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桥并不否认,“是邑王。”
  她与谢沙都是逃难流民中的孤儿,早年被邑王捡回去培养,连他们的名字都是邑王取的。
  “昔日恩情我自认为已经在战场上还清,而且遣散长青军是邑王自己的决定,正因为不愿再做无谓厮杀,他才选择自己投降。”
  李桥盯着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眸中近乎扭曲的野心之火,“你意图再次组建长青军,究竟是为了报恩,还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你自己心里清楚。”
  谢沙自负有无双计策深谋城府,却每每被李桥一眼看破,还是当着这些一直视他为首领老大的部下,情绪顿时有些失控:
  “我自然是为了给邑王报仇雪恨!为了实现他未能实现的壮志!”
  李桥笑了,“邑王谋逆是因为被逼无奈,并非他毕生志向,他的志向唯有天下太平,却因他一人挑起中原战火,死前已是后悔不已。而你却继续着他的错误,你究竟是为了替他报仇雪恨,还是恩将仇报?”
  说实话,她向来看不上谢沙,还曾劝过邑王不要再重用此人,他做事太过狠绝毫无底线,但邑王说无论是战场还是朝堂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做不到的,谢沙能做,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看在邑王的面子上,李桥忍了,邑王死后她自然没必要再忍,一走了之,随他自己折腾去吧。
  李桥也是因为温娇娇再去了一趟上京城才知道,谢沙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暗中筹备。
  面对李桥的质问,谢沙脸憋得通红,身后的邑王府旧人也面露震惊之色,邑王死前并不曾和他们多说过什么,但李桥将军可是邑王最信任的人啊!他们跟随着谢沙是因为一直以为邑王如谢沙所说壮志难酬,现在听了李桥的话他们顿时有些慌乱,开始窃窃私语。
  谢沙带着人来找李桥,本意是能请李桥再回来领军,重振残兵的士气,他能感受到下面的人并没有能一举攻上京城的决心,韬光养晦太久,很多人的刀都钝了。
  可李桥竟只三两句话就瓦解了仅存不多的士气,这可是他筹谋了近十年的局面。
  谢沙抓住李桥的肩膀,眼神近乎有些癫狂,“李桥,不一样,这次真的不一样。你说咱们是反贼,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皇室血脉,名不正言不顺。”
  他笑起来,“但我们现在有了,邑王的血脉,我找到了。”
  李桥睁大了眼睛,“你说什么?”
  身后的邑王府旧人们反应比李桥更甚,邑王当年死得凄惨,妻儿都被一并赐死,没有留下任何后嗣,邑王怎么可能还有血脉留在世上?
  谢沙表情变得非常古怪,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你不知道吗?李桥,你一直养着的那个小美人,他就是邑王的儿子啊。”
  李桥攥紧了拳头,这怎么可能?
  仔细想来,温娇娇的身世的确蹊跷,郎家人对待他的反应像是早就知道这个孩子流落在外,但郎荣却等到需要拿孩子攀上单家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去寻。按理说这种高门大户的官宦人家,就算是外室生养的孩子也会让其认祖归宗接回府中教育,断不会让自家血脉流落在外。
  而在郎家时,所有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过温娇娇的母亲。
  谢沙终于在向来气定神闲的李桥脸上看到了茫然之色,倒是很愿意为她解惑:
  “他是邑王留在窑子里的种,邑王自己都不知道,那妓女知道怀的是邑王的孩子便偷偷生下来,等着有一天能认亲,结果等到的却是邑王被打为反贼处死的消息。为了保住孩子性命,便转而打算给孩子找另一个能当爹的大官,才找到了郎荣。”
  郎荣虽然认了这个孩子,却因为多年惧内而不敢将孩子带回府去,只时不时给些钱财,那妓女竟就在青楼中将孩子养大了。
  谢沙退了一步,看着李桥因为不敢置信而发白的脸色,继续笑道:“这还要多亏了你,刘府的爆炸让我不仅找到了你的下落,好奇去查了一下你养的这个孩子,竟因此牵连出了这一桩陈年旧事。”
  起初谢沙以为李桥知道那个孩子的身份,但查清楚以后又觉得不像,这件事瞒得很死,那青楼里知情的人都知道与逆王扯上关系的下场,所以多年以来守口如瓶,若不是他的消息网灵通,手段也够硬,还真不一定能挖的出来。
  而且以李桥的谨慎,如果她知道这孩子的真实身份,一定会让他留在郎府中,不管是过继给单家还是赘入夏家,都是天然的庇护,远比跟着她要安全。更不会冒险在平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只为把他救出来带回山鸡村。
  太惹眼了,这不,就被他抓到了。
  谢沙的表情让李桥顿觉不妙,如果温娇娇是邑王后嗣,那此行山鸡村,谢沙的目的也许就不是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