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3)
在贾琏看来,得了银子,手头上宽松了,便能更好地玩儿了。再说家里那位母夜叉王熙凤,又不知他先回了。得了钱又有了额外时间的贾琏,在船沿途靠岸的时候,便先下去游玩了一番。
再说轩辕承稷这边,在扬州多待了两日,找了个天气好*些的日子,启程回京都。
五皇子当着诸人的面过了林家老爷的眼,生前一直以“岳父”“小婿”相称。林家人已不把其当外人。几个来送行的林家旁枝远亲,有的喊他“殿下”,有的喊他“姑爷”。黛玉的随从里,王嬷嬷喊他“姑爷”,雪雁喊他“殿下”。
轩辕承稷都一一应着,反正“姑爷”是他,“殿下”也是他。但是,比起喊他“殿下”,他更喜欢人喊他“姑爷”。
江南的冬景亦是瑟瑟,只是没有北方的雪。
黛玉在船头站了很久。
此番她再去京都,跟五六年前她初来京都时,是不同了。那会儿父亲还在,她便觉得家还在。如今父亲也不在了,扬州、姑苏的房宅、田产皆已按照父亲的意思兑成银票,存入了钱庄。
而她,只想再看一看扬州的风貌,想将更多的景象纳入眼中。因为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轩辕承稷静静地立在她的身侧,不去吵她。
天色渐晚,黛玉也没有丝毫要回船舱的意思。
天上下了凉气,轩辕承稷将自己披着的一件裘皮大氅,轻轻给黛玉披上。
王嬷嬷亦是担心黛玉冷,便从船舱里抱出一件银鼠领的月牙色斗篷。她对轩辕承稷道了一声,“姑爷”。
轩辕承稷从王嬷嬷手里接过斗篷,便让她退下了。
而黛玉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她发现自己竟然披着稷哥哥的衣裳,遂忙要将衣裳还给他。江风四起,也不知稷哥哥冷不冷。这些时日的朝夕相处,底下人都“姑爷”前,“姑爷”后地喊他,她早已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稷哥哥你冷不冷?”她拢上他的手问。就跟平日里关心王嬷嬷、雪雁等人那般。
轩辕承稷也拢了拢黛玉的手。
他的手很暖。夏朝是马背起家的王朝,轩辕承稷每日上午在上书房听课,下午便是去校场学习骑射。此时的他,正是体格强健的时候,哪里会因为江风而觉得冷。
黛玉的手稍凉一些。他将王嬷嬷刚刚拿来的那件银鼠领月牙披风,罩在了她披着的裘皮大氅外边。随手又招来一旁随侍的小弦子,让他再去船舱拿两件衣裳出来。
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的,跟生活的日常那般。
黛玉却发现,她竟然拉了他的手,遂红着脸,抱膝坐在了甲板上。
轩辕承稷亦是在她的身旁坐下。
小弦子机敏地不但又带了两件厚衣裳,还喊人拿了厚铺垫来,遂携人退下。
望着天空的圆月,黛玉又陷入了沉思。父母都离她而去,她如今是一个人了,天上的这月亮,也不知是圆给谁看的,反正不是她了。
轩辕承稷感受得到她的惆怅。这些天,他只是静静地待在她身旁,看她发呆,在她滑下眼泪时给她递帕子。
两岸的景色不断地往后倒退着,树木、房屋、江枫、渔火。岸边的乌鸦发出呜咽的鸣响,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钟声。此情此景,应极了一首诗,《枫桥夜泊》。
黛玉竟是跟他想到一起了,她低低地沉嘤吟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若思念故乡,往后我陪你常来。”轩辕承稷道。
黛玉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还有稷哥哥啊。她怎能说自己是一个人呢?
