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顾氏感受到汤母的视线,不由得意地扶了扶金簪,对汤母道:“说来我家老五前年成亲,弟妹还未曾见过吧。”
  她冲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气质一看就是官家小姐的姑娘招了招手,介绍道:“这是老五媳妇儿,”说着她放重了语气,得意道,“县丞家的千金。”
  汤母猜的没错,顾氏一家之所以敢如此,正是因为有了新靠山。
  汤家这一族算是实打实的泥腿子,除了汤父这个金凤凰,功名最高的就是过继汤父的老秀才。汤父金榜题名之后,拿出一笔钱财设置了祭田,用祭田的产出办了族学,想让汤家的孩子们多点机会。
  这第一个抓住机会的就是顾氏的五儿子了,他十六岁就考中了童生,还被县丞看中,成了县丞的女婿。
  不比县令是进士外派,这位县丞是当地大户人家出身的举人,与本地关系经营得根深叶茂,连县令也轻易得罪不得。顾氏一家子身为族长大房,底子本就不错,有了县丞做亲家,自然乘风而上,全家都搬到了县城,更是打起了汤母宅子的主意。
  且不说汤母还会不会回来,哪怕日后汤母回来守寡,也是孤身一人,哪里用得上住这么大的宅子,不如给他们物尽其用。
  再说他们可没有薄待汤母,得知汤母要回来,这不是赶紧给汤母另准备了住处,虽然小了些,但也绝对够一个人住了,而且确实认真修整过,花了好些银钱呢。
  若是汤母不满……虽说汤母是什么侯府的亲戚,可顾氏却不以为意。
  侯府的名头是大,可也要看汤母用不用得起,早年汤父还在时,从未见过他们与侯府有什么往来,想来汤母不过一个上门打秋风的远房姑奶奶,偌大侯府还会为了她的一桩宅子大动干戈不成?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这种事素来都是宗族做主,顾氏的公公是族长,族老们自然不会向着汤母,哪怕汤母不服去告官,有县丞在,汤母又能如何?
  介绍完新儿媳的身份,顾氏就老神在在地等着汤母知难而退。
  汤婵眨了眨眼,这是用身份压人?
  她不由叹了口气,真是不讲道理啊。
  魔法打败魔法,用权势压人,汤婵还未试过呢。
  “婶娘怕是不知道,我前些日子也成亲了呢。”
  未想到汤母还没说话,一直跟在汤母身边的汤婵先开了口,顾氏一愣,这才把目光放到汤婵身上。
  前几年汤母带着女儿扶棺归乡时,顾氏曾经见过原身。在她印象里,汤父做了大官,女儿却是个不成事的,故而这次再见面,顾氏只是扫了汤婵一眼,根本没有多做注意。
  但此时一看,顾氏也不由有些惊讶。只见汤婵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竟跟印象中那个怯懦的丫头完全不同了。
  “夫君不才,不过区区一个三品侍郎,”汤婵笑得亲切,不疾不徐道,“只是回头夫君来拜访母亲,应该住不得太小的地方,婶娘觉得呢?”
  第58章
  夜幕低垂,解瑨下衙回府,一边思考着今日读到的卷宗,一边往自家院子走去。
  进了院门,却见正房烛火昏暗,冷冷清清,丝毫没有往日的明亮热闹,解瑨这才想起,汤婵送母亲回宗族去了,此时不在家里。
  留守的素心未曾想到解瑨会回到正房,愣了一瞬连忙问好。
  解瑨轻轻颔首作为应答,稍微站了一会儿,转身进了书房。
  素心领着小丫鬟点起书房的灯,又奉上热茶,解瑨从书架中找到一本刑律,坐到书案前研读,边看边记着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头来了个小丫鬟探头探脑,像是有事要禀。
  素心见了,轻手轻脚出去,过了片刻,手中拿了一封书信回来。
  解瑨从书中抬起头,“什么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