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第136节(2 / 4)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
从安阳侯府离开,林秋然舒了口气。汤圆不懂这些事,蹦蹦跳跳的,只觉得秦夫人和善,侯府的人对他也很好。
侯府很好,他很喜欢。
林秋然摸了摸他的脑袋,“你曾外祖母就是那次遇见的白胡子老爷爷的妻子,以后在外见了可以多说话,喊就喊曾外祖父好了。”
汤圆使劲点头,“我知道。”
林秋然笑了笑,“走,回家,你祖母和你爹还等着你呢。”
汤圆高兴地应了,很快脑袋又耷拉下来,“娘,祖父是不是更喜欢别人了?”
汤圆年纪虽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出来,相反,他感触更明显。他心里不太好受,毕竟萧大石以前也很疼爱他。
林秋然道:“你祖父是大人,喜欢谁能自己做主,这和你无关。”
汤圆拍拍胸口,“我还以我惹祖父不高兴了呢。”
林秋然:“这是哪儿论的,没有的事儿。”
汤圆又高兴起来,林秋然指着丫鬟抱的礼物,道:“这份礼物是给你祖母的,一会儿回家先送这个好不好?”
汤圆笑着说好。
回到定远伯府,林秋然带着汤圆先去了寿安堂。
萧大石也在,林秋然在礼数上很周全,行过礼后就和孙氏道:“娘,这是安阳侯府老夫人送您的。两家关系不错,里面是什么我没看,您看看,不管吃的喝的还是用的,该用用,别一直放着,省着给放坏了。”
孙氏点了点头,“哎,我知道。”
竟然还给她拿了东西,这是会办事儿的。
林秋然:“萧寻今儿出门有事,为了汤圆读书,中午不回来了,我和汤圆中午就在这儿吃了。”
孙氏挺高兴,有林秋然汤圆陪着,也省着对着萧大石的脸吃不下饭去。
萧大石感觉自己被隔开了,他心中越发后悔,吃过饭后还和孙氏说,“要不就不回了,等开春啥的,以后也就当寻常亲戚走着,我不给拿钱了就是。”
孙氏心里呕得不成,她缺亲戚咋着,人家侯府没见过她,还送了礼物过来,里面有阿胶有燕窝的,给她补身子用,老宅的给她过啥。
还当亲戚走着。
别说这,就算萧大石说以后不来往了,孙氏都不信,怕不是哪日还得偷偷塞钱过去。
孙氏这儿不卖后悔药,送回老家眼不见心不烦。
无论萧大石说什么,都是那句话,年后给他送回萧家村,连余安的宅子都不让他住。
*
林秋然是放心孙氏的,没管这事,下午萧寻回来了,“年后开春送汤圆去松山书院,他还小,准许每日回家,等到七岁,就得住在书院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年后
五岁大的孩子还小, 若和其他学生一样住在书院,一月一回怕是不成的。一是闹腾,二来这么大有的还想念爹娘爱哭呢。
这么小就启蒙多是世家子弟, 都是家中千娇万宠长大的。可书院先生也多是朝中告老的大臣, 来教书又不是来哄孩子的。 ↑返回顶部↑
从安阳侯府离开,林秋然舒了口气。汤圆不懂这些事,蹦蹦跳跳的,只觉得秦夫人和善,侯府的人对他也很好。
侯府很好,他很喜欢。
林秋然摸了摸他的脑袋,“你曾外祖母就是那次遇见的白胡子老爷爷的妻子,以后在外见了可以多说话,喊就喊曾外祖父好了。”
汤圆使劲点头,“我知道。”
林秋然笑了笑,“走,回家,你祖母和你爹还等着你呢。”
汤圆高兴地应了,很快脑袋又耷拉下来,“娘,祖父是不是更喜欢别人了?”
汤圆年纪虽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出来,相反,他感触更明显。他心里不太好受,毕竟萧大石以前也很疼爱他。
林秋然道:“你祖父是大人,喜欢谁能自己做主,这和你无关。”
汤圆拍拍胸口,“我还以我惹祖父不高兴了呢。”
林秋然:“这是哪儿论的,没有的事儿。”
汤圆又高兴起来,林秋然指着丫鬟抱的礼物,道:“这份礼物是给你祖母的,一会儿回家先送这个好不好?”
汤圆笑着说好。
回到定远伯府,林秋然带着汤圆先去了寿安堂。
萧大石也在,林秋然在礼数上很周全,行过礼后就和孙氏道:“娘,这是安阳侯府老夫人送您的。两家关系不错,里面是什么我没看,您看看,不管吃的喝的还是用的,该用用,别一直放着,省着给放坏了。”
孙氏点了点头,“哎,我知道。”
竟然还给她拿了东西,这是会办事儿的。
林秋然:“萧寻今儿出门有事,为了汤圆读书,中午不回来了,我和汤圆中午就在这儿吃了。”
孙氏挺高兴,有林秋然汤圆陪着,也省着对着萧大石的脸吃不下饭去。
萧大石感觉自己被隔开了,他心中越发后悔,吃过饭后还和孙氏说,“要不就不回了,等开春啥的,以后也就当寻常亲戚走着,我不给拿钱了就是。”
孙氏心里呕得不成,她缺亲戚咋着,人家侯府没见过她,还送了礼物过来,里面有阿胶有燕窝的,给她补身子用,老宅的给她过啥。
还当亲戚走着。
别说这,就算萧大石说以后不来往了,孙氏都不信,怕不是哪日还得偷偷塞钱过去。
孙氏这儿不卖后悔药,送回老家眼不见心不烦。
无论萧大石说什么,都是那句话,年后给他送回萧家村,连余安的宅子都不让他住。
*
林秋然是放心孙氏的,没管这事,下午萧寻回来了,“年后开春送汤圆去松山书院,他还小,准许每日回家,等到七岁,就得住在书院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年后
五岁大的孩子还小, 若和其他学生一样住在书院,一月一回怕是不成的。一是闹腾,二来这么大有的还想念爹娘爱哭呢。
这么小就启蒙多是世家子弟, 都是家中千娇万宠长大的。可书院先生也多是朝中告老的大臣, 来教书又不是来哄孩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