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78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想到方老师这么快就到了!”
  姜闻脸上写满了兴奋,麻溜地把行李放到自己房间,也不顾上倒时差,就直奔五楼而去。
  “咚咚咚。”
  伴随着一阵敲门声,方言把视线从《明朝那些事》的创作上,转移到房门。
  刚一开门,谢非、姜闻、梁田等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映入自己的眼帘。
  “快进来!”
  方言招呼着他们坐下,彼此之间,相互寒暄。
  “方老师,没想到这回是日本的电影公司改编了您的作品来参赛啊。”
  姜闻在一番了解后,不禁感叹道。
  谢非念叨了几遍“入殓师”,似有所感,“听着类似像遗体美容师、扎纸人?”
  “更接近于香江的喃呒师傅,只不过法事超度的那一套交给了僧侣和尚,而不是道士。”
  方言从公文包里取出《入殓师》的,“这是由剧本改编而成的,这次来得匆忙,只带了这几本中文版的。”然后把分发给众人,“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电影节召开之前有空看看。”
  姜闻没有第一时间打开,“方老师,能不能跟我们讲讲,大致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方言打趣道:“你这是想从我这里套出情报啊?”
  “哈哈!”
  此话一出,顿时满堂哄笑,屋内外都充满快活的空气。
  见姜闻尴尬地摸了下鼻子,方言也不再调侃,神情认真地把《入殓师》剧情讲了个七七八八。
  谢非等人渐渐地沉浸在故事当中,倒不是方言讲的像京中善口技者一样多么绘声绘色,而是《入殓师》的有关死亡的主题和立意,同样还有结尾那父子之间、夫妻之间、职业之间的巧妙和解。
  “柏林电影节倾向于社会议题、人文关怀,看重那些反映社会现实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电影。”
  方言说,之所以让《入殓师》参赛柏林电影节,最关键的原因便在于此。
  “这不巧了不是,我们的《本命年》也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
  姜闻一拍大腿,不由大喜。
  方言仔细回想了一遍,对这部片子没有任何的印象,于是一问才知,是改编自刘恒的,《黑的雪》,讲的是无业青年李慧泉为哥们义气打伤了人,被判刑入狱,出狱后母亲已经去世,家里空空荡荡。眼看过了龙年春节,李慧泉就年满二十四岁,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然而整个人却过得浑浑噩噩,极度迷茫,先是爱情不利,喜欢的酒吧驻场歌手赵雅秋并不钟情于自己,后是在狱中的好友叉子越狱,他出于义气协助潜逃,犯下了包庇罪,于是喝了个酩酊大醉。
  结果想去派出所自首前,突遭两个少年抢劫,他腹部被刀刺中,黑红色的血淌了出来。
  最终捂着伤口倒下了,躺在大街上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走完了无聊的孤独的迷惘的苦闷的下着黑雪的24岁,然后永远留在25岁了,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当代青年的迷惘,透着一股子的悲凉。
  “岩子你觉得怎么样?”
  谢非投去问询的目光。
  “浪子回头金不换,人到本命一道槛。”
  方言悠悠道:“不过既然是《黑的雪》改编而来,为什么电影名却是《本命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