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3)
黛玉道:“有诗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轩辕承稷道:“若真是如此,那便好了。可惜江南常常有水患。”
黛玉明白了,际哥哥望雨出神,在水池旁看着鱼发呆,其实不是在看鱼,而是在看水啊。还有,五殿下找何家哥哥借的好大一摞治水的书。
黛玉仿佛推开了一扇门,门里边,有极美的风景。
稷哥哥不喜欢背那些圣人之言,便被人称“纨绔”,黛玉还是从六皇子那里听到的。六皇子说,他母妃说了,不背圣人之言,就是不顾正业,他偏生不背,他要跟稷哥哥一样当“纨绔皇子”。
她知道,稷哥哥才不是纨绔,他有他自己的热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稷哥哥学的,是能用于实践的,也是利国利民的。
第18章 共情(4)
这几年的夏天,江南难得没有发大水。整个江南,除了一枝梅,还有整个秋天的丰收。
轩辕承稷想去修理河工的愿望倒是早就跟永正皇帝说了。永正皇帝甚是欣慰,跟他说,让他再读读书,往后自有他用武之地。
这年冬天,京城各处的梅花都开了。
贾氏族长贾珍之妻,尤夫人,治酒请贾母、王夫人等人赏花。
碰巧在这一天,忠顺王妃也宴请宾客,共赏梅花。
黛玉掂量了一下,便选择接受惠儿的邀请,去忠顺王府。
外祖母不愁人陪,宝玉肯定是会带着的,还有媳妇婆子一大圈人,再加上哪里都少不了的薛姨妈、宝姐姐。跟着他们去赏花,说每句话前都要深思熟虑。
而去忠顺王府,黛玉便不用那么把神提着了。反正除了惠儿、承晈、忠顺王妃,也没有旁人认识她。惠儿说,她们只管赏花,吃茶就好。
早饭过后,贾母对随黛玉而行的王嬷嬷、紫鹃、雪雁等人叮嘱一番后,便派人将其送出门。门口早有忠顺王府的马车来接。
惠儿跟黛玉一辆马车,因为她想跟黛玉说体己话。茹影已配了刀剑,坐在马车外守护着。黛玉的随从安排了另一辆马车。
在马车里,惠儿如往日般叽叽喳喳地说着:“我家长兄承昌哥哥回来了。”
黛玉听惠儿说过,轩辕承昌是忠顺王的庶出长子,如今是忠顺王的得力帮手。
“五哥哥今儿也会来。”惠儿对黛玉笑着道。
黛玉莞尔。她如今渐长,已经不再是原来一日看不到他,便怅然若失的小姑娘了。
“不知道那个木头会不会来。”惠儿托着腮,望着马车窗外。
那个木头,说的便是何辅城了。因着他爹当年的一句话,“不攀附”,一直不跟她表明心迹。惠儿明明感觉得到他对她有意。今日赏花,她邀请了,他回答,看情况再去。还有什么情况?不过是他家长辈的意思了。
“何家哥哥他会来的。”黛玉安慰惠儿道。黛玉有感觉,何家哥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他一直在等她。
“对了,我母妃还邀请了一些人,咱们玩自己的,不沾她们就是了。”惠儿道。
黛玉问:“哪些人?”
