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氏麾下已有一支劲旅,在军政上已握有一席话语权,而她身居大司徒之位,于凤阁中的地位亦举足轻重。她们母女二人,如今在官场上的分量,早已不同往日可比。
  况且,她从这份未写完的策论中读出的,不仅仅是谢廷玉的远虑,更是谢氏家族在建康,乃至整个大周再攀高位的士族威信。倘若这篇策论真被姬昭采纳,谢廷玉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此策的推行者,那么谢氏的声望与权力,可谓是水涨船高,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啊!
  然政策推行,往往触动她人利益。在建康尚可周旋,若至地方遭遇强力阻挠,甚或暗杀手段,又当如何?
  谢清宴将此虑坦然相告:“你这是督查,并非镇压,总不能率军前往。”
  “虽不能携大军,但若得圣上应允,外出督查时自可带领一小队亲随,以为护卫。”
  两人对视了然一笑。
  谢清宴将策论递回谢廷玉手中,指腹轻点封角:“此事利国利民,朝廷更是最大受益者。陛下岂有不允之理?你速速将这篇策论写完罢。”
  “得母亲此言,女儿心安了。”
  -----------------------
  作者有话说:女主的策论内容参考了东晋时期“庚戌土断”,以及“义熙土断”历史史实。
  我也有思考过要不要参考其他,但是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比较出名的就这两个,也比较容易拿来做参照来写。
  写这篇小说让我感受颇多,比如不是你史实查得越多,成绩就可以的,我一开始的路就走偏了(是真的走远了,我对网文的定义搞错了,我也对女尊这个赛道的受众喜爱度搞错了,真的是一本有一本的教训来学)。没关系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毕竟这一本也写了快40w字,也算是一个成长吧。
  第105章
  姬怜来到皇宫内的琅嬛府。
  琅嬛府,自前朝司马氏登基称帝时便已设立,此处典藏皇室以及后宫一切机密文牍,其中不仅记录着历代帝陵的所在,甚至细至陪葬器物、殉葬人口,皆有详载。
  其实,若要寻炀帝陵墓的舆图,谢廷玉也并无把握。
  其一,当年修建帝陵的工匠多半早已被灭口,以绝后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