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15节(3 / 4)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路边绿意零星,通往太原府曲阳县的官道上,一行车马缓慢而行。
桓哥儿蔫巴巴地靠在汤婵身上,半点不见平时的生龙活虎,徽音佳音脸色也不太好。
一行人自开春出发,已经走了半个多月。路途难行,舟车劳顿,自出生便起养尊处优的几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圆润的小脸都消瘦不少,但几人都很懂事,不舒服也从来不吵不闹,连桓哥儿都感受到家里气氛不对,一直很乖巧。
汤婵不由心软,摸了摸桓哥儿脑袋,“就快到了。想不想吃点东西?”
桓哥儿摇了摇头。
外头传来车夫的声音,“已看得见城门了!”
解家祖籍太原府阳曲县,是府治所在,虽与京城无法相比,但已经十分繁华。听见外头的喧闹声音,几个小的都打起一点精神,偷偷掀了帘子往外看。
汤婵也不阻止,只看着不让他们的动作太明显。车马进了城门继续往前走,最后停在了一处大宅前。
解瑨下马,后头跟着解桢,接到信早早等在门口的老管家快步迎了上来,“二爷可算到了!”
解瑨颔首,“福叔可好?”
“都好,都好。”福叔下意识喜笑颜开,但随即想到主家是因着太夫人去世才回来,就没了半点喜意,“唉,老封君怎么就……”
解瑨默然,“先安顿下来罢。”
福叔回过神,“是,是。”
老宅地角极佳,闹中取静,占地也极大。解瑨先安顿棺椁,以正堂充作灵堂,暂时停灵,再择吉日送棺下葬。
女眷的马车直接驶到二门,汤婵带着几个孩子下车,后头小于氏也抱着垚哥儿被人搀扶下来。
汤婵看着眼前大宅,轻轻舒出一口气。
接下来的两年,就要在这里度过了。
第93章
同在京中的宅邸类似,解家老宅风格沉稳庄重,深沉大气,不过京城寸土寸金,相比之下,老宅共有四个七进的院子并一大一小两处花园,面积要大得多。
“……屋顶、墙垣都修整过,墙面也是新粉刷的,若是还有什么不尽意的,您吩咐奴婢们便是。”
内宅的管事妈妈福婶引着汤婵一行人走在回廊里,她与福叔是解家的老人,一家子带着留守的仆人将宅子维护得很好,得到解瑨要回乡丁忧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把老宅收拾了出来。
汤婵看着处处干净整洁的宅院,点头道:“你们有心了。”
“都是奴婢们应该做的。”福婶笑容可掬,“只不过有一样要请您示下——之前请来干活的,多是临时雇佣的人手,现今宅子里伺候的人怕是不够,您看要不要叫人牙过来,再挑些懂规矩的丫鬟?”
“不必了,”汤婵摇了摇头,“如今正在孝里,也不好太过铺张,我们从京城带回来的人尽够了。”
福婶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夫人有计较便好。”
简单参观之后,汤婵一家子住进南院,小于氏则是带着垚哥儿住到了西院。
带回来的行李有许多,汤婵指挥着众人安置。
徽音几个年纪还小,一路劳顿都没怎么休息好,到了新地方的兴奋劲儿一过,就困得脑袋一点一点,没过一会儿,姐弟三人便头对着头,睡得东倒西歪。
汤婵瞧见不由莞尔。
这时,在灵堂忙碌完的解瑨也回来了。 ↑返回顶部↑
桓哥儿蔫巴巴地靠在汤婵身上,半点不见平时的生龙活虎,徽音佳音脸色也不太好。
一行人自开春出发,已经走了半个多月。路途难行,舟车劳顿,自出生便起养尊处优的几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圆润的小脸都消瘦不少,但几人都很懂事,不舒服也从来不吵不闹,连桓哥儿都感受到家里气氛不对,一直很乖巧。
汤婵不由心软,摸了摸桓哥儿脑袋,“就快到了。想不想吃点东西?”
桓哥儿摇了摇头。
外头传来车夫的声音,“已看得见城门了!”
解家祖籍太原府阳曲县,是府治所在,虽与京城无法相比,但已经十分繁华。听见外头的喧闹声音,几个小的都打起一点精神,偷偷掀了帘子往外看。
汤婵也不阻止,只看着不让他们的动作太明显。车马进了城门继续往前走,最后停在了一处大宅前。
解瑨下马,后头跟着解桢,接到信早早等在门口的老管家快步迎了上来,“二爷可算到了!”
解瑨颔首,“福叔可好?”
“都好,都好。”福叔下意识喜笑颜开,但随即想到主家是因着太夫人去世才回来,就没了半点喜意,“唉,老封君怎么就……”
解瑨默然,“先安顿下来罢。”
福叔回过神,“是,是。”
老宅地角极佳,闹中取静,占地也极大。解瑨先安顿棺椁,以正堂充作灵堂,暂时停灵,再择吉日送棺下葬。
女眷的马车直接驶到二门,汤婵带着几个孩子下车,后头小于氏也抱着垚哥儿被人搀扶下来。
汤婵看着眼前大宅,轻轻舒出一口气。
接下来的两年,就要在这里度过了。
第93章
同在京中的宅邸类似,解家老宅风格沉稳庄重,深沉大气,不过京城寸土寸金,相比之下,老宅共有四个七进的院子并一大一小两处花园,面积要大得多。
“……屋顶、墙垣都修整过,墙面也是新粉刷的,若是还有什么不尽意的,您吩咐奴婢们便是。”
内宅的管事妈妈福婶引着汤婵一行人走在回廊里,她与福叔是解家的老人,一家子带着留守的仆人将宅子维护得很好,得到解瑨要回乡丁忧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把老宅收拾了出来。
汤婵看着处处干净整洁的宅院,点头道:“你们有心了。”
“都是奴婢们应该做的。”福婶笑容可掬,“只不过有一样要请您示下——之前请来干活的,多是临时雇佣的人手,现今宅子里伺候的人怕是不够,您看要不要叫人牙过来,再挑些懂规矩的丫鬟?”
“不必了,”汤婵摇了摇头,“如今正在孝里,也不好太过铺张,我们从京城带回来的人尽够了。”
福婶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夫人有计较便好。”
简单参观之后,汤婵一家子住进南院,小于氏则是带着垚哥儿住到了西院。
带回来的行李有许多,汤婵指挥着众人安置。
徽音几个年纪还小,一路劳顿都没怎么休息好,到了新地方的兴奋劲儿一过,就困得脑袋一点一点,没过一会儿,姐弟三人便头对着头,睡得东倒西歪。
汤婵瞧见不由莞尔。
这时,在灵堂忙碌完的解瑨也回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