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怼亲家的梁山王(1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郡王们撇开陈留郡王,借着邀请梁山王而梁山王没有到的这公开集会,谈了谈一些“共同合作”。左右不过是分梁山王的兵权。但和梁山王相比,和太子殿下,他们还是晚上一步。
  ……
  “当年十位国公都在的时候,是什么局面?”面对太子的问话,老国公有片刻陷入尘灰雾罩的回忆里,有一时金戈铁马的人群喧闹着在眼前走过。
  他不过就一辈子,看不到以前几代,但他经历过的记忆深刻而鲜明,远远的推断到久远。
  长叹一声,老国公道:“旧日的局面有众多支撑,总好过枝散叶乱。”
  说过,敏锐而迅速的在和太子一起进来的张大学士、镇南老王面上掠过眸光,判断下太子来见他,问他这话的心情。
  就在适才,他正在房中看雪景,想着明年要看就是京都的雪。听到太子要过来,换衣裳的钟点,老国公夫人也能联想到,求他不要乱说话:“梁山王府如今是亲戚。”老国公也一样的猜测,有些回话在他打算进京以后,数年在心里整理词语。他有把握自己不会说错,但还是要弄清太子殿下私自向自己问话的用意何在。
  哪怕他是加寿的女婿呢?他又是以后的九五至尊。
  谨慎的话里说着当年有许多支撑,这是事实。当年十大国公镇守重镇,为梁山王支应粮草的有八位国公。当年家家不愁军粮,也还没有后代纨绔孟浪败家等事情出来,算强而有力。
  说如今枝散叶乱,也没有指责梁山王的意思。十位国公里早早倒下钱国公,温国公家起内乱,败在定边郡王福王乱中。余下八位国公,成国公、庄国公随定边造反,爵位已撤家产收回,人早没了。如今支应梁山王军粮的人算起来,另外两位不归梁山王,只有四家四公府。
  辅国公、登国公、英国公和宣国公。
  这里面辅国公府已改文职。如果太子能听得出来的话,应该为梁山王生怜悯。看看如果兵部粮草不及时的话,他想就地支个粮草,根本没几家可以用。
  称得上是枝散叶乱。
  在这样的话里,太子神情默默。老国公要是看在眼里,能看出太子没有借机问谁罪名的心。但老国公看的却是镇南王。
  一瞬间,他心如明镜,知道太子殿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此时此刻只是询问的心。
  他带来张大学士,太子师可以为他把握方向尺度。他如果怀疑梁山王,犯不着带来镇南老王。
  这是梁山老王的亲家,梁山王的岳父。而且镇南王世守京都,表面上看带兵没有区别,其实对边城外了解不多,不是能提中肯意见的人。
  老国公暗想,太子让镇南老王也出现在这里,给自己威慑那肯定不是。如果想威慑自己,太子干脆不听自己说更好。应该,是让有经验有资历的镇南老王帮他拿主张。
  就太子的问话来推测,会是恢复旧局面的主张吗?
  八个国公倒下四个,另外四家不是更出彩?老国公犯得着为旧局面说话吗。其实不然,四家做原本八家的事情,辅国公、登国公、英国公和宣国公都有苦不堪言的地方。
  原本八个人挑水给一家人吃,现在一家人没有变,挑水的变成四个人,老国公说“支撑”,说“枝散叶乱”,表达上淋漓尽致。
  他再说下去的,是怎么是支撑,怎么是个枝散叶乱。太子听的很是认真。
  ……
  当太子殿下拿得稳自己职责的时候,在梁山王没有进言,他来到这边陲重地,也会问上一问旧日和今天的对比。而梁山王慷慨激昂为国公府说了话,太子殿下理当一查到底。
  这山河,这城池,以后全是殿下的。尽早修缮对殿下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殿下经过两年多的游历,胆量也有增长,也办这事。
  今天也是个好机会,岳父不在,老国公面前能有长谈的钟点。
  ……
  袁家小镇,在风雪中一如往昔。加寿的铺子,也和以前没有改变。但后院的房内,坐的却不是袁训一家人,而只有两个。
  上首大黑脸儿,暗盔甲,大眼瞪起如铜铃,是梁山王萧观。在他视线尽头的黑脸儿,紫色锦袍,瞪起眼睛也不小,是他的儿子萧战。
  父子相看两瞪眼片刻,有一个人摸起茶碗时,眸光移开,一起吃茶。吃完了再瞪在一处,打了浆子似的胶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