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9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春耕在冬季大麦的收成之前,百姓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空闲状态,能多一季的收成,哪怕地是租的,他们也会很乐意。
  李洵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便采纳了。
  林相又说,可以贴出告示,用每五亩地必须种一亩棉为附加条件,将土地租借给百姓。
  到时候,地租照样征五亩地的,但棉花须以官府制定的价格全部售卖给官府。
  如此一来,百姓们每年可收两季粮食,即使春耕征收稍微多一丁点,手中存粮也依旧会很充裕。
  而棉花与甜菜也可以让他们手中产生一部分余钱,促使商业兴盛,让李洵可以征收到更多商税。
  李洵听完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议。
  这个政策,相当于每十亩地种植一亩棉花,比之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历史上那位强制推广棉花种植的皇帝要求的比例还要高一倍。
  但对方是全国推广,他只有两郡一城,土地面积不一样,比例不高不行。
  如今棉花对他的军队来说是刚需。
  而且,他有周如植在,能科学化种植,粮食产量必然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也能弥补棉花对土地的占用。
  又定下一项计策,周如植继续道:
  “郡王,若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量,就必须注重方法,微臣虽说自认有些心得,却只得一人,还请郡王多拨些人手与我,我先教了他们,再让他们挨个城镇去教授当地百姓。”
  李洵扶额,笑道:
  “周如植啊,你可真是会给本王出难题!如今各府书吏也就刚刚够用,很难额外派出人手了!”
  周如植见他脸上带笑,便知道他不是真的反对,听到这话也不气馁,直接道:
  “那郡王您给想想办法啊!”
  林德康见李洵为难,插言道:
  “一般的地方上,各衙门书吏的工作还算清闲,倒是能兼任农事宣传。就是不知郡王这边情况是否有不同。”
  李洵想了想,道:
  “如今要再分田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清闲不下来。或许只能放宽些要求,从百姓中再招一些农业司的书吏,培训后作为农业司的成员,下到地方进行宣传工作。”
  林德康却道:
  “郡王,各司职增设容易,裁撤难,历代冗员盖因如此。臣提议,可不必额外拨人,而是将各县六曹中比较清闲的主簿全都调集到郡城来,统一由周司农令教授,考核合格后,再由他们去向当地的里正进行传授。”
  “如此,他们对当地各项情况都是熟悉的,又有官威,压得住里正,里正又压得住百姓们,倒是比新去的过江龙要好。”
  李洵想了想道:
  “林总长说得有理,那便这么办。多做了事,这期间便可多得工钱,免得他们消极怠工。周如植,你对地方产量有所了解,给他们画一道合适的及格线,超过这道线的,可得额外奖励。若产量上还能更优秀一些,甚至可以记一功,将来若有合适的位置,将会优先考虑农事出色的主簿。”
  林德康补充道:
  “此事需要县令的大力支持,若有优秀者,记功也得算上县令一份,如此那些县令们才不会因为嫉贤妒能阻挠下属行事。”
  李洵点头,将这个考核制度的制定交给林德康去拟定,最后再交由他审批。
  见自己需要的打下手人员有了着落,周如植继续提要求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