要也是最急需的贡品,这慢慢地就变成了大商要与全天下为敌,在世人眼中,就是一个拿着活人去祭祀鬼神的邪恶而可怕的帝国。可是,在成汤时期到武丁时代之前,商朝并非如此。”
斗蓬点了点头:“是啊,成汤是宁可舍身自己献祭,也不忍心伤害子民,哪怕是奴隶的一代圣王,如果商朝的王一代代都是象成汤这样,也不会在后人眼中是那种形象了,在我看来,九世之乱时的这几个商王,为了给活着的百姓去找盐,这才向着东夷部落开战,这种行为也比为了占卜要以人祭鬼神,要好得多。”
第5640章 大破莱夷收东方
老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其实就是涉及到了道家修仙这套形成之后,对修仙之路的分歧之上,所谓正道修士,就是把人命看得非常重,不允许无故地杀生献祭,而是要让天上诸神们,以人间弟子的香火来维持法力和存在,这样听起来挺好,但实际上会导致有香火的只有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远古大神,三清鸿蒙之类的初创大神,后面的人也好,妖也罢,想要修炼成神,占据神位,只怕是难于上青天,而且随着天地间灵气菁华的消散,想要后来居上,越来越困难。”
“所以我们邪道修士,是发现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天地间的精华,灵气,其实是变成了人,随着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那精华灵气就是越来越少,想要补充上天神明们的法力,灵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拿人去献祭,大商是最早掌握这些理论和知识的部落之一,也是靠了上古祖先的保佑,大商得到了当时世上很多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通商贸易之法,而收买奴隶,以作人牲,也是商部落时期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上古部落来说,弱肉强食,动不动就灭族屠部,那把人直接在战场上击杀,还不如用于向祖先献祭,可以得到祖先的回报,这套在上古之时,对于大商来说,没什么问题。”
黑袍冷冷地说道:“老祖您也说了这是上古时代,资源稀少,人不如兽,很多时候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战斗,冲突,甚至要同类相食,把人当成牛羊那样地吃了,但越是到后来,人类的生产与技术越来越强,有了农耕之后,食物就不再成为最困难的事了,自然这种同类相食之事,也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全天下的人类都以为是恶行,不可接受。”
“与之相应的,人多力量大,族人越多,实力越强的这个理念,却是为天下人所接受,从此人类的部落冲突中,会开始尽可能地减少杀戮,先是对对方的女人和幼儿加以保留,慢慢地,就算是男丁,也可以不再杀死,而是作为奴隶,或者是作为族人,部落之间的兼并,冲突,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消灭,那就会面临对方后代的报复,在此基础上,渐渐地开始以和为贵,想办法能通过联姻,融合等方法,代替纯粹的征服与杀戮,成为融合一体的手段,炎帝黄帝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华夏族的起源,就在于他们对待敌人,外部落的态度,与三苗九黎这些赶尽杀绝的凶暴部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以安抚,统治,保护那些战败投降的三苗九黎,可以把他们也慢慢地转化成华夏一族,最后成为一家人,然后靠了数量越来越多的华夏一族,完成向四周的扩张,再去征服和融合越来越多的四夷,这才是炎黄子孙,华夏一族优越于其他部落的地方。”