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3)
沈昭华说完,对他们郑重行了个大礼。
农妇连忙上前扶起她,眼角余光不断瞟向桌上的钱袋,面上不声张,心中却早已打起小算盘。
这个姑娘出手阔绰,如今这满满一袋还不知道装了多少银两,他们也算走了大运了,不由喜笑颜开:“姑娘放心就是了,我夫妇定会帮姑娘好好照料。”
“拜托了。”沈昭华又福了福,回身看向温景珩躺着的房间,不知为何,心中充满担忧和不舍。
她暗自狠了狠心,问道:“请问有纸笔吗?”
农妇歉声道:“哎哟,姑娘,我家没有读书人,我去帮你借借看。”
“算了。”沈昭华拦住她,想来这个村落读书人甚少,应该轻易借不到,而她赶时间。
她快步走出门,又回头看了一眼,压下心头隐隐的不安,翻身上马,朝着方觉夏所在的驿站快速奔去。
太阳西斜,而她在走来时路,她已经浪费了一天一夜了,必须要尽快赶到京都。
到驿站的时候,方觉夏已经整肃好队伍,在院门口焦急地等她。看到沈昭华平安无事地回来,他松了一口气,对着沈昭华行了个礼。
军中之人对沈昭华都颇有微词,所以他必须要礼数更加周全,才不会有人敢怠慢了她。
沈昭华泛着乌青的双眼扫过众人:“诸位,休息好了,就速速赶路。”
说完她率先打马而去。
而独自躺在昏暗破旧的土屋中的温景珩,由于伤口反复感染治愈,此时已经十分棘手。
农家夫妇请来的大夫一边连连摇头,一边帮他处理伤口。
这里药材稀缺珍贵,但温景珩的伤口又被烈性滋补伤药温养惯了,一般伤药很难有疗效,一番诊治下来,竟然花了一两银子,这还只是诊金,而且大夫叮嘱每日前来复诊。
纵然沈昭华留下的银两支付这些诊金绰绰有余,可人穷怕了的人就会心生贪念,他们从拿到银子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盘算去城中购置一处房产,再开个铺面以度余生,可如此一来,这一百两银子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如今这诊费竟花费如此大,听大夫口风还不定能救回来,说不定就打了水漂。
于是夫妇二人商定让温景珩自生自灭,若是日后沈昭华寻来,就说是不治身亡。
只有他们的小女儿表示反对:“娘,姐姐留下那么多钱,足够救治这位公子了,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你小小年纪懂什么?我和你爹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和你哥,你哥如今生死未卜,生意做得好了,便宜的还不是你。”
“娘!”女孩不满地控诉:“你们这是草菅人命,这钱花得怎么心安理得?”
“你闭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那个人根本就救不活。”
女孩委屈着低下头,内心煎熬却又无能为力。她还太小,羽翼未丰,仰人鼻息的过活,没有话语权。
但她会时常跑去看温景珩,给他喂些粥水,只要不浪费银钱,他们倒没有阻止她的行为,也许也是为了讨个心安。
但女孩近两日发现温景珩的状况越来越差,已经喂不进东西了。
呼吸也越来越弱,清俊的面庞愈发苍白。
她心中难过,那种难过是对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无能为力的悲悯。
不管他是谁,无论他是善、是恶、是贫穷还是富贵,她如今的年纪,还做不到漠视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她把母亲拉到温景珩床前,让她亲眼看看温景珩的状况,希望能唤起她的一丝良知:“母亲,再不救他就来不及了,母亲答应过那个姐姐好好照顾这个哥哥,怎能如此言而无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