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正经的亲事(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辈们又笑着,正经摇头:“亲事是父母之命,我听父母亲的。”
  因掌珠回话学的齐全,老侯夫人生出和掌珠在宫里一样的想法:“董家愿意定添喜?是不是也愿意定正经。”
  正经人儿虽小,却知道回避。见说他的亲事,说他还要回去陪刚定亲的胖孩子和好孩子,上小马回去姨丈家对这一对小夫妻道谢。
  他走了,韩世拓对母亲实话实说:“正经出息,轻易给他定一个,我不情愿。不轻易给他定,人家不答应。”
  老侯夫人见眼前花团锦簇的热闹,完全忘记她家背着的“黑锅”,诧异地道:“侯世子却不能挑几门亲事?”
  “母亲,董家嫡枝里没有和正经相配的小姑娘,定旁枝,也得媳妇祖母出面。正经和添喜不一样,正经是男孩子。这不是董家不提他的理由,而是董家至多只能包容一个,总不能在这种年头儿让他们全包下来。”
  老侯夫人隐隐生气:“包容这话从哪里出来的?正经如今是出游过的好孩子,京里的头一份儿那排行里,你二叔也因为出游而官升一级……”
  文章老侯清清嗓子:“清明的时候我们不在家,你有给福王和太妃烧点儿钱吗?”
  “当啷!”
  老侯夫人把茶碗失手。
  随后她大惊失色:“这这……”掩面垂泪有了泣声:“我苦命的正经啊,全是让拖累的。”
  老孙氏也不再说话。
  见她们想起来,老侯等男人们松一口气。虽然他们极不愿意提及福王,但绕着弯子说话累人。
  清明时候虽不会公然给福王母子烧纸钱,但在别人眼里也会怀疑。福王的尸骸又是文章侯府所收所葬。老侯夫人哭着哭着把这些全想到,逼着丈夫和儿子这就拿主意:“正经亲事怎么办,好孩子定到镇南王府去,你们就没为正经想过不成!”
  韩世拓道:“勉强要定,董家阮家门里选一个也不是不行。但勉强的,就跟我刚才说包容母亲不喜欢一样,我也不喜欢。全家都知道正经有出息,不如等他长大,最好有所长后再定,心里方能痛快。”
  “那你要耽误他到什么年纪?”文章老侯夫人盼下下一代的心情跟任何一位老太太一样,她硬挤出一个人:“与其把正经拿出去求亲让人嫌弃,不如定下现成的。媳妇的表妹,那大花不就是个姑娘。”
  “呃,那也黑了些吧,也粗壮了些……”韩世拓想想自己家里的境况一到关键时候就露怯,还挑别人透着可笑没说下去。
  “大嫂,我赞成世拓的话。等正经再大些定亲不迟。”二老爷压低嗓音:“有件事儿我一直没说,升我官职,是本司衙门中的小衙门之首。拜上官那天,他把我好好敲打一番。说这是皇上给咱们家的机会,让咱们家时刻记着洗去福王之耻。这个帽子扣在这一代里难让人忘记,正经以后的路并不顺畅。浑浑噩噩的能过,但咱们看正经是那样的孩子吗?也不能他长大了还依靠袁家许多。能还些回去才是知恩之人。勉强的亲事,包容的亲事,那是浑浑噩噩的日子,不定也罢。”
  他说完,二太太因不是自己房头而旁观者清,倒不是不关心正经。也道:“是啊,大嫂,安家老太太是董阮钟亲戚,颇能说得上话,也没有事先为正经相好亲事,大嫂想想难道没有原因。旧年里我随母亲去她那里听戏,和她闲聊上几句,她曾说过男孩子与女孩子不同,男孩子是要建功立业的。”
  老侯夫人听了进去,想想自己丈夫是什么模样,想想自己儿子小时候是什么模样,再想想好孙子正经,胸中不平也起了来:“放着这么好的孩子却因受连累让挑来挑去,放着这么好的孩子,不管给哪个亲戚都应该是欢喜的。可却要别人包容。这不行。你们说的是,等正经大一大,兴许有人慧眼相中,把他捧在手心里。到那时候再定不迟。”
  全家达成共识,都有心头一快之感。再就说些怎么发家,怎么洗清脑袋上那锅的话。
  ……
  天到下午,常大人已不能跟刚从宫里出来一样兴奋。客人还有,但他安排亲近些的子侄陪着,把妻子和五房儿子儿媳叫到他的正房。
  “祸兮福所倚这话真是有理,今天出来大喜事,应该欢欢喜喜的。可是这事儿把我气的不行,不把你们就叫来说说过不去。”常大人沉着脸。
  常夫人明白,儿子儿媳不知道,请他说出来。
  “两个大的孙女儿,老大家一个,老二家一个,嫁过去不是过的不好。老大家的生个女儿不受待见,老二家的不受重视,和妯娌们一比,她不快活日渐消瘦。我和你母亲为此跟亲家抬过几句,半点儿用也没有。好吧,只当他们家就是这样的陈规再不能改,长辈们心爱的品格咱们家的姑娘们学不来,咱们不能比也罢。万万没有想到……”
  常大人又是一句:“气死我了。”话到一半停下来生气。
  儿子媳妇猜出七七八八,陪笑道:“莫不是他们已改过来了?”
  “是!”常大人重重一声,平素也算有涵养,此时又跺一下脚,手指地大怒:“他们今天来到好生客气不说,养下女孩儿那家满口赞誉,说他们家怎么怎么疼曾孙女儿。我听不下去把他交给亲戚,就把你们叫进来。”
  全家人都怒容满面,有谁是傻子呢?儿子们纷纷道:“父亲,可见以前他从没有瞧得起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