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黑袍尊者说得不错,但商朝也同样是华夏一族之后,只不过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发现了邪派修仙,可以以人祭换取祖先保佑的办法,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而已,毕竟,对于那个时代的部落间冲突与战争,俘虏就算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当奴隶罢了,奴隶是会说话的牲口而已,毫无生命保证,一般来说也会死于沉重而辛苦的体力劳作之中,或者是直接在战场上被处决,说白了,他们是敌人,是杀戮过本族人的敌人,将之斩杀也好,献祭也罢,都不算是过分之举。”
“只不过商朝到后来,神明过多,祖先献祭无度,这导致了商朝后来需要的人牲越来越多,与四方诸侯都要开战,结怨天下,后来发现情况不妙时,企图改用四方镇守的诸侯,象周国,彭国之类的诸侯,来代为捕猎人牲,但又失去了对这些诸侯方国的压制与军力优势,最后给周国联合了近千诸侯,群起攻之而亡国,当然,这些是后话了,在这个九世之乱的时期,商朝还不至于因为祭祀之事,弄得天怒人怨,只不过,商朝在这次的战争中,因为要照顾本族本国的利益,而与数百年的盟友反目成仇,虽然消灭了风夷和辛国,但从此也不再会有哪路诸侯真心地为商朝效力了,商朝上下也知道,以后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不止是商朝,天下的各路方国,诸侯,包括象莱夷这样的,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会灭国,于是他们也开始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战争,你们说商朝对莱夷以前的反叛可以放过,是出于缓兵之计,集中力量先消灭风夷和辛国,但莱夷对商朝的暂时和解,不也是为了给他们收拾更弱小的嵎夷,争取时间吗?与商朝的和解,暂时让莱夷可以腾出手来,靠了商朝贸易来的青铜器,靠了商朝那边派来的一些精于打造武器的工匠,莱夷也很快恢复了军队的实力,甚至组建了一支有数十辆战车的几千大军,靠了这支力量,他们很快就横扫了胶东半岛的嵎夷诸部,在风夷和辛国被打败的时候,莱夷的势力,也扩展到了整个山东半岛,直达大海边上。”
黑袍冷笑道:“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莱夷在打部落时代的嵎夷时威风八面,可是很快,收拾了风夷和辛国的商朝,也跟着打过来报仇了,这回商军再无补给线的压力,可以沿着整个东进的济水两岸,建立据点和粮仓,以保证大军的补给,风夷和辛国之地,入了商朝手中,他们的军队,也越过这两个强大的方国,直达莱夷旧地,我记得商军这回大破莱夷,几乎尽占了莱夷原来的领地,把莱夷赶到了胶东半岛,原来嵎夷的地盘,换取了莱夷的称臣纳贡,这才罢手吧。”
老祖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这回大破莱夷之后,商朝也是控制了海边的盐场,解决了一直以来对国人供应食盐的大问题,而战争的胜利,也让参战的贵族,宗室们互相争功,甚至是为了谁来镇守盐场,都争得差点内战。”
第5641章 荆楚之地起诸侯
黑袍的眉头一皱,说道:“是啊,如果不能在商朝当大王,那不如分出去当个诸侯国王,也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不然宗室一代是王,后代就是候伯之类,再两三代后可能就是普通的士族了,不过商朝分出去当诸侯的国家好像很少,听老祖前面说,也可能就是崇国,奄国这少数几个诸侯国,不知道这次打败莱夷,占了青州之地后,如何在当地分封诸侯的。”
斗蓬笑道:“这事我都知道,商朝分封了一个王弟宗室到蒲姑城,建立了蒲国,这个蒲姑城,就在今天的齐国旧国都,临淄以北五十里左右。算是在济水边上,青州正中的要地,占据此处,西可通过济水联接中原,东可进到海边控制盐场,可以说,除了胶东半岛的整个齐鲁之地,都受这蒲姑国的影响和控制了,从此商朝算是真正地把原来的东夷部落,驱逐到了胶东半岛和大岘山的鲁南一带,大半个齐鲁之地,算是入了商朝手中了。”
