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闺正好 第421节(1 / 4)
“儿臣给父皇请安。”
“参见皇后娘娘。”
按规矩,玉青时嫁给了宣于渊,就理应尊称皇后一声母后。
只是宣于渊这么多年没改过口,玉青时也懒得在这种时候跟他对着干哄得皇后欢心,出口叫的仍是一声娘娘。
上了精致大妆一身华服端坐在上首的皇后听到娘娘二字气得狠狠掐住了自己的掌心,可碍于皇上在此,却又不得不逼着自己把到了嘴边的斥骂咽了回去。
察觉到皇后短暂的失态,皇上意味不明地呵了一声,带着难以掩饰的慈爱说:“好了,都起来吧。”
“来人,赐坐,给端王和王妃上茶。”
新婚夫妇拜见长辈,行过礼便有赏赐可拿。
皇上的赏赐中规中矩,皇后出手却让人意外的大方。
看着自己手里一盒子满满当当的东珠,玉青时脸上闪过明显的错愕,连忙站起来说:“娘娘,这礼实在太贵重了,这…”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皇后怜爱一笑,嗔怪地说:“你是定北侯府金尊玉贵的嫡姑娘,你父亲把你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宝贝,你什么好的东西没见过?这几颗不起眼的珠子如何谈得上贵重?”
“知道你们今日要来,本宫还好生愁了一番,生怕找不出好的东西拿来给你,寻了半天就得了这么一盒子前些年进供来的珠子,算不得多好,可也算勉强能入眼,你且别嫌少,将就收着吧。”
皇后这话说得看似调侃,可字里行间却字字充斥着不怀好意的暗示。
宫中集齐天下之力供养,本该什么都是最好的。
皇后张嘴闭嘴就说宫中比不得定北侯府豪富,这话当真是在夸赞?
玉青时眸光微闪唇边溢出一抹浅笑,带着难以掩饰的惭愧说:“娘娘言重了。”
“您是被天下万民供养的一国之母,自凤仪宫中随便拿出一块石头,那也是比别处更加灵秀的宝贝,又怎会是外头的俗物比得上的?”
“儿臣母家是有些许底蕴,可那都是托父皇信任看重和娘娘厚爱才有的荣幸,又怎敢与娘娘出手之物相提并论?”
皇后扔了个刺头没扎着玉青时,反倒是被她反嘴一刺,脸上的笑僵了一瞬的同时努力维持着面色不改,将视线转到了宣于渊的身上。
她满是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可算是等到了渊儿大婚的这一日。”
“当年巫族的大祭司说,大婚之前面具不可摘,否则容易惊了魂儿遭遇不平变故。苦苦熬了这么多年,也总算是摘了面具见了明了。”
“往后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前,也好好让那些在以往胡说乱造的人都睁大眼瞧瞧,这么好的人才体面,跟那些子虚乌有的传闻可扯不上一丝半点的干系。”
仿佛是知道自己说的这话不中听,她赶在被皇上斥责之前忙笑着说:“你们二人既成夫妻,往后定要好生理解扶持,好好地过日子才是正经。”
“另外渊儿的年岁也不小了,与他同大的皇子王爷膝下也早就有了子嗣,唯渊儿膝下还是空空无人,皇家当以子嗣为重,长此以往可不是法子,都要记得抓点儿紧,争取早日生下嫡子,记住了吗?”
