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2)
本就不是心眼儿坏的孩子,叛逆期追求所谓的“特立独行”没什么,可以喜欢某个小众的乐器,甚至可以谁都不愿搭理……但为了“特立独行”而走了歪路,这是坚决不行的。臭小子朋友多,为人仗义,与人和善,难免有朋友带着他去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查出来果然是跟着别人学,想要“赶时髦”才抽烟喝酒……时载果断给他转了学校。
叛逆期的时候不管他抽烟喝酒,再往后可就不仅仅是这样了。这一场闹之后,时载又跟他聊了好几次,才从所谓的“特立独行”中走出来。直到今天,时已望还记着,就算他接触的圈子再鱼龙混杂,什么该碰,什么不该,他心里有一道界限,无论对爸爸,还是对爹爹,只有感激。
所以,时已望的“潮人”必备,在家长们的相对尊重下,只有奇奇怪怪的衣服了。
老大青春期叛逆,挨了收拾,老二自然也跑不了。
说也奇怪,俩崽子的叛逆期都有仰云的影子。不过,也不算很奇怪,时载没有青春期,叔仰阔……更没有,只有他们第一个养大的粉团子经历了青春叛逆期。所以时载在经历两个崽子叛逆期的时候,没有很担忧,反而开心,只有被父母好好养着的爱着的才有条件去“叛逆”。否则无人问津,就算心里有委屈有憋屈,叛逆给谁看呢,眼泪一抹,只有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所谓的叛逆,不过是成长节点上对迷茫、烦躁的一次求助和表达。
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急着长大,觉得自己能够处理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是置身其中不知迷茫为何。时已望迫切地想要成为有着自己标签的自我,时鸣昭则是急于证明自己的强大。时已望像小叔那样想更好地迎合外界,时鸣昭则是像小叔那样对外界暂时封闭了自我。
两个人,是仰云的前后阶段。或者说,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无外乎这两种情况。
只是,他们两个都比小叔的表现激烈许多。时鸣昭进入大学的时候,比同班同院的小上七八岁,自然处不来,更因都是天之骄子,谁都自骄自傲,有些学生就看不惯这个独来独往一脸冷酷傲气的天才小弟,偶尔找个茬……久而久之,时鸣昭自然要反抗,默默地以拳脚反抗。
别看他当时比别人小七八岁,个头在全班里却都算高的,还学过拳击、武术,竟让那些大他七八岁的无法制伏他,反而挨打。一次大打出手后,闹到校方跟前,大学生们被叫了家长。若不是其中掺着一个年纪很小的,校方直接挨个处分,年纪相差太大,所以才先了解一下隐情。
全部搞清楚之后,那些被打的先道了歉,时鸣昭死活不开口。对于这种情况,那些人找茬在先,差点儿演变为校园暴力,时鸣昭就算将他们打得鼻青脸肿,自然无须道歉。关键是,其中两个与那些人毫无瓜葛,是时鸣昭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先不小心撞了人,一声道歉没有被人家在后面追着嘀咕了两句,结果时鸣昭转回身,给人家一人打了一拳。这就非常不对了。
拎回家之后,时鸣昭从父亲手底下挣开,一脸不服,就是不道歉,哪怕不上学也不道歉,后来被父亲一句“那你先打倒我”激了将,戴上拳头就哐哐朝父亲胸膛捶去。
一个稳如泰山,一个失控发疯,就这样僵持着。
时载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即冲过去,挡在叔仰阔前面,大吼“来,你也打你爸”,小崽子通红着眼,挥出来的拳头在半空生生拐个弯儿,从时载耳边掠过,却同时,小崽子被父亲一脚踹倒。
时载忍着心疼,只问他一句“所以你打不过强者,只能去欺负比你弱的,是不是”,让时鸣昭抱头痛哭,连日来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我好烦他们”……烦什么,时载自然明白,等小崽子跟叔仰阔和那两位同学认认真真道了歉,才去跟他讲道理谈心。在孩子身后,明明有他们的爱撑着托举着,之所以让他们选择自己瞎胡闹,不过是想要证明——他们在慢慢长大。
或者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都没什么,但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歪走偏。他们想要快快长大,想要高飞,那时载跟叔仰阔就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更舒适的高飞条件。若环境不好和接触到的人不行,那就换个环境,“看不见”那些人,心里只记美好,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时鸣昭本就不太喜欢原先的专业,直接退学重考,进入新的环境之后,整个人无比平和,甚至有什么事情和小心思都会主动跟爸爸说了。孩子再乖,也会叛逆,孩子再叛逆,也会在爱里重丰骨血。
所以家里对他们的叛逆,不回避,不偏怪,软硬兼施教育之后,直到今天还能笑着提起。
听两个崽子互相拆台,时载笑到不行,这是每次放假都有的一遭。正要出去,忽然听见时已望说了句什么,紧接着时鸣昭低声制止他……后面的话时载没听,脑子有些嗡嗡嗡。
吃完早饭,三楼阳光房,各种各样的蔬菜都快能吃了,是时载跟叔仰阔想要做的一百件小事之一,每隔两天在这里转转,一边忙活着一边聊聊天,既是悠闲,也是约会。
但眼下,时载带着时鸣昭进来,是有些不能直说的话需要用蔬菜来开口的。
时载转悠了两圈,才抬手一指,冲一脸莫名的小儿子道:
“一个藤上能长两个葫芦,但——人,不行,爸爸说得对吗?”
“……对吧。”
时鸣昭应得很是犹豫,见爸爸竖起了眉头,赶紧肯定:
“对的爸,人长不出葫芦,更别提两个。”
“……??”
