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强烈的对比之下,一个念头在朝野与民间疯狂滋长:倘若早知宁王身负皇长子血脉,以他的文韬武略与不世军功,这太子之位,岂会旁落?先皇临终前的认子与正名,在世人眼中,无异于一场迟来的拨乱反正。
  如今,血脉赋予的大义名分,与他凭借金矿积累的雄厚财力双剑合璧,瞬间点燃了燎原之势。宁王在北方振臂一呼,各方势力云集响应,不仅因利而动,更是顺应了那份深植于人心的“正统”所向。
  战局遂呈碾压之态。不过三、四个月,隆冬时节,宁王已在中原偃城、河东潼水、京畿屏障居贺关三方战场获绝对胜利。
  元熙帝败局已成。
  天下归心,尽皆归于宁王,只待最后一击。
  第168章 少女皇后
  帝京城下, 宁王大军压境。旌旗猎猎,数万甲兵肃然无声。
  未等攻城,紧闭的宫门却于黎明时分缓缓自内开启。
  元熙帝李琼俊未着龙袍, 仅穿素服, 与林太后一同走出, 身后跟着长公主李襄儿、以及被去冠的福王李诀与其母陈太妃。
  昨夜骤雪, 压断了紫宸殿宫苑内的几树红梅, 若在往日,宫人早已抢着去维护,生怕第二日被皇帝看见了斥责。此时, 那红梅塌伏在地, 落红与雪泥混得寥落一片, 随即又被簌簌而落的雪片覆盖得不见了痕迹。
  殿内宫灯摇曳,林太后疲惫而冷峻的言语, 一字一句击打在李琼俊心间。
  “皇帝,你还在指望城外那些兵马么?”林太后恨铁不成钢地咬着牙,语音却似早已麻木。“你麾下之军,看似庞大,实则各怀鬼胎。陇西军欲保自身,河东军坐观成败,即便侥幸胜了,他们下一步便是持功要挟, 这江山,你坐得稳吗?”
  她走近一步, 目光如刀地看向李琼俊:
  “再看宁王之军,那是他从北疆血火中淬炼出的铁旅,上下同心, 唯他马首是瞻。你看看传来的战报:偃城三日即破,潼水守将献关,连拱卫京师的居贺关都望风而降……这些,仅是母后所知晓的。可李贽所经营的,又何止明面上的兵马?”
  她将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彻骨寒意:
  “他在各地州府埋下的暗桩,他不知从何时便在编织的钱银网络,还有那些虽已调任四方、却仍对他誓死效忠的旧部……这些盘根错节的力量,已将这个帝国渗透到何种地步……这些,都是母后连想都不曾……也不敢去细想的啊……”
  “皇帝,”她死死盯住李琼俊苍白的脸,“这些,你又可清楚么?这仗,还有一丝胜算么?”
  李琼俊垂首枯坐,无能反驳,只听他母后的语气已转为沉痛:
  “先皇在位不足三载,根基未稳便仓促传位于你。可你呢?登基以来,内政不修,威信未立。反观宁王,战功赫赫,更手握‘正统’名分。你可知,连宫内侍从议论起几位皇子,言语间都尽是对他的钦佩?这朝野人心,早已不在你身上了。”
  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积压已久的失望:
  “最让我痛心的是,你诸多鲁莽决策,竟试图瞒我!你打压宁王,当真全是为了江山?不过是因为那徐家女子、如今的宁王妃!你为了一个心中根本无你的女子,逼反了最能征善战的兄长,将江山社稷置于险地。你的心思格局,令我失望透顶……我如何还能期待你……成一代明君?”
  林太后说到此处,颓然委顿,良久,她决绝言道:“如今,你只剩投降一途。宁王并非嗜杀之人,我会与你妹妹襄儿长公主一同出面,向他请命。这是为你,为我们家族,能争取到的最好结局……”
  晨曦微露,白雪皑皑之下的帝都,沉重的正阳门在宁王大军面前缓缓洞开。
  朔风卷着碎雪,在宫门前空旷的广场上呼啸而过。李琼俊一列人众,衣衫单薄地跪立于冰冷的雪地之中。
  因了林太后的坚持,几人皆素衣相迎,未着厚衫重袍,以示请罪之诚。此刻,这几名天潢贵胄,在砭骨的寒意里已冻得面色青白,瑟瑟发抖,昔日荣华被这漫天风雪涤荡殆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