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3)
温景珩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头:“你这个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东西啊?”
他没有正面回答她,她也不想再追问,心中却感觉被堵上了一团棉絮,麻麻木木的让她感觉有些闷。
她径自懊悔起来,她都在想些什么?情情爱爱的,如此不合时宜。
想到这,她突然正色道:“我有一个法子能快速复仇, 如今你大概也能猜到了吧?”
温景珩垂眸看着她:“若我猜得没错, 那么此计能否顺利的关键在于萧承渊的态度。”
沈昭华笃定道:“你放心,对他我最有把握。”
温景珩心中升起一丝不快:“你就那么确定他能纵容你到如此地步?”
沈昭华看他的样子安抚地在他唇畔亲了亲:“自然不是纵容我,而是需要你帮忙。”
温景珩不解地问:“何意?”
沈昭华只笑了笑, 并未作答:“以后你就知道了, 当务之急,是要确定我们在何处起兵, 如何才能快速暗中招揽兵马而不被发觉。”
温景珩看着她眼中闪烁的锐利光芒, 心中的那点不快被她那个安抚的吻和此刻的神情驱散,也正色起来。
他执起她的手, 放在掌心,用指腹摩挲着她的手背, 沉吟道:“招揽兵马而不被发觉…此事说难极难,说易也易。”
“哦?有何易处?”沈昭华支起身子,好奇地望向他。
温景珩唇角勾起一抹运筹帷幄的浅笑:“玉门盟以商行之名遍布各州道, 尤其多在漕运码头、交通要冲之地设舵。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流民、灾民、失地百姓最为聚集之处。”
沈昭华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眸一亮:“你的意思是…以工代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的晏晏果然一点就通。”温景珩赞赏抬手轻点她的鼻尖,继续道,“我们可以玉门盟的名义,在各处开设粥棚、工坊,以赈济灾荒、招募伙计为名,吸纳青壮。同时要求所有家丁伙计每日暗中操练,就算被发现,也可以说是乱世中商队自保,以便更好地搬运货物、押送镖银,或是防范水匪路霸。长此以往,便可悄无声息地练出一支支分散各地、却令行禁止的队伍。”
沈昭华听得心潮澎湃,接着他的话往下说:“而盐铁之利,正好为此提供源源不断的银钱!并且……”她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大胆的光芒,“我们还可以利用盐铁转运的便利,暗中采购铁矿、煤炭,在玉门盟控制的偏僻矿场、工坊内,秘密铸造兵器甲胄!”
“正是如此。”温景珩目光灼灼,与她对视,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野心,“各地分舵便是我们的屯兵点,盐铁之利便是我们的军饷库,漕运通道便是我们的物资输送线。朝廷只当是商贾牟利,流民只求一顿饱饭,谁能想到这每日的炊烟与号子声,是在为倾覆这天下做准备?”
然而,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但此计仍有两大难关。其一,如此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调动,时日一长,难保不引起地方官府乃至朝廷的注意,需要极强的打点与遮掩功夫。”
“这便需要玉门盟多年来织就的那张庞大的关系网了。”沈昭华接口道,“金银开道,恩威并施,总有办法让该闭嘴的人闭嘴,该看不见的人变成瞎子。”
“其二,”温景珩看着她,语气变得凝重,“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正如我方才所言,萧承渊的态度。他执掌靖朝最庞大、最精锐也最身经百战的一支军队,总督天下兵马粮草,对各处兵力调动最为敏感。一旦我们的动作稍大,最先可能察觉的,就是他。若他届时反扑,那么我们这些刚刚组建的散兵游勇将溃不成军。……”
沈昭华脸上却不见担忧,反而露出尽在掌握的微笑:“这你放心,山人自有妙计。可玉门盟各分舵极为分散,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汇聚京都?”
温景衡的脸上难得露出几分认真思索的模样:“此事确实需要好好商榷。”
“倒也不急,”沈昭华见他一时也没有头绪,安抚道,“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先操练出一支足以成事的军队来。你我分头行事,你即刻传令玉门盟各分舵,以最快速度筹备粥厂工坊,制定操练章程。我则利用盐引,尽快打通东南盐铁运输的关节,并为后续所需,筹备军需。”
她说着,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未来。
温景珩凝视着她,此刻的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晏晏”,而是与他并肩谋划天下的盟友,是即将搅动风云的执棋者。
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期待,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他伸出手,与她十指紧扣。
“好。”他沉声应道,如同立下誓言,“这盘棋,你我一同下。无论成败,生死与共。”
温景珩指尖把玩着她一缕青丝,眼中锐利的光芒与她交相辉映。“汇聚京都,并非要千军万马同时兵临城下。”他声音低沉中带着算无遗策的从容,“那太过招摇,无异于自曝其短。”
↑返回顶部↑
他没有正面回答她,她也不想再追问,心中却感觉被堵上了一团棉絮,麻麻木木的让她感觉有些闷。
她径自懊悔起来,她都在想些什么?情情爱爱的,如此不合时宜。
想到这,她突然正色道:“我有一个法子能快速复仇, 如今你大概也能猜到了吧?”
