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准叔叔是在学习最近流行的沉浸式吃播。】
  【我觉得大爷可能不知道直播还要聊天。】
  孙大爷不跟直播间的网友们聊,网友们自己聊。
  【又是这个学校,常青树老年大学怎么天天勾引我,我还有三十年才退休,感觉人生没有希望了。】
  【我刷到了好几个老年大学的叔叔阿姨们,感觉好幸福,看得我班味都淡了。】
  【老年大学伙食这么好吗?讲真的从小学到大学就没有在食堂吃过好吃的饭,原来我的福气要留到退休之后。】
  【叔叔阿姨多少分录取?咱们学校都有什么专业?我今年高考,第一志愿就报这了。】
  【建议全国普及,收藏一下,老了跟闺蜜一起去,继续当饭搭子。】
  【虽然我看着年轻,但是我心理年龄已经70了,到入学年纪了,校长来收了我吧。】
  【支持校长全国各地开分校,要是能只吃饭,不上课就更好了。】
  ……
  此时被广大网友惦记的林晴岚,正在面试新老师。
  这个学期学校要开几门新课,其中戏曲课的呼声最高。
  许多叔叔阿姨们都是戏剧迷,平常能唱上两句,但是都是跟着收音机和电视学的,没有专业的指导。
  之前路阿姨还在学校的时候,因为会唱京剧很受叔叔阿姨们欢迎。
  叔叔阿姨爱听,也想学,林晴岚当然要支持。
  放假期间她也面试了几个老师。
  其中这个叫关晓洋的年轻人给她的印象最深。
  从简历上看这是个年轻的00后小伙,才20岁出头就已经是一个剧团的团长了。
  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剧团是一个年轻人组建的青年剧团,平均年龄26岁,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业,演出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
  他们平日里忙于生计,为了热爱才聚在一起,衣服和道具只有一个箱子,带着这个箱子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自己给自己化妆,自己学着搭台子。
  但是他们剧团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濒临倒闭,只能勉强的支撑。
  这两年看现场的人明显减少了,爱看戏的人就更少了,现在大剧团还要靠补贴,才能发出去工资留住人。像他们这种个人组建的小剧团,没有收入来源支撑,能运营下去已经很勉强了,平时演出全靠自己补贴,坚持到今天,全靠热爱。
  关晓洋工作不稳定,这段时间频繁的换工作,他的上一份工作是超市收银员,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林晴岚发布的招聘内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了简历和自己唱戏的片段,没想到会收到面试通知。
  坐在校长办公室时,他紧张地攥紧了衣服,偷偷打量林晴岚。
  林晴岚同样也在观察他,之前看过他发过来的视频,视频里的关晓洋一身花旦扮相,嗓音咬字很有特色,举手投足带着浑然天成的美感。
  和这个腼腆有些胆怯的年轻人不像。
  眼前的青年个子不高,很清瘦,圆眼薄唇柳叶眉,头发留的有些长,远看还真会误以为他是女生。
  “你不要紧张,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唱什么剧种,什么行当的?有什么擅长的剧目?”林晴岚安慰他。
  “我从小学的是地方戏,也会唱黄梅戏,学戏十年了,唱旦角的,反串花旦。”他紧张地忘记了,准备好的自我介绍,断断续续地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