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团成功出道后 第464节(2 / 4)
你掀桌子,要有能掀它的底气。
mv的名字虽然叫《无罪之罪》,但说得直白点,弱就是她的罪,我相信大家一定读过祥林嫂,毕竟是义务教育的内容,祥林嫂因为太痛苦所以一直在诉说自己的痛苦,最后让很多人讨厌她,但是如果她有权力呢,你们想过没有,如果祥林嫂有权力,信不信会变成大家捧着她,就算是嫌弃,那也不会当着面嫌弃。
我有些话可能说得丑了点,事实就是你弱,你没有社会地位,你说的话别人不会听,他们不会尊重你,你父母都可能会嫌弃你……”
瞿佳看了两遍解读,去看评论区。她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发表关于这个mv解读的不同意见,但是她惊讶地发现,居然有很多附和甚至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有找不到工作被爸妈骂废物的,有举报公司不交社保却被同事劝息事宁人的,有因为没关系所以承担了公司几乎所有业务工资最低还天天被骂的……
所有人都挣扎在不一样的痛苦里,爬不出来,却也逃不掉。
这是她在书本上见不到的一面,学校里的老师也不曾讲过,但是下面巨额的点赞量似乎又在告诉她,虽然是个体的痛苦,但又是普遍的现象。
这会是她的未来吗?选专业时她一意孤行,选择了喜欢的数学,她曾经对数学拥有许多喜爱,但是进了大学后她发现,和真正的数学天才相比,她差了许多,绩点维持在班级中上的程度,他们学院有全员保研的政策,所以她不担心未来的求学路,但是她是不是也该去问问前辈,然后想想自己的未来,又或者更加努力一点?
……
韩佳恩没有想到,《无罪之罪》这首歌极受欧美粉丝的欢迎,从它发布开始,推特账号下转发这首歌mv的欧美人以指数级别增长,smythpop、r&b和trap的结合似乎合了欧美粉丝的喜好,spotify全球首周空降,流媒冲上3000万,五个人拥有了“pretty death”的称号,在英语系国家广泛传播。
方嘉瑞的英文采访被投放在时代广场的大屏上整整一周,往来的美国人都能看到他和记者的对话。
“gari是怎么选择想要发布的歌曲呢?”
“每次都是公司选,然后会有音乐人前辈提出意见,然后我修改,再找他们看有什么问题,再修改,一般前三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要修改很多遍。”顿了顿:“修改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我不喜欢修改。”
“但是为了修改也愿意努力是吗?”
“嗯。”
“《crime without guilt》这首歌,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首歌呢?是在揭发什么?有或者是在启示什么吗?”
“这首歌其实是团队一起创造的,虽然作曲编曲是我,但是概念方面主要是由两位经纪人和元勋哥在把握。”《无罪之罪》是功利性创作的冲奖曲,所以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他自己听多了的时候会觉得有种匠气:“它其实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吞噬,反抗权威,弱肉强食,自欺欺人,如果说我自己对这首歌的认知,我认为是这首歌是一种另类的悲悯,我觉得它能告诉一些无辜的被环境所不容的人,你们没有错。”
“gari是想说错的不是你,而是全世界吗?”
“换一种说法的话,确实是这样。”
“但是一些人认为这首歌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宣扬,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讽刺,请问gari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他的解读自然不同,他是自由的。”
“如果有人冲到你的面前,大声辱骂你这首歌没有内涵,写得很有问题,你会伤心吗?”
“我更希望他能指出问题在哪,或许修改后我还能出一个升级版本。”
采访被放在纽约时报的音乐专栏,销往美国的各个家庭;同样,中国苦学英语提高词汇量的学生们啃外刊啃到了这篇文章,作为大二下还没有通过六级的英语苦手,苏耀发现,自从他开始关注瑞瑞哥,全世界便都是这个人了,现在甚至频繁出现在他的学习生活中。
学英语有纽约时报,学公司金融有sft并购,选修流行音乐欣赏有《rebel》,选修营销学案例分析有《player's maze》游戏,就连选修素描画都有人在画他瑞瑞哥!
下一次瑞瑞哥不会出现在他的试卷上吧。
他能找一下他然后指定他说什么吗?!
