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0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浅褐色的松子、深棕色的核桃、雪白的莲子和浅黄色的蜜饯碎错落其间,沉沉浮浮,米香、甜香和坚果的油香氤氲而起,教沈砚禁不住咽了一下唾沫。
  他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醇厚丰腴的香气瞬间充盈口腔。酥脆油润的松子与核桃,粉糯间带着一抹淡苦的莲子,还有最后那一抹蜜饯带来的甜意。
  再来是菰笋炒虾仁、葱油鸡块和荷叶蒸鳜鱼,每一道皆是清爽怡人,教人胃口打开。
  沈砚埋头进食,将一碗米粥横扫一空还不满足,又吃了一碗饭才放下碗筷。他看着空荡荡的盘子,感受着略撑得慌的肚子,这才窘迫起来,想开口说话又是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又打了个哈欠。
  “你先休息会,再走吧。”林芝忍俊不禁,这米粥升糖速度快,加之沈砚胃口大开,吃得多,瞌睡也正常。
  林芝蹑手蹑脚出了门,留沈砚在屋里打个盹。她寻到林森和宋娇娘道:“我问过砚哥儿了,他应当有了主意,说是再熬两个月,过了九月就好了。”
  夫妇俩同时松了口气:“那就好。”
  第112章
  等到晚间,林芝自己也盛了一碗粥喝。铺里的学徒大妞路过,笑着打趣道:“师傅,您今日怎做了状元粥?是打算为了秋闱生意做准备吗?”
  “状元粥?”林芝眼里带着些疑惑。
  “您不晓得?”大妞吃惊,上前将两位状元郎喜好此粥,世人便将此粥唤作状元粥的典故告诉林芝:“时下每逢秋闱前,凡是家里有举子的,又或是国子监和各地书院,都会做这个吃,图个好彩头呢。”
  林芝才知道还有这说法,顿时若有所思。眼下读书科举是世人最看重的事,沾着这茬的行当大多能赚钱。
  她当天就找林森和宋娇娘商量,打算在铺里添一道状元糕,像端午粽子那样做成
  礼盒卖,又补充道:“上回端午礼盒送扇子和香囊,这回不如送书袋、笔袋,更合举子的用度。”
  “这主意不错,不过状元糕是什么?”
  “我亦是听人说的,说是江南一带的小吃,跟桂花米糕差不多。”
  林芝答道:“秋闱时正是桂花盛放之时,江南一带的人便吃这桂花米糕,讨个广寒高甲,蟾宫折桂的口彩。”
  “竟然还有这般说法。”
  “我亦是戚娘子来信以后,对杭州府有些好奇,又打听了些许才晓得的。”林芝笑着,又说了这状元糕的做法,大体便是将甘草水与糯米混合均匀,再研磨成粉、随后与粳米粉和桂花粉搅拌均匀,混合成轻捏成团,轻滚不散,一捏就碎的状态,再进行过筛,并倒入模具,洒上桂花粉,蒸制即可。
  只要定制不同的模具,再将桂花糖浆与红豆沙混合,并充作内馅,便能将模样做得更精细。
  “听起来好像就是市井卖的米糕?”
  “这东西好吃不好吃,差得太远了。”林森跟着点点头,与母女俩说起尚在太平州时的事儿,原本与他一起在席郎君跟前伺候的小厮,贪图方便和银钱,没去席郎君常吃的铺子买米糕,而是就近买了一家。
  结果可想而知——
  林森唏嘘:“就为了五文钱,挨了十个板子,被撵出院子,到咱们走时还是个在灶房挑水的。”
  “因为米糕给人一种很容易做的感觉?”林芝想了想,笑道:“其实这米糕看起来很是容易,里面却藏着许多细节。”
  林芝随口提起:“比如糯米和粳米在研磨成粉以前,先需要用清水浸泡。”
  在杭州定胜糕的制作中,这一道工序被称之为还水。
  “若是水量过多,米粒发粘,口感变差;若是水量过多,米粒未得充分吸收水分,则会干噎掉渣。”
  林芝耸耸肩膀,暗暗想着,光是这一步骤,便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观察糯米和粳米的状况,仔细把控研磨处理的时机,否则味道便会天差地别。
  顿了顿,她才继续往下说:“还有后续制作中,粳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又是一大难题,不同比例糕点的口感会出现明显差异,糯米粉占比越高,口感也是越发弹牙黏腻,而粳米粉占比越高,糕点亦会愈发蓬松暄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