惠儿道:“就是四个异姓王的家眷。原来是一直不跟她们来往的。如今皇上倡导孝道,在一些事情上,对太上皇也有了让步,对四个异姓王态度上也和缓了些。母妃今年便请了他们的家眷,来府里一同赏花。父王对他们一直没有什么好评价,说他们好大喜功、尸位素餐。所以,咱们远着他们的家眷就是了。”
黛玉跟着惠儿到了忠顺王府,她二人先游玩,再去惠儿的闺房吃茶用心。待到迟些时候,忠顺王府搭起来戏台子,惠儿便带黛玉去看戏。
她二人在安排女眷看戏的地方,找了个清净的角落,隔了屏风,安安静静地吃茶看戏。
不一会儿,但见府里诸人簇拥着一个人而来。 ↑返回顶部↑
轩辕承稷道:“若真是如此,那便好了。可惜江南常常有水患。”
黛玉明白了,际哥哥望雨出神,在水池旁看着鱼发呆,其实不是在看鱼,而是在看水啊。还有,五殿下找何家哥哥借的好大一摞治水的书。
黛玉仿佛推开了一扇门,门里边,有极美的风景。
稷哥哥不喜欢背那些圣人之言,便被人称“纨绔”,黛玉还是从六皇子那里听到的。六皇子说,他母妃说了,不背圣人之言,就是不顾正业,他偏生不背,他要跟稷哥哥一样当“纨绔皇子”。
她知道,稷哥哥才不是纨绔,他有他自己的热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稷哥哥学的,是能用于实践的,也是利国利民的。
第18章 共情(4)
这几年的夏天,江南难得没有发大水。整个江南,除了一枝梅,还有整个秋天的丰收。
轩辕承稷想去修理河工的愿望倒是早就跟永正皇帝说了。永正皇帝甚是欣慰,跟他说,让他再读读书,往后自有他用武之地。
这年冬天,京城各处的梅花都开了。
贾氏族长贾珍之妻,尤夫人,治酒请贾母、王夫人等人赏花。
碰巧在这一天,忠顺王妃也宴请宾客,共赏梅花。
黛玉掂量了一下,便选择接受惠儿的邀请,去忠顺王府。
外祖母不愁人陪,宝玉肯定是会带着的,还有媳妇婆子一大圈人,再加上哪里都少不了的薛姨妈、宝姐姐。跟着他们去赏花,说每句话前都要深思熟虑。
而去忠顺王府,黛玉便不用那么把神提着了。反正除了惠儿、承晈、忠顺王妃,也没有旁人认识她。惠儿说,她们只管赏花,吃茶就好。
早饭过后,贾母对随黛玉而行的王嬷嬷、紫鹃、雪雁等人叮嘱一番后,便派人将其送出门。门口早有忠顺王府的马车来接。
惠儿跟黛玉一辆马车,因为她想跟黛玉说体己话。茹影已配了刀剑,坐在马车外守护着。黛玉的随从安排了另一辆马车。
在马车里,惠儿如往日般叽叽喳喳地说着:“我家长兄承昌哥哥回来了。”
黛玉听惠儿说过,轩辕承昌是忠顺王的庶出长子,如今是忠顺王的得力帮手。
“五哥哥今儿也会来。”惠儿对黛玉笑着道。
黛玉莞尔。她如今渐长,已经不再是原来一日看不到他,便怅然若失的小姑娘了。
“不知道那个木头会不会来。”惠儿托着腮,望着马车窗外。
那个木头,说的便是何辅城了。因着他爹当年的一句话,“不攀附”,一直不跟她表明心迹。惠儿明明感觉得到他对她有意。今日赏花,她邀请了,他回答,看情况再去。还有什么情况?不过是他家长辈的意思了。
“何家哥哥他会来的。”黛玉安慰惠儿道。黛玉有感觉,何家哥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他一直在等她。
“对了,我母妃还邀请了一些人,咱们玩自己的,不沾她们就是了。”惠儿道。
黛玉问:“哪些人?”
惠儿道:“就是四个异姓王的家眷。原来是一直不跟她们来往的。如今皇上倡导孝道,在一些事情上,对太上皇也有了让步,对四个异姓王态度上也和缓了些。母妃今年便请了他们的家眷,来府里一同赏花。父王对他们一直没有什么好评价,说他们好大喜功、尸位素餐。所以,咱们远着他们的家眷就是了。”
黛玉跟着惠儿到了忠顺王府,她二人先游玩,再去惠儿的闺房吃茶用心。待到迟些时候,忠顺王府搭起来戏台子,惠儿便带黛玉去看戏。
她二人在安排女眷看戏的地方,找了个清净的角落,隔了屏风,安安静静地吃茶看戏。
不一会儿,但见府里诸人簇拥着一个人而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