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看着眼前这反应机警的年轻小辈,皇帝不由得感叹道:朕这一生,成也陈氏,败也陈氏。当年靠皇后家坐稳了这把龙椅,可事后却处处遭人掣肘,难施拳脚。世家之祸若此,朕本不愿让这江山为世家所控,但现在已经无力回天了。好在燕王也是个有自己主意的,想来他舅舅也难干涉太多,这储君之位还是
这等国家大事,皇帝却突然开口说与谢云韶听,谢云韶心下一凛,忙下拜打断道:储君之事关系国本,想必陛下自有圣裁。
皇帝闻言一笑,道:倒是反应快。不过,如此朕便更加不能留你了。来人!
禁卫军闻声而入,将谢云韶擒住。
谢氏女借燕云令之名,私改账簿,暗通异邦;假拟罪名,诬告五皇子。即刻下狱问罪,听候发落。
当年的陈氏,如今的谢家,皆是门第高贵、世代相沿的大姓家族。皇帝虽有心压制,奈何多年未见成效。如今既然已打定主意传位李皓棠,便不会让他也落入自己同样的境地之中。谢云韶这个燕王妃他是非除去不可。
当年在燕云的一系列事情便是引子,谢云韶看出来了皇帝是想借此事反手一搏,灭谢氏,压陈家,给李皓棠的将来清障。
只是如此动作势必会引起李鸿熙的野心,怕他借故生乱,故而才借那封折子将他禁闭在家。
当真是好大一盘棋!
谢云韶双手在袖中紧攥。皇帝有心除陈、谢二族,可世家们又岂是坐以待毙的性子。
知父莫如子,难怪李皓棠说暗中调兵有备无患。这冲突一起,仅凭京中禁卫怕是难以平息。到时候遭殃的可不只是世家大族,怕是连带着百姓也要遭殃。
真是糊涂!
皇帝见她一脸不忿,道:尔无需太过担忧,谢府上下很快便会与你团聚了。
说罢便示意禁卫将她带出去。
陛下,燕王殿下进城了,眼下已入南门。此时内侍忽来传报。
还不快押下去!皇帝一挥手,便有几个携刀侍卫进入殿中。
李皓棠带着几位亲随,从东门入城。甫一进城,他们便察觉出气氛有些许不对。
繁华的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但总是临街的高门朱户门却都大门紧闭,毫无往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
李皓棠心下一叹: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万幸是他已有万全之策。
他偏头示意万弘光上前,低声吩咐道:让城外做好准备,按昨日计划行事。
是。万弘光小声应到。
这时,有一布衣抱着一副药匆匆沿街跑过,脚下没注意,差一点儿撞到了万弘光的马上。马儿惊得扬踢嘶鸣,好在万弘光反应够快,及时调转马头,双方均无大碍。
待那人远去,万弘光借转道的机会凑近道:王爷,一个时辰前,王妃被带进宫了。
李皓棠长指紧了紧缰绳,继而勒停了马。
王爷?
李皓棠随机便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先去李鸿熙府上。李皓棠调转马头,向着李鸿熙的府邸扬鞭而去。
一开始,李鸿熙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禁足背后会有何动乱,但当世家们纷纷用各种方法联络他时,李鸿熙终于意识到有些不对了。
因为他心情烦躁避而不见的那些谋士也终于得以进书房,以论时局。 ↑返回顶部↑
这等国家大事,皇帝却突然开口说与谢云韶听,谢云韶心下一凛,忙下拜打断道:储君之事关系国本,想必陛下自有圣裁。
皇帝闻言一笑,道:倒是反应快。不过,如此朕便更加不能留你了。来人!
禁卫军闻声而入,将谢云韶擒住。
谢氏女借燕云令之名,私改账簿,暗通异邦;假拟罪名,诬告五皇子。即刻下狱问罪,听候发落。
当年的陈氏,如今的谢家,皆是门第高贵、世代相沿的大姓家族。皇帝虽有心压制,奈何多年未见成效。如今既然已打定主意传位李皓棠,便不会让他也落入自己同样的境地之中。谢云韶这个燕王妃他是非除去不可。
当年在燕云的一系列事情便是引子,谢云韶看出来了皇帝是想借此事反手一搏,灭谢氏,压陈家,给李皓棠的将来清障。
只是如此动作势必会引起李鸿熙的野心,怕他借故生乱,故而才借那封折子将他禁闭在家。
当真是好大一盘棋!
谢云韶双手在袖中紧攥。皇帝有心除陈、谢二族,可世家们又岂是坐以待毙的性子。
知父莫如子,难怪李皓棠说暗中调兵有备无患。这冲突一起,仅凭京中禁卫怕是难以平息。到时候遭殃的可不只是世家大族,怕是连带着百姓也要遭殃。
真是糊涂!
皇帝见她一脸不忿,道:尔无需太过担忧,谢府上下很快便会与你团聚了。
说罢便示意禁卫将她带出去。
陛下,燕王殿下进城了,眼下已入南门。此时内侍忽来传报。
还不快押下去!皇帝一挥手,便有几个携刀侍卫进入殿中。
李皓棠带着几位亲随,从东门入城。甫一进城,他们便察觉出气氛有些许不对。
繁华的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但总是临街的高门朱户门却都大门紧闭,毫无往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
李皓棠心下一叹: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万幸是他已有万全之策。
他偏头示意万弘光上前,低声吩咐道:让城外做好准备,按昨日计划行事。
是。万弘光小声应到。
这时,有一布衣抱着一副药匆匆沿街跑过,脚下没注意,差一点儿撞到了万弘光的马上。马儿惊得扬踢嘶鸣,好在万弘光反应够快,及时调转马头,双方均无大碍。
待那人远去,万弘光借转道的机会凑近道:王爷,一个时辰前,王妃被带进宫了。
李皓棠长指紧了紧缰绳,继而勒停了马。
王爷?
李皓棠随机便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先去李鸿熙府上。李皓棠调转马头,向着李鸿熙的府邸扬鞭而去。
一开始,李鸿熙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禁足背后会有何动乱,但当世家们纷纷用各种方法联络他时,李鸿熙终于意识到有些不对了。
因为他心情烦躁避而不见的那些谋士也终于得以进书房,以论时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