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3 / 3)
黛玉又想起宝姐姐在元妃省亲时写的《凝晖钟瑞》,其中不惜用“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般的浮夸句子,来让元妃高兴。
黛玉越想,便越觉得,张道士说的那位姑娘,便是宝姐姐了。宝姐姐也及笄了,早该说人家了。薛家着急不已,于是便有了元妃主导的保媒说亲。
黛玉心道,有元妃娘娘出面,这次应成了。他俩成了,有宝姐姐在中间,二舅再不能动不动就当对小儿一般,随意打骂宝玉了吧。
黛玉后又想想,往日宝姐姐劝学时,宝玉那横眉冷对的模样,不禁抖了个激灵。他俩要真成了,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你可打听着,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来告诉我。便是家穷,不过给几两银子,只要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黛玉心道,外祖母这番话,可把这张爷爷结结实实地怼回去了。外祖母说,她听和尚说的,不听你这道士讲的。富贵不看,分明说的是,你薛家再有钱,我不看。
黛玉再看众人,已经寻不到宝姐姐、薛姨妈的身影了。
王熙凤来转弯,往张道士要寄名符,张道士便退了去拿符来,给诸人分发。
张道士先提之事,便不了了之。
过后,又看薛姨妈跟宝钗回了。
反正张道士没点名道姓,不成也就作罢。
只是薛家在宝钗婚事上这般执着,也是少见。
若是择人而处,未必这般艰难。
黛玉看透了,但薛家并没有。总是各人选的路,好不好走,都是当事人的选择了。
黛玉跟着贾母又游玩一番,方上楼去听戏。
这日周折,暑气甚重,黛玉有些中暑,次日便没去上书房。 ↑返回顶部↑
黛玉越想,便越觉得,张道士说的那位姑娘,便是宝姐姐了。宝姐姐也及笄了,早该说人家了。薛家着急不已,于是便有了元妃主导的保媒说亲。
黛玉心道,有元妃娘娘出面,这次应成了。他俩成了,有宝姐姐在中间,二舅再不能动不动就当对小儿一般,随意打骂宝玉了吧。
黛玉后又想想,往日宝姐姐劝学时,宝玉那横眉冷对的模样,不禁抖了个激灵。他俩要真成了,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你可打听着,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来告诉我。便是家穷,不过给几两银子,只要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黛玉心道,外祖母这番话,可把这张爷爷结结实实地怼回去了。外祖母说,她听和尚说的,不听你这道士讲的。富贵不看,分明说的是,你薛家再有钱,我不看。
黛玉再看众人,已经寻不到宝姐姐、薛姨妈的身影了。
王熙凤来转弯,往张道士要寄名符,张道士便退了去拿符来,给诸人分发。
张道士先提之事,便不了了之。
过后,又看薛姨妈跟宝钗回了。
反正张道士没点名道姓,不成也就作罢。
只是薛家在宝钗婚事上这般执着,也是少见。
若是择人而处,未必这般艰难。
黛玉看透了,但薛家并没有。总是各人选的路,好不好走,都是当事人的选择了。
黛玉跟着贾母又游玩一番,方上楼去听戏。
这日周折,暑气甚重,黛玉有些中暑,次日便没去上书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