黑袍点了点头,仍然说道:“可是即使如此,商朝后世在纣王时期,或者说我们之前说到的在这商王文丁和商王乙的时期,不也是向着东夷和淮夷用兵吗,这个东夷和淮夷,难道是逃到胶东半岛的莱夷?”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别急,我还没说完呢,这商朝对于东方,对于南方的用兵,是持续了数百年的,就象平定风夷,辛国和莱夷之乱这次,是靠了韦国和彭国出了大力,尤其是彭国在南方徐州一带的方向,打败了响应风夷的邳国,没有让邳国加入到中原攻打商朝的作战中,这是立了大功的,事后彭国和韦国瓜分了邳国之地,顺便吞并了一些彭城一带,江淮方向的小国,妇好出自的部落,应该也是彭国或者韦国后来分裂出来的诸侯方国,所以彭国和韦国在武丁时代,是深度介入商朝的内政,甚至是介入了武丁继承人的废立之事。”
“结果武丁在打败了鬼方之后,又休整了十几年后,终于对彭国和韦国下手了,作为商王,他不能允许在东南方向出现两个强大的,不臣服于自己的外姓诸侯,于是借口彭国和韦国干预太子之事,开始对其讨伐,而彭国和韦国在百余年来,借用商朝的名义,对周围的小方国,小部落随意地攻打,兼并,也早就犯了众怒,他们本来是南方楚人昆吾氏一族分裂出来的方国,并非传统的东夷和淮夷,自己也是外来户,所以被商朝攻击时,败得非常快,还不如当年莱夷之乱时撑的时间长呢。”
黑袍叹了口气:“怪不得商朝后来肯扶持周国当关西的牧师,西伯,原来这是商朝一直以来的政策啊,扶持外姓方国诸侯来暂时地控制一个方向,等他们发展壮大,也跟本地方国结仇存怨的时候,再出手消灭,如此一来,拉一国打一国,可以把自己暂时无法控制的地方,给稳定下来,又不至于生出一个庞大国家,对自己构成威胁,只不过,周国后来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商朝的想象啊。”
老祖点了点头:“周国发展的同时,东夷和淮夷当时发展得也很快,而且东夷中的阳夷,莱夷,淮夷中的其他几个方国都是跟商朝有很深的仇,一反起来直接让商朝的食盐供应都成问题,这也是从纣王开始要优先解决东夷,安抚周国的原因,不过,在武丁的时期,商朝算是借着自己当时横行天下的军力,轻松地解决掉了彭国和韦国,还追着他们一路打,一直让彭国和韦国逃到了族群发源之地的荆楚地区,南阳一带,在这里,商军借着平叛和追击的借口,在收缩了几百年后,终于第一次打回了南阳盆地,想要重新打开那金道锡行呢。”
斗蓬的眉头一皱:“这一仗,好像打的也很艰难吧,商朝自从上次讨伐莱夷之乱时,收缩南线,直接放弃了伏牛山以南的整个荆州地区,更不用说江南的江州,湘州地区了,这次,也终于是借着能追击彭国和韦国的名义,重回荆州之地了。这时候的荆州,应该也在几百年后出现一些强大的方国了吧。”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荆楚之地,多是三苗一族,当年黄帝时期,蚩尤战败,其族人就向南方一步步地退却,而颛顼帝时期,大将重黎和吴回兄弟二人先后追击共工氏一族到了荆楚之地,重黎因为作战不力放跑了共工氏而被斩杀,吴回接任,最后征服了荆楚一带的苗人与黎民,被封为祝融,总领南方,后来因为大洪水,南方的祝融一族,也是被后世称为的楚族,被隔绝于中原之外,直到大禹治水,同时在治水前后又南征三苗时,才重新打通了跟祝融吴回之后代的联系,昆吾氏一族迁到中原,也是大禹南征之后的事,所以昆吾国,还有跟随昆吾一族回到中原的彭国,韦国这些祝融一族,或者说楚族诸侯国,就成为了夏朝的铁杆盟友,即使是商灭夏之时,也是站在夏朝一边的。”
“现在商朝追击彭国到了故地,这里有庸国,归国等诸侯,盘踞在南阳盆地东部和中部,丹水淅水一带,自从商朝从南方收缩之后,这些出于南方三苗部落的诸侯方国,就慢慢地占据了当地,庸国本是三苗出身,但在从祝融到大禹的历次南征后,也臣服于中原王朝,学到了中原式的国家模式,也学到了冶炼青铜的本事,商军北撤之后,他们接管了金道锡行,在这里收获了大量运往北方商朝的铜矿石,改用本地的一些土特产代替,运往北方,商朝因为在南方无力驻军,也只能默认这一事实,这庸国和归国靠了用青铜武器,几百年来征服了很多落后的本地蛮夷部落,在武丁追击彭国和韦国进入荆州的时候,庸国和归国,已经成为称霸南阳盆地,有数千军队,数万人丁的两个大国了,而他们面对出身楚地的彭国与韦国余部,选择了庇护他们,与商朝为敌。”
第5642章 一劳永逸灭东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