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家赏梅宴席过后,庆祥侯府的二姑娘以诗才名动京城,而且不限于后宅女眷,汤婵甚至是从解瑨口中再次听说了这首诗。
  这天晚上的猪骨汤做得好,汤婵虽然吃饱了,没忍住又盛了一碗。
  结果这一下就吃得撑了,晚膳过后好久,汤婵还觉得有点不舒服,只好捧着肚子在屋里转悠。
  解瑨正坐在榻上看书,即使是在卧房里,他的脊背依旧挺拔。
  看汤婵徘徊不停,解瑨不禁抬头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噢,没什么事,”汤婵乐呵呵地说,“晚上不小心吃得多了,我消消食。”
  “……”解瑨沉默地看着她,“用不用叫大夫?”
  “不用不用,”汤婵连忙摆了摆手,“我走走就好。”
  解瑨见她似乎没有很难受,就没再坚持,只是劝道:“罪莫大于可欲,以后还是多加注意,不可贪食。”
  “您说得是。”汤婵有些愁苦地叹了口气,摸着小肚子有些惆怅,“每逢佳节胖三斤,古人诚不欺我。”
  这么想着,汤婵溜达地更起劲儿了。
  解瑨看了她一会儿,总算是抑制住想要按眉心的冲动,低头接着看书了。
  只是解瑨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心情是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松缓。他唇角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弧度,神情更是少见的放松,英俊冷峻的眉目间多了点平易近人,惹得汤婵瞄了一眼又一眼。
  屋外寒风呼啸,屋中温暖如春。读到书中诗词,解瑨突然想起什么,问汤婵道:“你之前去了杨家的宴席,应该见到了庞二姑娘作咏梅诗?”
  “您也听说了?”没想到解瑨会提起,汤婵有些诧异地问道。
  “岂止是我,”解瑨微微摇了摇头,“这首诗都传到了不少大人的案头。国子监里一些自诩才子的监生们素来对闺阁诗不以为意,甚至多有贬低,这次却是个个无言以对。”
  汤婵听得想笑,“您也觉得好?”
  解瑨轻轻颔首,“语言朴素、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回味无穷,是能传世的千古名句。不过……”
  他思忖片刻,“你在侯府之时,可曾见识过庞二姑娘的文才?”
  原来的庞妍不喜读书,更别说作诗了。汤婵停顿稍许,“我倒不曾见过她作诗,”她没有露出异样,“为何这样问?”
  “无事,”解瑨摇了摇头,“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罢了。”
  庞二姑娘声名鹊起,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有些酸丁言辞凿凿,认定这首诗不可能出自一闺阁女子之手,定然有高人在背后指点,或者干脆是其替身所写,总之不信女子能有这样的能耐。
  解瑨心中也有疑惑之处,倒不是因为庞妍是女子,而是不解这般有才华之人,又不是落在需要藏拙的境地,为何之前会一直默默无闻。
  多年办案的经验让他直觉有些不对,但转念一想,这世上不乏有惊艳才绝、一鸣惊人之辈,许是他多想了。
  再说庞二姑娘如何,与他也没有太大关系,解瑨心中摇头,不再多做纠结,转而看向坐下来的汤婵,“感觉好些了?”
  汤婵见他不追究,心下也是舒了口气,闻言笑应道:“已经好了。”
  解瑨颔首,“那便歇息罢,时候也不早了。”
  汤婵刚要应下,却想起什么,连忙道:“我今日身上不爽利,您要不去姨娘那儿?”
  新婚夫妻不好分居,自二人成婚,解瑨若歇在后院,都是在汤婵房里睡纯素觉。只是他公务繁忙,很多时候都是在书房休息,上个月汤婵来姨妈那几天更是解瑨最忙碌那一阵,都没怎么回府,直到年节这段时日才天天歇在后宅。
  如今新婚期已过,解瑨也不用非得留在正房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