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谁能为这件事负责?
  他已经尽力了,父亲,父亲他,会埋怨自己吗?
  堂中所有人看他向的视线,或怜悯,或同情,他忽然有些可笑。
  他曹孟德为何要站在这里,任这些人看笑话?
  他要报复,他一定要报复!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他踉跄着,撞到一名谋士的木案前,谋士起身想搀扶住他,被他一把推开了。
  袁绍的声音适时地响起:“曹班封地在不其国,却用不光彩的手段得了泰山郡,琅琊国夹在二者之间,她下手是早晚的事。”
  “听说徐州刺史陶谦为了防备袁术,将徐州的兵力都集中在南方,琅琊国投降如此之快,恐怕也是因为无兵可守吧。”袁绍向逢纪使了个眼神,逢纪立刻接道,“说不定是曹班和袁术勾结……”
  听到这里,曹操对面的张邈微微皱眉,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敛去表情,和辛毗一样,将头垂低。
  袁绍打量曹操的表情,给大火继续添柴:“你我皆知,她楚楚衣冠下的狂妄自傲,只是没想到,她人伦尽丧至此,连弑父……”
  “我要杀了她。”曹操哑声道。
  他抬头,血丝攀上双眸,愤怒和怨恨盖住了刚刚上浮的悔意。
  “我要杀了她。”视线一片鲜红,模糊不清的迟疑已经被杀气彻底侵蚀,他暴怒着,用声音宣泄情绪——
  “我一定要亲手,杀了她!”
  第186章
  兖州治所昌邑城,曹操的谋士们围在一封书信前。
  来信人是徐州刺史陶谦,信很长,但内容可以精简为一句话——
  曹嵩的死和我无关。
  “欲盖弥彰。”谋主荀攸点评道。
  这封信是三天之前传到昌邑的,荀攸得到消息,立刻命人快马赶往邺城通知曹操,信使前脚走,后脚他们就收到曹操的来信,这才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
  但这就显得先一步传信来的陶谦,非常可疑了。
  他人不是在下邳吗?算时间的话,他几乎是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决定写信了,这事虽然是在你的地盘上发生的,但又不是你干的,你这么着急解释作什?
  更何况,段宁攻占琅琊, 你陶谦不也是受害者吗?
  “就怕是陶谦用琅琊做交易,否则怎会坚持不到半日便投降?”说话之人是陈宫,东郡人,曹操离开洛阳时,带兵路过中牟县,“结识”了当时在中牟县做县令的陈宫,陈宫被迫弃官,跟随曹操,后来曹操扎根东郡,就有陈宫在本地斡旋的功劳在。
  陈宫此言一出, 其他东郡本地的门客都纷纷响应, 荀攸于是看向一旁,专心低头喝水的钟繇。
  比起陈宫, 荀攸更想听钟繇的意见。
  这几年,钟繇的状态实在不太对,几次托病拒绝参加曹操帐下的会议,荀攸是谋主,曹操不在昌邑,他就要保证曹操帐下人心不散,钟繇跟着曹操的时间长,钟氏又是世族,颍川的门客都卖他的面子,费亭侯薨逝,还是曹班的人干的,钟繇是二曹童子时期的同窗,这种时候,能揣测到曹班的意图,就有可能事半功倍,钟繇应该发挥作用了。
  曹操在来信中说,自己将在十日后返回昌邑,这次的会议是荀攸召集的,兹事体大,曹操的愤怒是可以预想到的,他们必须得在主公回来之前,对接下来的军事动向有所准备。
  兖州是四战之地,要想在这里立足,并长期发展下去,他们还需要一块相对稳定的地盘作为粮食、人口的后方。可供选择的地方实在不多,在此之前,荀攸一直向曹操强烈推荐徐州,相比中原腹地,徐州受战乱影响小,土地富庶,唯一成规模的军阀陶谦,又是兖州四邻中实力最弱的。
  曹操有意打徐州,但前提是,曹班不会围魏救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