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奇怪了,若是迁府,清河这个小地方但凡有官职都是有头有脸的,不可能搬了家周围人一点消息都听不到。
  估计村长知道,不过不值当的为了这再多回去问一嘴,从京城回来再打听不迟。
  二月初,李桥跟着商队上了去京城的路,一直到二月底,终于远远看见了上京城门。
  黄土官道车辙印子汇聚成一条压实了的窄路,道旁的田地渐渐被茶棚、脚店取代。越往那嵌着“正阳门”的巨大石匾下面走,人流车马越是密集。
  等进了那横亘眼前的巍峨城门,阳光一洒下来,城内热热闹闹的声浪最先扑向面门;人声马蹄声自是不必多说,各种沿路商贩的叫卖、茶馆里跑堂的吆喝,甚至还有说书的算命的夸夸其谈。路人听不懂的南腔北调,本地人那打着弯的上京话。
  李桥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都是茶食和香粉的味道,这就是上京城的味。
  无论如何,第一天到京城客栈还是要住的,李桥也不委屈自己,就在中区的街市中找了家看着干净卫生的。
  上京城大致分了三个大区,离着皇城近的为上区,大都是权贵高官住的地方,往外算中区,也是闹市区,商铺居多,经商的和一些小官爱在中区盘店买房,图个方便,地价比上区还便宜一大半。
  下区自然就是平民百姓住的地方了。
  李桥想着带温娇娇走的那个郎家定是住在上区的,上区的客栈她绝对住不起,住中区已是勉强。这趟她带了二十两银子,十两是今年卖粮食的,三两老温给的,剩下七两是她之前攒的。
  中区一间小小的客栈,一晚就要一两半。
  李桥盘算着,她顶多住个三天,若是没打听到消息也没什么进展,她就只能去下区找地方住了。
  倒不是一定要住中区,只是这里人多口杂,且来往也有达官贵人,商铺里的买卖人都是见过大人物的,消息圈和上区重合的多。
  果然,李桥只在这间客栈里住了一晚,就收获不少有用的消息。
  一到晚上住店的大都在一楼吃饭喝酒,酒一喝必定杂七杂八的话都说,李桥穿着普通又是孤身一人,稍微听上两句搭个话就能打听不少事。
  先说信里的地址,往十里是皇城北边的居民区,因为皇城北边的玄极门离着六部比较近,所以往十里大都住的是于六部就职的官员,不为其它,通勤方便。
  其中清交巷只住了两家人,一家是户部侍郎,郎大人家。另一家是刑部尚书,单大人的府邸。
  李桥再多问些便问不出什么了,出来住店的都是普通人,有来做买卖的,和官老爷的关系都远,顶多知道个门户。于是李桥第二日便上街逛了逛,路过间规模不小的酒楼,就听门口排队打酒的人说,往十里临光巷的夏大人家这几日要大摆筵席,从这家酒楼定了二十几坛酒。
  “掌柜的接了夏大人这一家大单,昨天都没开铺子,先紧着送那边的酒水。”
  “什么宴席啊?竟一下订了二十几坛子的酒?”
  “说是什么...结亲宴?好像夏大人家要嫁小女儿。”
  “呦,哪家的少爷啊?能攀上夏大人家的嫡女,那可不容易。”
  “谁来着...一时有点想不起来,好像是单大人家的少爷?”
  李桥一听单大人,便想到清交巷郎府隔壁那家,便装作买酒并在这两人后面排队,默不作声地听着。
  “单大人家?怎么可能啊,单大人家就两个女儿,哪来的少爷?你莫不是听岔了?”
  “哎呀,就是!我想起来了,单大人刚认了个儿子!你猜猜,这半路得的儿子是谁家的?”
  “谁家的?竟不是孤儿?谁愿意把亲儿子送人啊?我猜不出来,估计是哪家活不下去了卖子求荣的吧。”
  “哪里啊,来头也不小,是户部侍郎郎荣的小儿!”
  “嚯!这郎荣还真豁得出去,为了巴结单大人儿子都能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