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在闵悉的印象中,御史是最为清正廉洁的官员了,毕竟身不正怎么能监察别人?但在他做御史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滤镜完全破碎了,真正能够算作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御史,他所知的五根手指头都数不完。
  御史都歪屁股,还能指望大明官场有多少好官!这样的大明能不腐朽才怪。闵悉也知道大厦将倾,他所做的,不过是希望能够稍微撼动一点点,让大厦倾倒得慢一点,错过那个时间节点,改变一点历史走向罢了。
  所以等内阁首辅一确定下来,闵悉就开始划水,不再去都察院报到,而是回了鸿胪寺。
  鸿胪寺的同僚们都很意外他重新回来,当然也很高兴,毕竟闵悉是个传奇,有一肚子的新鲜事,他还很大方,时常请大家吃喝,还会给大家送礼。
  “闵大人,都察院不忙吗?怎么舍得回来了。”有同僚打趣。
  “忙,忙得心累,回来躲几天懒,还是鸿胪寺的日子舒坦!”闵悉笑着答。
  “这倒是真的,鸿胪寺比都察院确实要清闲多了。一年到头也没几天忙的,适合养老。”
  闵悉回来,也不是真的为了偷懒,他是真有事要做。在去南洋之前,他跟张居正谈到过未来的威胁——女真,张居正也把闵悉的话放在了心上,这两年也没有置之不理,做了一些布局。
  只是女真到底是将来的事,大明又沉疴在身,囊中羞涩,张居正日理万机,能做的十分有限。
  闵悉了解过后,便打算亲自去解决女真的问题。随着国力的衰弱,大明对女真的政策从最初的招抚羁縻变成了现在的朝贡安抚。
  大明的朝贡,都是“薄来厚往”,那些俯首称臣的藩属国全都是一群打秋风的小弟,唯一的好处就是不在边境闹事。但若是好处没给到位,那就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了。
  张居正对女真的办法还是沿袭了之前的政策,加强了对女真各部分而化之的政策,尽量让三部势均力敌,互相制衡,让他们无暇他顾。
  这个办法确实行之有效,也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但闵悉想要用一劳永逸的办法,看到底能不能把女真人送到日本去,或者送到海南岛去。
  让一个部族迁徙,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不仅需要契机,还要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才能办到。
  闵悉和云霁商讨了许久,打算安排云祥号的人去跟女真部落的人做商贸接触,看能不能以经商的名义把女真人带出海去日本或者海南岛,然后再配合大明的政策,蛊惑女真人离开苦寒的辽东,迁往温暖的日本岛或者海南岛定居。
  必要的话,大明朝廷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船只迁往海南岛,或者借船给他们攻打日本岛。
  至于辽东地区那片肥沃的土地,当然也不能放弃,将来可以鼓励关内的百姓迁徙出去,跟闯关东一样。
  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难度非常大,但却不能不去做。无论如何,闵悉觉得,都应该要去尝试一下的。
  第515章 正文完
  闵悉跟鸿胪寺专门负责北方与辽东事宜的同僚沟通,详细了解鞑靼和女真各部的具体情况。当然这样还不够,他还打算安排云祥号的人去打探情报,更全面详尽地了解鞑靼和女真各部的情况。
  除此之外,他还要跟进工部的铸造进程。自从把那些机械图交到工部手里后,就一直在忙都察院的事,也没时间去过问铸造进度。也不知道那些工匠是否做得顺利,有没有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得抽个空去工部跑一趟才行。
  这么一忙起来,闵悉就不怎么去都察院了。只在上早朝前一天去都察院点个卯,了解一下都察院的基本情况,差不多也算是了解朝中的动向。当然,云霁那边也会密切关注朝中动向的。
  新的首辅大臣刚定,郑拓虽然是变法派,但他也未必会完全遵照张居正的政策来,可能会出一些新政,朝局也算不上稳定,他们还得多留神朝堂变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