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本朝, 世家的影响力已经消减了不少, 就拿李麒作为例子,他就没有用皇后之位作为联络世家的筹码。
  前朝的非皇后不嫁, 到本朝的妃位即可,足以看出世家影响力在减弱,皇权的集中已经压制住了世家。
  但是这还不够。
  科举改制在李暮歌的规划里, 是压制世家的重要一环, 可这一环想要生效,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到目前为止,进入朝堂的新官员,非世家出身者极少。
  一般是寒门, 即落魄的世家。
  这说明在大庄,基础教育的建设程度十分浅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丝毫上升通道。
  针对这一点,李暮歌目前没有好法子,她当然可以大力发展教育,但教育的前提是没有人搞破坏,大家都很配合,毕竟学习是一件只有自己能够掌握的技能,外人说什么都没用。
  一旦有人破坏,教育的种子分分钟直接死亡。
  而且在进行教育之前,李暮歌还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底层人吃饱饭的问题。
  她不能说让老百姓吃饱饭,至少别再饿死人了,人口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地基!
  从科举这条路上掘世家的根,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李暮歌想要短期内出现效果,她只能走一条极端的路。
  文字狱。
  文字狱拿出来,势必是要挨骂的。
  任何遏制文学,侵害文人权利的行为,都会被文人们在史书上大骂特骂。
  但政治不讲究道德,更不在乎什么文人的权利,它只关心国家是否稳定,权力能否掌握在最高者手中。
  再说了,文字狱又不是她提倡的,是病入膏肓的陛下,他容不得那些文人在外面胡乱瞎说。
  李暮歌想了想,觉得有自己掌控,文字狱的危害应该远不如来个黄巢把世家大族屠一遍,对比一下她和黄巢,她真是个名副其实的仁慈之人。
  圣旨已经拟好,李暮歌将穆盈栀和颜士玉都喊来,让她们看看。
  这一封旨意下发之前,可得先让自己人心里有个数,别最后被卷到里面去,当了冤死鬼。
  穆盈栀和颜士玉在看完圣旨后,均是一脸难色,颜士玉更是脸色难看极了,几乎想都没想,就开口请求李暮歌,收回旨意。
  “若以文字论罪,那天下诗稿名篇何其多?读书人如何能避免自己样样规避,绝不会行差走错半步?况且,三五字便可定罪,如此一来,定会有人借此旨意,恶意攻讦陷害仇敌,其中冤假错案,想必会数不胜数。”
  “颜侍郎所言有些道理,殿下,此事需得从长计议,万不可随意颁布旨意,恐会引来天下大乱。”
  穆盈栀作为读书人,也不愿意看见天下读书人战战兢兢过日子,而且她觉得,这事儿开了头,很难控制住后头的发展。
  正如颜士玉所说,最后此事恐怕会成为大臣们栽赃陷害政敌的狂欢,还有一些心思歹毒的小人,拿此事用来陷害旁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蒙受冤屈。
  李暮歌等两人都说完,才缓缓开口:“以前的书稿既往不咎,此后注意即可。读书人若是连几个字都没法规避,那天下读书之人,如何规避律法条文之中的条条罪责?虽说不知者无罪,但若因不知便赦免其所犯之罪,朝廷律法还有什么威严可言?至于攻讦政敌一事,只需刑部好生审理,想必冤假错案会少许多,只怕有些人身上不干净,一查便似拔萝卜,连泥带土全出来了。”
  李暮歌将两人的担心一一说明,她说得似乎很有道理。
  但仔细一听,便能听出李暮歌的避重就轻,她拿以文字论罪和律法铁条相比,这两哪里能一样。
  正常人正常生活,不作奸犯科并不难,可想要避开那些文字,就很难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