不好听的话能设法反驳,可事关子嗣的问题,就连皇上都掩去了不明显的不满露出了颇为赞同的表情。
宣于渊和玉青时对视一眼,只能压下心中翻涌而起的微妙,再度站起来行礼谢恩。
话过三旬,说话句句似有深意的皇后终于被皇上撵走了。
耳边没了人意味深长的叨叨,玉青时绷紧的肩膀无声松了下去,可还没等缓过神来,就听到皇上说:“贵妃一直念叨你们,也盼着你们入宫。”
“渊儿在此陪着朕说说话,你先去万春宫见见贵妃。” ↑返回顶部↑
“参见皇后娘娘。”
按规矩,玉青时嫁给了宣于渊,就理应尊称皇后一声母后。
只是宣于渊这么多年没改过口,玉青时也懒得在这种时候跟他对着干哄得皇后欢心,出口叫的仍是一声娘娘。
上了精致大妆一身华服端坐在上首的皇后听到娘娘二字气得狠狠掐住了自己的掌心,可碍于皇上在此,却又不得不逼着自己把到了嘴边的斥骂咽了回去。
察觉到皇后短暂的失态,皇上意味不明地呵了一声,带着难以掩饰的慈爱说:“好了,都起来吧。”
“来人,赐坐,给端王和王妃上茶。”
新婚夫妇拜见长辈,行过礼便有赏赐可拿。
皇上的赏赐中规中矩,皇后出手却让人意外的大方。
看着自己手里一盒子满满当当的东珠,玉青时脸上闪过明显的错愕,连忙站起来说:“娘娘,这礼实在太贵重了,这…”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皇后怜爱一笑,嗔怪地说:“你是定北侯府金尊玉贵的嫡姑娘,你父亲把你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宝贝,你什么好的东西没见过?这几颗不起眼的珠子如何谈得上贵重?”
“知道你们今日要来,本宫还好生愁了一番,生怕找不出好的东西拿来给你,寻了半天就得了这么一盒子前些年进供来的珠子,算不得多好,可也算勉强能入眼,你且别嫌少,将就收着吧。”
皇后这话说得看似调侃,可字里行间却字字充斥着不怀好意的暗示。
宫中集齐天下之力供养,本该什么都是最好的。
皇后张嘴闭嘴就说宫中比不得定北侯府豪富,这话当真是在夸赞?
玉青时眸光微闪唇边溢出一抹浅笑,带着难以掩饰的惭愧说:“娘娘言重了。”
“您是被天下万民供养的一国之母,自凤仪宫中随便拿出一块石头,那也是比别处更加灵秀的宝贝,又怎会是外头的俗物比得上的?”
“儿臣母家是有些许底蕴,可那都是托父皇信任看重和娘娘厚爱才有的荣幸,又怎敢与娘娘出手之物相提并论?”
皇后扔了个刺头没扎着玉青时,反倒是被她反嘴一刺,脸上的笑僵了一瞬的同时努力维持着面色不改,将视线转到了宣于渊的身上。
她满是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可算是等到了渊儿大婚的这一日。”
“当年巫族的大祭司说,大婚之前面具不可摘,否则容易惊了魂儿遭遇不平变故。苦苦熬了这么多年,也总算是摘了面具见了明了。”
“往后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前,也好好让那些在以往胡说乱造的人都睁大眼瞧瞧,这么好的人才体面,跟那些子虚乌有的传闻可扯不上一丝半点的干系。”
仿佛是知道自己说的这话不中听,她赶在被皇上斥责之前忙笑着说:“你们二人既成夫妻,往后定要好生理解扶持,好好地过日子才是正经。”
“另外渊儿的年岁也不小了,与他同大的皇子王爷膝下也早就有了子嗣,唯渊儿膝下还是空空无人,皇家当以子嗣为重,长此以往可不是法子,都要记得抓点儿紧,争取早日生下嫡子,记住了吗?”
不好听的话能设法反驳,可事关子嗣的问题,就连皇上都掩去了不明显的不满露出了颇为赞同的表情。
宣于渊和玉青时对视一眼,只能压下心中翻涌而起的微妙,再度站起来行礼谢恩。
话过三旬,说话句句似有深意的皇后终于被皇上撵走了。
耳边没了人意味深长的叨叨,玉青时绷紧的肩膀无声松了下去,可还没等缓过神来,就听到皇上说:“贵妃一直念叨你们,也盼着你们入宫。”
“渊儿在此陪着朕说说话,你先去万春宫见见贵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