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5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结果也是喜人的,全国上下的国营商店都有因此而整改,甭管是不是暂时的,很多人都反应,现在去国营商店乃至于国营饭店,售货员或服务员的态度好了许多,至少不再个个是大爷。
  也因这篇文章引发的议论与促成的改变,让知青们看见乡下建设竟然还能这样?!而且说实话,乡下的确穷,能挣点额外稿费还能改善生活。
  于是不管是歌颂的文章,还是批判的文章,层出不穷。
  歌颂文章且不说,知青们与本土村民相处不错,或者知青们在乡下干出一番大事,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儿。
  批判性的乱象可不止供销社售货员,其中一篇描写本地恶势力联合地方干部欺·辱知青的文章登上全新热点。
  这其实该发生在七十年代,知青下乡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多少知青因此而永远被迫停在某某某农村,甚至失去性命。
  尤其是弱势群体女青年。
  但因文章投稿热而提前曝光出来,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毕竟关于知青下乡的文件一个接一个,下乡知青遇见的困境,上面哪怕想要忽视,他们也有子女。
  即便叶榆有这个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蝴蝶效应来的如此之快。
  但怎么说呢?
  这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也有想浑水摸鱼的知青,不过投稿的知青越多,竞争也越激烈,绝对不是随随便便一篇都能上报,编辑那里也会审核一番,敏.感题材还是会卡。
  “不早了,你们该上车了,菲菲到家的时候记得给我们发平安电报。”
  从邮局出来,又过供销社买了点东西,终于到分别时刻,徐飞使向叶榆承诺,他会好好照顾小鸡1号2号3号,还有储备粮的。
  平泉镇没有火车站。
  距离最近的火车站在县里,再者是骥北市,但论距离,骥北市比燕京市还远,也因此花菲菲决定和叶榆、徐飞他们先去燕京市,再坐火车回沪城。
  因时下人口流动性很小,城市里工厂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这年头远房亲戚十年八年不来往也很正常,倒是不用担心春节买不到票的窘迫情况。
  三人上了同一班车。
  中巴车驶入燕京市,花菲菲一脸好奇地在车里透过窗外左看右瞧,尤其是看见一些古建筑的时候更是兴奋。
  至于人,也没看出燕京市与沪上有太多区别,可能方言不同?
  终于抵达燕京市,叶榆韩景有跟家人说过春节回家,但并没有提前电报哪一天,也因此,并没有人来接他们。
  下了车后,他们先送她去对面的火车站,购买火车票。
  叶榆还不希望自己的小弟小妹来年少一个,在她上车前提醒一句:“少搭腔少睡觉,少喝水少上厕所。”
  韩景也回:“遇事找列车员。”
  “知道了。”
  其他不说,刚看了报纸上一些知青不幸遭遇的花菲菲也算见识到什么叫人性的险恶,可能很久都忘不掉。
  第61章 春节返程
  等从火车站出来时, 天都快黑了,寒冬腊月这天黑得越发早了。
  考虑到叶榆的高武力值,韩景也没有提出送叶榆回家的建议, 真遇见危险, 危险的人一定不会是叶榆。
  他只是简单询问了下叶家地址, 发现两家不住一片儿,离的还挺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