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家里人不怎么管,到了饭点,一家喊一嗓子,孩子们自己会回来吃饭,大家都这么长大,也这么放养自己的孩子,从来没出过事,直到昨天。
村里有个小丫头,昨天放学回家后和朋友在地里玩,六七点的样子,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回家了,她爸妈在家里等到天微黑,也没见这孩子的影。
夫妻两个以为是一群孩子玩疯了,忘了回家。等到她的小伙伴们吃完饭到家里找她继续出去玩,一家人才知道只有自己的孩子没回家。
求着村长带了些人拿着手电筒村前村后绕了半个晚上,也没找见孩子。
后来孩子的母亲想起来,今天放学的时候,因为考试分数说了她几句,包不准是因为这个,和她置气,跑去邻村的外婆家了呢?
外婆年纪大了,经常听不到手机铃声,电话打不通,两个人抱着微弱的希望等天明。
今早天一亮,孩子的爸爸自己去了邻村,妈妈等在家里,万一小姑娘自己跑回家来,不会进不来门。
谁知道,孩子爸爸到了邻村一问,谁也没见着这孩子,妈妈在家里也没能等到。
现在两村的人都出动去后山帮忙找孩子去了,所以村子里人不多,做饭的人家也少,如果能找到孩子,就在这孩子家一起吃,要是没能找到,随便垫一口,晚上还得继续找。
三个人问答间,已经从村头走到村尾,途中经过一户人家,门大敞着,院子门口趴着一条憨态可掬的小黄狗。洛言多看了两眼小狗舔后腿,没想到村里人漫山遍野寻找的女孩的家。
宋启声听女人讲完,说道,“儿童失踪,可以立刻报警。”
大娘没看他,摆了摆手,“害,报警有啥用啊,警察到我们这里,也得大半天,还不如我们对后山熟呢。”
她嘴里声音小了下去,“一个女娃娃,也许是迷路了,村里人都乡里乡亲的,谁会对她一个小丫头咋了嘛。不用报警,报啥警。”
两个人对视一眼,洛言伸出手去握了握宋启声的手。
农村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这种事情,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导致惨案发生。或者是恶性事件发生后,没能保护好现场,总会给警察办案带来很多阻碍。所以才要经常组织深入基层的活动,对村庄的居民进行普法教育。
但眼下两人也不能拉着大娘,一左一右,给她临时普法,洛言怕宋启声难受,拉着他手掌捏了捏,无声安慰他。
宋启声捏了回来,示意他自己没事,比这更无奈的事他不是没见过,但他很喜欢这种,被洛言时刻放在最前面关注的感觉。
就在村尾,有一座小院,比一路走过看到的那些打上一半,土围墙外刷着一句斑驳的红色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院门的木板中间散开,露出一个小孩可以自由通过的洞,大娘蹒跚着上前一步,推了一把,门里门闩立刻就掉了,这个院门基本就是个摆设,关不住小孩,更拦不住大人。
宋启声迈步跨进去,因为这环境,微微皱眉,他俯身拿起来掉在地上的门闩,一根接近腐朽的粗木棍,被人摩挲得表面都包了黑色的浆,他将这东西立在院墙旁,再去看小院,地面是被踩实的泥土,院子正中立着旗杆,红旗有些灰旧,从杆顶垂下。
大娘一指正对着几人一排屋子,“右边那间是给你们这些老师住的,屋里有炉子,你们带了暖瓶没?”
她眯着眼睛打量了两人的行李箱一眼,看着也不像是带了的,洛言这才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他随身只带了点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没想到需要自己带这些生活用具。
宋启声见他耳朵都红了,手搭在他肩上压了压,这不是问题,他们等一下可以列个清单,宋启声开车回去帮他买了再带回来。
大娘没想让他们在这里过不下去,摆了摆手,“没带没事,等等我给你们拿来。”
洛言走到房间里看了眼,他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短缺的不仅是一个暖瓶,仅仅靠宋启声手里的箱子,他在这里根本生活不了。
大娘被他逗得笑了声,大方地一挥手,两个人被她带着回了家。
三个人走在门口时,远远听见村尾传来一阵人声,是出去找人的村里人回来了,大娘都进了屋,听见声音又绕出来,探头去看。
几分钟后,走在最前面的人到了她家门口,大娘将人叫住,“栓子,那娃娃找到没有?”
