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年的光阴,横亘在他们之间。
  她是山野凡女,他是方外真人。
  他曾是她懵懂情窦初开的全部念想,是她漫长孤寂岁月里一盏微弱却永不熄灭的心灯。
  而他,纵使道法通玄,也终究斩不断红尘深处那一缕最纯净的牵绊,她的身影是他漫长道途中一处无法磨灭的印记,是繁华落尽后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婉年……”玉蘅子真人的声音响起,低沉而温和,如同山涧清泉流过卵石,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平静,“此茶,凉了。”
  徐婆婆布满皱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淡、极浅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怨怼,没有遗憾,只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释然和暖意,如同深秋最后的暖阳。
  “是啊,凉了。”她轻声应道,声音苍老沙哑,却异常清晰,“就像我们的日子,看着很长,数着数着,也就到头了。”
  她抬起布满褶皱的眼皮,目光平静地看向玉蘅子,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清晰地映着他的身影,如同百年前初见时那般专注。
  她总在暮年的晨雾里想起初见时的光景。
  ——那时的玉蘅子还是个浑身带着山风锐气的少年,刚卸下青城山的道袍,背着桃木剑下山历练,眉眼间燃着未被世事磨平的锋芒,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眼神里盛着三分傲视天下的桀骜,七分追寻道心的纯粹,仿佛这世间万千纷扰,都抵不过他剑穗上那颗随步伐轻晃的琉璃珠。
  她记得他站在古渡边的青石上,白衫被江风掀起边角,露出发髻里束着的红绳,分明是初涉红尘的模样,却自有股“敢向天地问公道”的磊落。
  那时的他,连拂去肩头落雪的动作都带着三分洒脱,七分清朗,宛如从画里走出来的谪仙。
  可如今再看,案前煮茶的老人指间已爬满皱纹,她望着他,忽然惊觉岁月竟这般不留情,怎么一转眼,那个剑指苍穹的少年,就成了老者?
  岁月不饶人。
  “我知道你要走了。”徐婆婆的话语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这次,是真的走了。”
  玉蘅子真人捻着拂尘的手微微一顿,指尖传来玉质的冰凉。
  他深深地看着她,看着这个自己记了一生,错过一生的女子。
  百年岁月,她没有痴缠,没有怨天尤人的哀叹,只是安然接受了他的毁约,守着一份早已超越情爱、融入骨血的平静相望。
  “缘起缘灭,皆有定数。”玉蘅子真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几不可闻的喟叹,那是对天道的敬畏,亦是对眼前人百年孤守的心疼与敬意,“你我尘缘,早已尽了。强留于此,于你于我,皆是无益的牵绊。”
  徐婆婆点了点头,目光投向那棵巨大的、金黄的银杏树,眼神悠远:“尽了……也好,当年,我等了你一天一夜,三月初三,上巳节,你没有来,或许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的缘分就已经是断了线的风筝了……”
  一片叶子恰好落在她布满老茧的手背上,她轻轻拈起,动作温柔得像捧着易碎的珍宝。
  “玉郎。”她忽然唤了他,这个尘封在心底、几乎要遗忘的称呼,此刻唤出来,却异常自然,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我不怨你……从未怨过。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路。能在这山野之间,隔着这山水岁月,知道你还在某个地方,好好地活着,修着你的道……这五十多年来,我作为阴厨,我也在尽力做好我的职责,这能让我从某种程度上说,和你一起并肩前进,这让我……很安心。”
  玉蘅子真人的心湖,因这一句“很安心”而微微震荡。
  修行百载,早已心如止水,此刻却泛起一丝涟漪。
  他看着她平静的侧脸,看着她手中那片金黄的叶,仿佛看到了她无声而坚韧的守望。
  他对她的感情,最初,是少男少女的爱慕,而后,是有缘无分的遗憾,现在,是守望相助的……承诺。
  这份情,早已超越了男女之爱,升华为一种更宏大、更纯粹的存在。
  “贫道……亦然。”玉蘅子真人缓缓开口,声音里有种难以言喻的郑重,“你在此处,便是贫道心中一处净土,数年来,从未变过。”
  他站起身,衣袂在落叶中微微拂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