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女记者开始 第3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次海州商队停留了10天的时间,确定了超200亿的投资。
  包括矿产、酒店、旅游业、工厂,预计提供超三万人的就业岗位。
  而海州商队离开之后,国际发展署等机构也受姜凝月的邀请来到掸邦,在掸邦帮忙建医院,兴建华文学校。
  2024年11月5日,中缅铁路木姐、腊戌路段正式重新动工。
  当天,姜凝月受邀参加剪彩。
  活动当天,姜凝月微笑着和建造集团代表握手。
  “姜总领,久仰大名。”
  赵总笑着说道,“听说这条铁路可以重新开工,您居功甚伟啊!”
  姜凝月笑着回答道:“赵总过誉了。这条铁路预计多久可以修建好?”
  “我也曾听闻姜总领的豪言壮语。”
  赵总笑着拿出图纸,“您看,这130公里多山路,地形地质条件对工期影响巨大。比如遇到高山需要开凿隧道,若隧道规模较大,像长度数公里甚至更长,施工难度会大幅提升,挖掘进度缓慢,可能会使工期延长1到2年……”
  姜凝月表情复杂,难道自己要在曼德勒干七八年吗?
  赵总看到姜凝月的表情,顿时笑了起来,“不过,领导非常重视最后这一段的铁路修建,专门要求我们将这130公里拆分成三段进行修建!您放心,3年之内保证完工!”
  3年,还好。
  姜凝月笑着说道,“赵总,我可记住你这句话了,如果3年之内修不好,我可要去找你。”
  “哈哈哈,欢迎欢迎。”
  赵总笑了起来。
  一旁的帕善也说道,“赵总,我们掸邦有一批精心培育的‘劳工’,如果你们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找我们。”
  “哦?”
  赵总真的有些兴趣,只不过兴趣不大。
  众所周知,欧美想要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去,因为东南亚的工资低。
  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水平也很差,所以,他们做出来的问题质量非常差,甚至都到影响品牌形象的地步。
  中缅铁路可是国家重要工程,如果铁路出现问题,赵总有几个脑袋也不够赔的。
  帕善继续介绍道:“这些劳工都是我们‘教育队’‘培训’了一年的人才。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能力很强,远超缅国平均水平。之前中华很多投资商的工厂、大楼都是他们建造的。”
  赵总虽然不信,也不好驳了帕善的面子,而且,他的确很缺人。如果这段铁路全都是从国内调工人去的话,那么工资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能从本地聘请当地人,这是再好不过的了,就是担心他们的质量不达标。
  “那真是太好了,帕善将军,我们先来五千人?”
  “哈哈哈,可以,没问题。”帕善笑着点头,立刻让人安排5000名高质量囚犯过来。
  这些囚犯大多都是误入歧途的,经过‘劳改’之后,也习惯了高压的工作环境。毕竟在掸邦的监狱里,如果你不工作的话,每天只能吃水煮白菜,和掺沙子的米饭。
  如果每天正常工作的话,就可以做到三餐有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