被叫住的男人出了口粗气,抹了把脑门的汗,“大娘,没呢,吃口东西等着天黑我们还得找一遭。真是搞不明白,这孩子跑哪去了。”
失踪整一天的孩子,迷失在大山里的几率能有多大? ↑返回顶部↑
村里有个小丫头,昨天放学回家后和朋友在地里玩,六七点的样子,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回家了,她爸妈在家里等到天微黑,也没见这孩子的影。
夫妻两个以为是一群孩子玩疯了,忘了回家。等到她的小伙伴们吃完饭到家里找她继续出去玩,一家人才知道只有自己的孩子没回家。
求着村长带了些人拿着手电筒村前村后绕了半个晚上,也没找见孩子。
后来孩子的母亲想起来,今天放学的时候,因为考试分数说了她几句,包不准是因为这个,和她置气,跑去邻村的外婆家了呢?
外婆年纪大了,经常听不到手机铃声,电话打不通,两个人抱着微弱的希望等天明。
今早天一亮,孩子的爸爸自己去了邻村,妈妈等在家里,万一小姑娘自己跑回家来,不会进不来门。
谁知道,孩子爸爸到了邻村一问,谁也没见着这孩子,妈妈在家里也没能等到。
现在两村的人都出动去后山帮忙找孩子去了,所以村子里人不多,做饭的人家也少,如果能找到孩子,就在这孩子家一起吃,要是没能找到,随便垫一口,晚上还得继续找。
三个人问答间,已经从村头走到村尾,途中经过一户人家,门大敞着,院子门口趴着一条憨态可掬的小黄狗。洛言多看了两眼小狗舔后腿,没想到村里人漫山遍野寻找的女孩的家。
宋启声听女人讲完,说道,“儿童失踪,可以立刻报警。”
大娘没看他,摆了摆手,“害,报警有啥用啊,警察到我们这里,也得大半天,还不如我们对后山熟呢。”
她嘴里声音小了下去,“一个女娃娃,也许是迷路了,村里人都乡里乡亲的,谁会对她一个小丫头咋了嘛。不用报警,报啥警。”
两个人对视一眼,洛言伸出手去握了握宋启声的手。
农村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这种事情,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导致惨案发生。或者是恶性事件发生后,没能保护好现场,总会给警察办案带来很多阻碍。所以才要经常组织深入基层的活动,对村庄的居民进行普法教育。
但眼下两人也不能拉着大娘,一左一右,给她临时普法,洛言怕宋启声难受,拉着他手掌捏了捏,无声安慰他。
宋启声捏了回来,示意他自己没事,比这更无奈的事他不是没见过,但他很喜欢这种,被洛言时刻放在最前面关注的感觉。
就在村尾,有一座小院,比一路走过看到的那些打上一半,土围墙外刷着一句斑驳的红色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院门的木板中间散开,露出一个小孩可以自由通过的洞,大娘蹒跚着上前一步,推了一把,门里门闩立刻就掉了,这个院门基本就是个摆设,关不住小孩,更拦不住大人。
宋启声迈步跨进去,因为这环境,微微皱眉,他俯身拿起来掉在地上的门闩,一根接近腐朽的粗木棍,被人摩挲得表面都包了黑色的浆,他将这东西立在院墙旁,再去看小院,地面是被踩实的泥土,院子正中立着旗杆,红旗有些灰旧,从杆顶垂下。
大娘一指正对着几人一排屋子,“右边那间是给你们这些老师住的,屋里有炉子,你们带了暖瓶没?”
她眯着眼睛打量了两人的行李箱一眼,看着也不像是带了的,洛言这才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他随身只带了点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没想到需要自己带这些生活用具。
宋启声见他耳朵都红了,手搭在他肩上压了压,这不是问题,他们等一下可以列个清单,宋启声开车回去帮他买了再带回来。
大娘没想让他们在这里过不下去,摆了摆手,“没带没事,等等我给你们拿来。”
洛言走到房间里看了眼,他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短缺的不仅是一个暖瓶,仅仅靠宋启声手里的箱子,他在这里根本生活不了。
大娘被他逗得笑了声,大方地一挥手,两个人被她带着回了家。
三个人走在门口时,远远听见村尾传来一阵人声,是出去找人的村里人回来了,大娘都进了屋,听见声音又绕出来,探头去看。
几分钟后,走在最前面的人到了她家门口,大娘将人叫住,“栓子,那娃娃找到没有?”
被叫住的男人出了口粗气,抹了把脑门的汗,“大娘,没呢,吃口东西等着天黑我们还得找一遭。真是搞不明白,这孩子跑哪去了。”
失踪整一天的孩子,迷失在大山里的几率能有多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