“稷哥哥,说话可算数了。”黛玉道。
轩辕承稷道:“往后我可能会是江南的常客了。”他遂叹息一声。古代治水很不容易。在人力为主的条件下,河堤的建造跟后世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河道总督何渭提出的观点,便是对河道的疏通和分流,要大于对洪水的拦截。这也便是今年冬春修河道的原因了。 ↑返回顶部↑
再说轩辕承稷这边,在扬州多待了两日,找了个天气好*些的日子,启程回京都。
五皇子当着诸人的面过了林家老爷的眼,生前一直以“岳父”“小婿”相称。林家人已不把其当外人。几个来送行的林家旁枝远亲,有的喊他“殿下”,有的喊他“姑爷”。黛玉的随从里,王嬷嬷喊他“姑爷”,雪雁喊他“殿下”。
轩辕承稷都一一应着,反正“姑爷”是他,“殿下”也是他。但是,比起喊他“殿下”,他更喜欢人喊他“姑爷”。
江南的冬景亦是瑟瑟,只是没有北方的雪。
黛玉在船头站了很久。
此番她再去京都,跟五六年前她初来京都时,是不同了。那会儿父亲还在,她便觉得家还在。如今父亲也不在了,扬州、姑苏的房宅、田产皆已按照父亲的意思兑成银票,存入了钱庄。
而她,只想再看一看扬州的风貌,想将更多的景象纳入眼中。因为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轩辕承稷静静地立在她的身侧,不去吵她。
天色渐晚,黛玉也没有丝毫要回船舱的意思。
天上下了凉气,轩辕承稷将自己披着的一件裘皮大氅,轻轻给黛玉披上。
王嬷嬷亦是担心黛玉冷,便从船舱里抱出一件银鼠领的月牙色斗篷。她对轩辕承稷道了一声,“姑爷”。
轩辕承稷从王嬷嬷手里接过斗篷,便让她退下了。
而黛玉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她发现自己竟然披着稷哥哥的衣裳,遂忙要将衣裳还给他。江风四起,也不知稷哥哥冷不冷。这些时日的朝夕相处,底下人都“姑爷”前,“姑爷”后地喊他,她早已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稷哥哥你冷不冷?”她拢上他的手问。就跟平日里关心王嬷嬷、雪雁等人那般。
轩辕承稷也拢了拢黛玉的手。
他的手很暖。夏朝是马背起家的王朝,轩辕承稷每日上午在上书房听课,下午便是去校场学习骑射。此时的他,正是体格强健的时候,哪里会因为江风而觉得冷。
黛玉的手稍凉一些。他将王嬷嬷刚刚拿来的那件银鼠领月牙披风,罩在了她披着的裘皮大氅外边。随手又招来一旁随侍的小弦子,让他再去船舱拿两件衣裳出来。
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的,跟生活的日常那般。
黛玉却发现,她竟然拉了他的手,遂红着脸,抱膝坐在了甲板上。
轩辕承稷亦是在她的身旁坐下。
小弦子机敏地不但又带了两件厚衣裳,还喊人拿了厚铺垫来,遂携人退下。
望着天空的圆月,黛玉又陷入了沉思。父母都离她而去,她如今是一个人了,天上的这月亮,也不知是圆给谁看的,反正不是她了。
轩辕承稷感受得到她的惆怅。这些天,他只是静静地待在她身旁,看她发呆,在她滑下眼泪时给她递帕子。
两岸的景色不断地往后倒退着,树木、房屋、江枫、渔火。岸边的乌鸦发出呜咽的鸣响,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钟声。此情此景,应极了一首诗,《枫桥夜泊》。
黛玉竟是跟他想到一起了,她低低地沉嘤吟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若思念故乡,往后我陪你常来。”轩辕承稷道。
黛玉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还有稷哥哥啊。她怎能说自己是一个人呢?
“稷哥哥,说话可算数了。”黛玉道。
轩辕承稷道:“往后我可能会是江南的常客了。”他遂叹息一声。古代治水很不容易。在人力为主的条件下,河堤的建造跟后世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河道总督何渭提出的观点,便是对河道的疏通和分流,要大于对洪水的拦截。这也便是今年冬春修河道的原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