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店里的粉变得没以前好吃之后,她去的次数便大大减少,老板也没坑她什么。
  ……
  除了去盛口禾湘潭米粉铺以外,禾嫒尺还在鹏城寻找自己下一部作品的取材对象。
  她想试着拍一期,湘菜离开湖南来到鹏城的后续系列作品。
  想拍这个题材,主要是和盛连沟通的时候,她想起在湘潭的半坡酒店里,食客们对她说过的话。
  “以前的人离开家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能在老家靠手艺过得滋润,就没必要到外地去。”
  所以早些年在大城市里开的地方菜馆,味道才会远不及当地。
  当时她听到这句话时是觉得很有道理的,现在依旧这么想。
  但很快,她意识到,这句话说的是以前。而交通方便的现在,环境已经略微有些不同了。
  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原本身在全国各地的各省朋友们,可以乘坐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来到不同地方品尝当地美食。
  与此同时,食材的运送将不会再成为什么大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美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各个城市。
  就像前不久才开始在鹏城遍地开花的贵州菜,其中便不乏一些不错的店子。
  除了消费价格比当地贵一些以外,口味上倒也差不了太多。
  而这回在鹏城碰到的湘潭米粉,更是让她觉得有些奇妙。
  她敢肯定,如果盛连最开始没选择在鹏城创业,而是直接回老家发展,他绝不可能做出那样独一份的米粉。
  原因是钱。
  湘潭米粉在当地已经诞生很多年,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
  越成熟,有时也代表越难翻出新的花样来。
  当地人把它当作早餐,在湘潭,大家愿意为它支付的价格,大多定在6~10元左右。
  日常早餐来一份6元的经典肉丝粉已经很不错了,花再多就显得有些奢侈。
  盛连的米粉比湘潭市售米粉薄一倍不止,做米粉费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工当然也要加倍。
  如果他在湘潭,还真没办法确定当地人是否会为这种做起来特别费功夫的米粉买单。
  毕竟他连汤头都熬得不是太好。
  但鹏城人会。
  卖20多一份都有人买。
  他店里的米粉与其说是湘潭米粉,还不如说是一个湘潭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念想,在鹏城结出的果子。
  带着故乡的影子,又有新城的东西。
  因此,禾嫒尺是真的挺好奇,在鹏城的其他湘菜馆有没有可能也出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么想着,她便问自己的鹏城粉丝们,有没有厉害的湘菜馆子能给她推荐几家试试。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