满脑门问号之后,时载气笑,接着真的仰头笑起来,而后收住笑:
“跟你爹一个德行!”
“……”
闻言,时鸣昭没有接话,这话他听好些遍了,但本来就是,莫名其妙什么葫芦什么人。 ↑返回顶部↑
叛逆期的时候不管他抽烟喝酒,再往后可就不仅仅是这样了。这一场闹之后,时载又跟他聊了好几次,才从所谓的“特立独行”中走出来。直到今天,时已望还记着,就算他接触的圈子再鱼龙混杂,什么该碰,什么不该,他心里有一道界限,无论对爸爸,还是对爹爹,只有感激。
所以,时已望的“潮人”必备,在家长们的相对尊重下,只有奇奇怪怪的衣服了。
老大青春期叛逆,挨了收拾,老二自然也跑不了。
说也奇怪,俩崽子的叛逆期都有仰云的影子。不过,也不算很奇怪,时载没有青春期,叔仰阔……更没有,只有他们第一个养大的粉团子经历了青春叛逆期。所以时载在经历两个崽子叛逆期的时候,没有很担忧,反而开心,只有被父母好好养着的爱着的才有条件去“叛逆”。否则无人问津,就算心里有委屈有憋屈,叛逆给谁看呢,眼泪一抹,只有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所谓的叛逆,不过是成长节点上对迷茫、烦躁的一次求助和表达。
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急着长大,觉得自己能够处理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是置身其中不知迷茫为何。时已望迫切地想要成为有着自己标签的自我,时鸣昭则是急于证明自己的强大。时已望像小叔那样想更好地迎合外界,时鸣昭则是像小叔那样对外界暂时封闭了自我。
两个人,是仰云的前后阶段。或者说,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无外乎这两种情况。
只是,他们两个都比小叔的表现激烈许多。时鸣昭进入大学的时候,比同班同院的小上七八岁,自然处不来,更因都是天之骄子,谁都自骄自傲,有些学生就看不惯这个独来独往一脸冷酷傲气的天才小弟,偶尔找个茬……久而久之,时鸣昭自然要反抗,默默地以拳脚反抗。
别看他当时比别人小七八岁,个头在全班里却都算高的,还学过拳击、武术,竟让那些大他七八岁的无法制伏他,反而挨打。一次大打出手后,闹到校方跟前,大学生们被叫了家长。若不是其中掺着一个年纪很小的,校方直接挨个处分,年纪相差太大,所以才先了解一下隐情。
全部搞清楚之后,那些被打的先道了歉,时鸣昭死活不开口。对于这种情况,那些人找茬在先,差点儿演变为校园暴力,时鸣昭就算将他们打得鼻青脸肿,自然无须道歉。关键是,其中两个与那些人毫无瓜葛,是时鸣昭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先不小心撞了人,一声道歉没有被人家在后面追着嘀咕了两句,结果时鸣昭转回身,给人家一人打了一拳。这就非常不对了。
拎回家之后,时鸣昭从父亲手底下挣开,一脸不服,就是不道歉,哪怕不上学也不道歉,后来被父亲一句“那你先打倒我”激了将,戴上拳头就哐哐朝父亲胸膛捶去。
一个稳如泰山,一个失控发疯,就这样僵持着。
时载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即冲过去,挡在叔仰阔前面,大吼“来,你也打你爸”,小崽子通红着眼,挥出来的拳头在半空生生拐个弯儿,从时载耳边掠过,却同时,小崽子被父亲一脚踹倒。
时载忍着心疼,只问他一句“所以你打不过强者,只能去欺负比你弱的,是不是”,让时鸣昭抱头痛哭,连日来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我好烦他们”……烦什么,时载自然明白,等小崽子跟叔仰阔和那两位同学认认真真道了歉,才去跟他讲道理谈心。在孩子身后,明明有他们的爱撑着托举着,之所以让他们选择自己瞎胡闹,不过是想要证明——他们在慢慢长大。
或者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都没什么,但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歪走偏。他们想要快快长大,想要高飞,那时载跟叔仰阔就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更舒适的高飞条件。若环境不好和接触到的人不行,那就换个环境,“看不见”那些人,心里只记美好,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时鸣昭本就不太喜欢原先的专业,直接退学重考,进入新的环境之后,整个人无比平和,甚至有什么事情和小心思都会主动跟爸爸说了。孩子再乖,也会叛逆,孩子再叛逆,也会在爱里重丰骨血。
所以家里对他们的叛逆,不回避,不偏怪,软硬兼施教育之后,直到今天还能笑着提起。
听两个崽子互相拆台,时载笑到不行,这是每次放假都有的一遭。正要出去,忽然听见时已望说了句什么,紧接着时鸣昭低声制止他……后面的话时载没听,脑子有些嗡嗡嗡。
吃完早饭,三楼阳光房,各种各样的蔬菜都快能吃了,是时载跟叔仰阔想要做的一百件小事之一,每隔两天在这里转转,一边忙活着一边聊聊天,既是悠闲,也是约会。
但眼下,时载带着时鸣昭进来,是有些不能直说的话需要用蔬菜来开口的。
时载转悠了两圈,才抬手一指,冲一脸莫名的小儿子道:
“一个藤上能长两个葫芦,但——人,不行,爸爸说得对吗?”
“……对吧。”
时鸣昭应得很是犹豫,见爸爸竖起了眉头,赶紧肯定:
“对的爸,人长不出葫芦,更别提两个。”
“……??”
满脑门问号之后,时载气笑,接着真的仰头笑起来,而后收住笑:
“跟你爹一个德行!”
“……”
闻言,时鸣昭没有接话,这话他听好些遍了,但本来就是,莫名其妙什么葫芦什么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