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 第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西缘刚打烊,带了两大块干燥的泡沫花泥来。
  “给猫窝垫一垫,这个隔凉,坐月子呢。”
  然后又摸摸那只被独立出来的小猫:“哎呦,小可怜儿......”
  “现在又不冷。”
  “你没生过孩子不知道,坐月子最怕凉,我生小鱼儿的时候也是夏天,我躺在家里还要穿个外套,穿袜子呢。”
  张若瑶拆了双筷子递给姜西缘,姜西缘看到有打抛猪肉饭,问:“你不是不吃红肉?”
  “紫君买的,让我叫你来一起吃。”
  “妹妹真好。”
  “嗯,说谢谢你救了那窝猫。”
  吃饭间,张若瑶和姜西缘聊起刘紫君的事。
  张若瑶朋友不多,能聊些日常的就更少,姜西缘比张若瑶大一岁,单亲妈妈,当初孩子没满百天就离了婚,张若瑶摆脱不了刻板的思维定式,她会觉得人生经历更丰富的人是更值得依靠的,眼光往往是更明亮的,有更强健的骨骼。比如姜西缘,能一个人带着孩子开一家花店,同时有余力把生活装点得靓丽,这已然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至少比她强。
  “小鱼儿呢?放暑假不见人。”
  “我给送乡下了。说是想去玩,想喂小鸡小鸭,种小花,干脆让她姥姥带几天,我省省心。”
  姜西缘一边吃饭一边说:“你妹妹很聪明的,走什么路都能通畅。只是如果能坚持,还是把书读下去,倒不一定真的会学到什么了不得的知识,只是书读多了会明理,眼界会宽。老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说行万里路也能明理懂事,但那代价可就大了,要吃更多苦。”
  张若瑶想起刚刚刘紫君倚在她门口,巴巴地瞅着她,撒娇:“姐,你会继续替我保密的吧。”
  “我答应你,我一定考大学,我一定尽力。”
  张若瑶挑着细小的鱼刺,说:“其实我现在更关心她的心理,青春期情绪波动很大,很紧要......其实考不考学都好,只是我觉得她有点别扭,她其实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开
  心。我原本以为她是想把摄影当做终身事业,以后继续深耕,但好像,她也没有这样打算。”
  姜西缘说:“是呀,肯定的,人最难得的是自洽,紫君她既想追求爱好和自由,但又摆脱不了优绩主义的裹挟,得不到社会肯定,满足不了家人的期望,她会丧气,所以如今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闭目塞听,不看太远的事,只专注眼前,当下的快乐。”
  说完了,姜西缘自己都乐了:“这已经不容易啦!”
  是啊,已经不易。
  张若瑶前段时间随手打开一条文章,里面大概是讲经济环境与心理状态的关联性,经济下行时期,人们很容易产生“被剥夺感”,就是没有那么容易感受到快乐,这不是错觉,是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当物质满足的边际效益递减,开心变得很难。
  简而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和人生课题,彼此并不相通。
  张若瑶第一次从刘紫君这里得知如今的高中已经是自由选科了,还有什么赋分之类的词汇,她全都不懂,当时刘紫君扶额说,算了,别人帮不上我。
  没人帮得上我。
  天呐!!!啊!!!
  ......
  “其实人的理想状态,就是既能感受到当下的美好,又能放长眼光,有一个恒久的理想去追求。这两种快乐没有谁高级谁低级之分,但就像两条腿走路,这样走得比较稳当。”
  姜西缘觉得不过瘾,起身去隔壁便利店买了两罐啤酒,分给张若瑶一罐。嗤啦,泡沫冒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