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人的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蒙家人确实挺不错的。
  灰头土脸、提心吊胆赶了许多天的路,天色擦黑、星星眨眼之际,洗完澡的韩信穿着光滑轻薄的睡袍,躺在宽敞舒服的竹床上,盖着丝绸的锦被,没多久就意识沉沉的睡着了。
  仅仅过了几日的时间,他就同蒙家的四个孩子玩到了一起。
  蒙毅安心了。
  缨小胖墩儿看着韩信从“80%”升到“85%”的好感度也明白韩信住在蒙家的选择是对的,遂也放下心来。
  朝中的官员们在听到风声后,也都羡慕蒙家的好运气,蒙毅跑到楚地办个远差,看着是挺辛苦的,但却能白捡一个皇长孙梦中的有缘人带回家,只要把这楚地小孩儿好好养大,等十几、二十年之后,蒙氏一族岂不就多了一层助力?
  没办法,皇家爷孙俩是真的喜爱蒙家啊。
  住在蒙府内努力在适应新生活的韩信根本不知晓外界对他的各种猜测和讨论。
  三伏天。
  烈日当空。
  七月下旬,适应了蒙家生活的韩信就开始随着蒙家的四个孩子,一起入蒙家族学读书了。
  没想到,他在接触到正经的兵家学问后,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兵家天赋瞬间如雨后春笋般极快的显露了出来。
  作为当家老爷子的蒙武都惊了,着实是没想到这个来自偏远之地的黑瘦小孩儿竟然天生就是一个帅才!比正儿八经出生在将门之家,强强联合的孩子还要有天赋!
  蒙毅虽然也知道韩信必然有不凡之处,可是等看了父亲递给他韩信所做的课业,听了韩信在课堂上听完族内老师所讲的真实战役后,被提问时当堂所说出来自己虽然稚嫩但却极具奇思的想法后,也惊的不得了,总算是彻底明白月初时皇长孙为何要在章台宫内用“捡到宝、捡到宝”的眼神看韩信了!
  是不是一颗兵家好苗子,身经百战的老将是最能分辨出来的。
  见识到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的强大天赋后,蒙武很激动,恨不得能将韩信带到父亲的坟前,让睡在黄土地中的父亲也好好瞧一瞧蒙家白捡到的一块璞玉。
  如今帝国之内,风头最盛的两大军中世家必然就是蒙、王两族了。
  可惜两族的情况都很相似,那就是主脉的人稀少的可怜。
  王家,从王翦到王贲再到王离,爷孙三代,三代单传。
  蒙家,从蒙骜到蒙武再到蒙恬、蒙毅,子嗣仅仅比王家强一点点。
  作为家中长辈的蒙武是知道蒙氏一族面临的困境的。
  王家虽然三代单传,但是王家第三代的孙女王灵嫁给了长公子扶苏生下了极为受宠的皇长孙缨,王家第三代的孙子王离刚成年就能随着自己父亲王贲上战场,也是军中老将们很看好的一个年轻小将。
  反观他们蒙家,大儿子蒙恬在边城抵御匈奴,小儿子蒙毅跟在陛下身边做内史,儿子这一代看着虽然还挺鼎盛的,但到孙辈这一代,主脉的颓势就暴露无疑了。
  无论是大房的蒙远、蒙奇还是二房的蒙安,这堂兄弟三人在武将的天赋上比不过他们父亲/大伯,在文官的办事能力上又逊于他们的叔父/父亲,这对一个煊赫的家族来说孙辈不及父辈就注定要走向衰败。
  家中的一切都是靠着一场场征战艰难打下来的,蒙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都以为等再过二、三十年,家中在军中后继无人,蒙氏一族爷孙三代辛辛苦苦在军中做出来的积累就会被迫拱手送人时,韩信的出现让老爷子在捡到重宝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身居其中的韩信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蒙老爷子对他越来越疼爱,从单纯看一个顺眼的小孩儿渐渐把他当成亲孙子看了,蒙家四个孩子有的东西,他必然也有一份相同的。
  面对蒙家人的好意和欣赏,只觉得无以为报的韩信只能更加卖力地珍惜时间和宝贵的资源,每天都像一块海绵一样勤勤恳恳地泡在蒙氏一族的族学中读书、跟着蒙家的老兵习武,打磨体魄。
  幼年兵仙完全与既定命运线不同的新生活彻底步入正轨。
  秋收的庄稼也一茬茬被大汗淋漓的庶民们顶着烈日辛勤地在田地中进行收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