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的达官贵人们,冬季一般都是使用粗丝做的丝绵填充被子,暖和其实也是暖和的,可对老人来说,却总觉得有些不贴身。晚上睡到半夜,老觉得被子进风似的。
  屋子里放着暖炉吧,这几年年纪大了,肺上不那么好,又总是容易咳嗽。
  可这棉花做的被子,却是很有重量的,踏实地覆盖在身上,便再也不觉得冷了。
  林程笑着调侃道:
  “嗨呀,郡王给的被子可真是不一样啊!那不仅暖和,还叫人喜笑颜开呢!”
  林德康瞪了他一眼:
  “贫嘴!”
  说着又忍不住跟儿子分享:
  “阿程,爹是真高兴!郡王眼光独到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叫人种了这棉花,在这冬季可叫万千百姓免于冻死冻伤,实在是一桩伟业啊!”
  要知道,虽然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冬季可以拿绵被绵衣和皮毛取暖,可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一两粗丝就得三十五文,一斤就是三百五十文,而做一床绵被,少说五六斤,再加上弹绵被的手工费,一床绵被,造价几乎得两贯,很多普通百姓家,一年也最多攒下这点钱,又如何舍得拿来做绵被绵衣。
  就连军中,一件绵袍的重量也不会超过一斤,在北方是很难抵御寒冷的。
  皮子的价格则更加昂贵。
  普通百姓们,几乎都是拿芦苇绒,柳絮稻草等物缝在衣服被子里取暖,在冬日里几乎都难免冻伤冻病甚至冻死。
  丝绵之所以贵,便在于产量少,每年的国库税收也不过六十多万斤,远不够军中开支,几乎年年都得从民间采购。
  而民间的总产量,他也估算过,大致每年只得三千六百多万斤。平均到全国六千余万的人口,每人几乎只有半斤。
  可棉花却完全不一样。今年只是两郡两县,每十亩地种一亩,却足足收获了一千八百万斤棉花。
  相比于丝绵来说,实在是高产太多了,保暖性却丝毫不差。
  棉花若获得容易,便会价格低廉,普通人家就再不至于被寒冬夺去性命!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士大夫,预见到百姓温饱不愁的未来,他如何能不欢欣。
  *
  拿到赏赐的周如植也同样很高兴。
  可以说,作为农事司的司农令,再没谁比忙碌了差不多一整年,四处培训视察,向官员与百姓们传授种植知识的他更有成就感的了。
  在慎郡王治下,他的种植理念畅通无阻,在慎郡王的政令下,从上到下各级官员都积极听从他的指挥,种植,施肥。
  秋天的时候,所有作物的产量都比往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今年冬天,再不会有任何百姓吃不饱饭。
  而这棉花,他也着实下了功夫研究,如今发现其真如想象中那样保暖,还有如此丰厚的产量,可不就是连御寒也解决了。
  作为一个实干派的官员,再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面上有光的成绩了。
  或许在史书上这都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会跟着慎郡王一道,名留青史!
  想到这些,他沧桑如老农般的脸上,便不由自主露出笑意来。
  把棉被拿到妻子的牌位前,喃喃倾诉犹如人就在眼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