“player的新专你买了吗?中文专呢。”
“我打算买韩文版和中文版,我闺蜜买英文版和日文版,这样就齐了。”
“也好,平台应该有特典,我本来还想问你拼不拼车呢。”
隔着两排座位,苏耀都能听到后面说话的声音,他叹了口气,正准备转头侃两句,上课铃响了,这课是他们专业的扩展课,讲国际税收,学长说选了这个对进大企业有帮助。 ↑返回顶部↑
mv的名字虽然叫《无罪之罪》,但说得直白点,弱就是她的罪,我相信大家一定读过祥林嫂,毕竟是义务教育的内容,祥林嫂因为太痛苦所以一直在诉说自己的痛苦,最后让很多人讨厌她,但是如果她有权力呢,你们想过没有,如果祥林嫂有权力,信不信会变成大家捧着她,就算是嫌弃,那也不会当着面嫌弃。
我有些话可能说得丑了点,事实就是你弱,你没有社会地位,你说的话别人不会听,他们不会尊重你,你父母都可能会嫌弃你……”
瞿佳看了两遍解读,去看评论区。她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发表关于这个mv解读的不同意见,但是她惊讶地发现,居然有很多附和甚至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有找不到工作被爸妈骂废物的,有举报公司不交社保却被同事劝息事宁人的,有因为没关系所以承担了公司几乎所有业务工资最低还天天被骂的……
所有人都挣扎在不一样的痛苦里,爬不出来,却也逃不掉。
这是她在书本上见不到的一面,学校里的老师也不曾讲过,但是下面巨额的点赞量似乎又在告诉她,虽然是个体的痛苦,但又是普遍的现象。
这会是她的未来吗?选专业时她一意孤行,选择了喜欢的数学,她曾经对数学拥有许多喜爱,但是进了大学后她发现,和真正的数学天才相比,她差了许多,绩点维持在班级中上的程度,他们学院有全员保研的政策,所以她不担心未来的求学路,但是她是不是也该去问问前辈,然后想想自己的未来,又或者更加努力一点?
……
韩佳恩没有想到,《无罪之罪》这首歌极受欧美粉丝的欢迎,从它发布开始,推特账号下转发这首歌mv的欧美人以指数级别增长,smythpop、r&b和trap的结合似乎合了欧美粉丝的喜好,spotify全球首周空降,流媒冲上3000万,五个人拥有了“pretty death”的称号,在英语系国家广泛传播。
方嘉瑞的英文采访被投放在时代广场的大屏上整整一周,往来的美国人都能看到他和记者的对话。
“gari是怎么选择想要发布的歌曲呢?”
“每次都是公司选,然后会有音乐人前辈提出意见,然后我修改,再找他们看有什么问题,再修改,一般前三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要修改很多遍。”顿了顿:“修改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我不喜欢修改。”
“但是为了修改也愿意努力是吗?”
“嗯。”
“《crime without guilt》这首歌,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首歌呢?是在揭发什么?有或者是在启示什么吗?”
“这首歌其实是团队一起创造的,虽然作曲编曲是我,但是概念方面主要是由两位经纪人和元勋哥在把握。”《无罪之罪》是功利性创作的冲奖曲,所以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他自己听多了的时候会觉得有种匠气:“它其实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吞噬,反抗权威,弱肉强食,自欺欺人,如果说我自己对这首歌的认知,我认为是这首歌是一种另类的悲悯,我觉得它能告诉一些无辜的被环境所不容的人,你们没有错。”
“gari是想说错的不是你,而是全世界吗?”
“换一种说法的话,确实是这样。”
“但是一些人认为这首歌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宣扬,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讽刺,请问gari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他的解读自然不同,他是自由的。”
“如果有人冲到你的面前,大声辱骂你这首歌没有内涵,写得很有问题,你会伤心吗?”
“我更希望他能指出问题在哪,或许修改后我还能出一个升级版本。”
采访被放在纽约时报的音乐专栏,销往美国的各个家庭;同样,中国苦学英语提高词汇量的学生们啃外刊啃到了这篇文章,作为大二下还没有通过六级的英语苦手,苏耀发现,自从他开始关注瑞瑞哥,全世界便都是这个人了,现在甚至频繁出现在他的学习生活中。
学英语有纽约时报,学公司金融有sft并购,选修流行音乐欣赏有《rebel》,选修营销学案例分析有《player's maze》游戏,就连选修素描画都有人在画他瑞瑞哥!
下一次瑞瑞哥不会出现在他的试卷上吧。
他能找一下他然后指定他说什么吗?!
“player的新专你买了吗?中文专呢。”
“我打算买韩文版和中文版,我闺蜜买英文版和日文版,这样就齐了。”
“也好,平台应该有特典,我本来还想问你拼不拼车呢。”
隔着两排座位,苏耀都能听到后面说话的声音,他叹了口气,正准备转头侃两句,上课铃响了,这课是他们专业的扩展课,讲国际税收,学长说选了这个对进大企业有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