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5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同在一个城, 碰面很容易。
  韩景问春节能上门拜年吗?并积极表示:“有礼物的!糖花生赞?猪血糕?白糖炒馒头?油墩子?糍粑年糕毛蛋?”
  他挠挠头, 但一个男同志去女同志家里的确有点不太好,可是真的有一些关于明年乡村建设计划的事情需要商讨, 春节约在外面碰面, 影响好像更不好,
  “要不还是算了?”
  “要提前准备红包吗?”
  叶榆的关注点完全不同,两人问出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
  假如有徐飞和花菲菲在这里,他们可能会建议取消碰面,或者去挑选一个更合适的时间,毕竟徐飞考虑事情更周全, 花菲菲则更精通人情世故。
  但两人不在, 弊端初显。
  桀骜不驯的叶榆碰见大大咧咧的韩景,他们决定船到桥头自然直, 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决定,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个做法还是叶榆提出来的,韩景竟也觉得挺有道理。
  徐飞、花菲菲:
  ……这个家没了他们迟早药丸。
  与叶榆离别后,韩景急冲冲赶去附近市内电车站台,赶上最后一趟铛铛车。
  铛铛车即有轨电车。
  车头挂了一个铃铛,铃铛连着踏板,司机只要一踩踏板开车或刹车, 铃铛就会铛铛铛响,因此而得名。
  铛铛车在燕京市内已运行三、四十年,坐的人比公交车更多一些,只是线路实在太少,途经站台很是有限。
  韩景家正好距离其中一个站台不远,韩景从小到大经常坐。
  直到去年才坐的少了起来,55年下旬四九城小红兵因偷盗抢劫事件被清后,坐电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在下午傍晚,gwh下班时,电车停运计划就此搁置。
  叶榆可能也没想到只是“小小”惩治一下举报她家的小红兵,竟然带来这么多连锁反应,小到韩景说的电车,大到徐飞口中的老师,这样的感觉并不坏。
  坐上有轨电车的人可能会感激自己不用在寒冬腊月吹冷风,尤其是从车站拎着大包小包走出来的时候。
  提着小包上车的韩景还遇见自己的三个发小,同在一个大院光着屁股长大的三人,也是去年同一批下乡的。
  初次见面,他差点儿没认出来。
  钟子和凯子这俩小子变化也太大了,脸上胡子拉碴,黑了两个度,也糙了不少,又瘦了不少,和他刚下乡时竹竿身板差有点像,但也没见长高啊。
  马胜男这名字就有一股争强好胜的劲儿,她性格从小也是,主打一个倔强不服输,不管什么都要和同龄小伙伴拼一拼,也不在乎男女,男的拼更凶。
  现在看着人憔悴不少,活力不比从前,脸上的笑容都减了许多,好在她的眼睛依旧清亮有神。
  与韩景不同,钟子、凯子、马胜男从火车站出来就看见他了。
  主要是韩景这家伙个头高啊,在这个平均身高一米七左右的人群里,绝对显眼包。
  但因韩景那时身边站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同志,他们不好上前打扰,作为损友,还是围观吃瓜的一会儿。
  他们原本想着韩景一定会先送人家女同志回家,谁知这个愣木头,愣是让女同志手拿大包头也不回从另一个方向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