温景珩垂眸看着她:“若我猜得没错, 那么此计能否顺利的关键在于萧承渊的态度。”
沈昭华笃定道:“你放心,对他我最有把握。”
温景珩心中升起一丝不快:“你就那么确定他能纵容你到如此地步?”
沈昭华看他的样子安抚地在他唇畔亲了亲:“自然不是纵容我,而是需要你帮忙。”
温景珩不解地问:“何意?”
沈昭华只笑了笑, 并未作答:“以后你就知道了, 当务之急,是要确定我们在何处起兵, 如何才能快速暗中招揽兵马而不被发觉。”
温景珩看着她眼中闪烁的锐利光芒, 心中的那点不快被她那个安抚的吻和此刻的神情驱散,也正色起来。
他执起她的手, 放在掌心,用指腹摩挲着她的手背, 沉吟道:“招揽兵马而不被发觉…此事说难极难,说易也易。”
“哦?有何易处?”沈昭华支起身子,好奇地望向他。
温景珩唇角勾起一抹运筹帷幄的浅笑:“玉门盟以商行之名遍布各州道, 尤其多在漕运码头、交通要冲之地设舵。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流民、灾民、失地百姓最为聚集之处。”
沈昭华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眸一亮:“你的意思是…以工代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的晏晏果然一点就通。”温景珩赞赏抬手轻点她的鼻尖,继续道,“我们可以玉门盟的名义,在各处开设粥棚、工坊,以赈济灾荒、招募伙计为名,吸纳青壮。同时要求所有家丁伙计每日暗中操练,就算被发现,也可以说是乱世中商队自保,以便更好地搬运货物、押送镖银,或是防范水匪路霸。长此以往,便可悄无声息地练出一支支分散各地、却令行禁止的队伍。”
沈昭华听得心潮澎湃,接着他的话往下说:“而盐铁之利,正好为此提供源源不断的银钱!并且……”她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大胆的光芒,“我们还可以利用盐铁转运的便利,暗中采购铁矿、煤炭,在玉门盟控制的偏僻矿场、工坊内,秘密铸造兵器甲胄!”
“正是如此。”温景珩目光灼灼,与她对视,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野心,“各地分舵便是我们的屯兵点,盐铁之利便是我们的军饷库,漕运通道便是我们的物资输送线。朝廷只当是商贾牟利,流民只求一顿饱饭,谁能想到这每日的炊烟与号子声,是在为倾覆这天下做准备?”
然而,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但此计仍有两大难关。其一,如此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调动,时日一长,难保不引起地方官府乃至朝廷的注意,需要极强的打点与遮掩功夫。”
“这便需要玉门盟多年来织就的那张庞大的关系网了。”沈昭华接口道,“金银开道,恩威并施,总有办法让该闭嘴的人闭嘴,该看不见的人变成瞎子。”
“其二,”温景珩看着她,语气变得凝重,“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正如我方才所言,萧承渊的态度。他执掌靖朝最庞大、最精锐也最身经百战的一支军队,总督天下兵马粮草,对各处兵力调动最为敏感。一旦我们的动作稍大,最先可能察觉的,就是他。若他届时反扑,那么我们这些刚刚组建的散兵游勇将溃不成军。……”
沈昭华脸上却不见担忧,反而露出尽在掌握的微笑:“这你放心,山人自有妙计。可玉门盟各分舵极为分散,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汇聚京都?”
温景衡的脸上难得露出几分认真思索的模样:“此事确实需要好好商榷。”
“倒也不急,”沈昭华见他一时也没有头绪,安抚道,“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先操练出一支足以成事的军队来。你我分头行事,你即刻传令玉门盟各分舵,以最快速度筹备粥厂工坊,制定操练章程。我则利用盐引,尽快打通东南盐铁运输的关节,并为后续所需,筹备军需。”
她说着,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未来。
温景珩凝视着她,此刻的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晏晏”,而是与他并肩谋划天下的盟友,是即将搅动风云的执棋者。
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期待,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他伸出手,与她十指紧扣。
“好。”他沉声应道,如同立下誓言,“这盘棋,你我一同下。无论成败,生死与共。”
温景珩指尖把玩着她一缕青丝,眼中锐利的光芒与她交相辉映。“汇聚京都,并非要千军万马同时兵临城下。”他声音低沉中带着算无遗策的从容,“那太过招摇,无异于自曝其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