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狄突然有意与之联合,甚至能说出来原谅的话,只怕也是想利用羌人对燕云的熟悉,来加大战争胜利的可能。
  王爷是一定要打的意思吗?谢云韶在李皓棠身边坐下,问道。
  倒也未必。李皓棠放下手里的茶杯,道若能控制住局面,也不一定要打。若是真的出面绞杀,那他几年的苦心招抚便尽数白费了。
  闻他此言,谢云韶便放心道:既然不一定要出兵,我觉得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促成朝廷接受羌人。北狄有想法拉羌人回归,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安招他们归顺。
  此番羌人内讧,怕也是这么多年都归顺无望,加之塞外苦寒,这才有人动了回归北狄的心思。
  李皓棠皱眉道:他们多年来都有此打算,但问题只在于皇帝和朝廷不肯接受。
  朝廷将他们拒之塞外,最大的原因不过是担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梁本就在燕云十六州这里与北狄战争多年。这样一支与北狄同源的部族前来投靠,任谁都会怀疑其用心。
  这么多年过去了,羌人也都一直安静无事。这些年过去了,朝廷也渐渐地把他们给忘了。
  不怕被人防备,更怕的被人遗忘。
  我们可以借此将事闹开,让朝廷重新起议招抚羌人一事。
  李皓棠看着谢云韶道:我能控制住徐水的局面,但是朝廷那边却并不好出面去讲的。
  谢云韶冲他笑:王爷怎么能忘记府上的长史大人呢?
  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李皓棠心中了然。
  李皓棠其实也有心将这些羌人收归己用,故而在知道他们的存在后,也一直授意下面的人出面相助。
  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之前与羌人接触的陈拔是皇帝防备的陈家家主,现在李皓棠自己在燕云的影响又为皇帝所忌惮,确实都不好出面提及此事。
  如今有赵文虞在,借由他之口将此事翻出来,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陈筹将消息送到,心里却依旧惴惴不安。他一路心神不定地往回走,连迎面过来的赵文虞都未能看到。
  陈大人这么晚还来王府,是有何事? 赵文虞倒是看得清楚,远远地便同他打招呼。
  最近赵文虞在衙署整理燕州流民的详细户籍,针对留居于燕州的番异人士,他所流露出的那种厌憎,让陈筹十分地不喜。
  但赵文虞王府有着长史的身份,陈筹若是不理会他也担心会对燕王府有影响。
  念及此,陈筹迅速编了一个理由,对赵文虞道:下官有账目上的事请教王妃。
  赵文虞却不太相信他的话:即使账目有疑点,但陈大人这么晚来寻王妃,怕是不妥吧。
  是否妥当王爷自有定论,不劳赵长史判断了。陈筹的语气不怎么好,倒是赵长史,深夜方归,不知是何事缠身?
  赵文虞微微一笑,道:我查看了燕州安置流民的花费,其中有些不明之处,还望明日陈大人能为我解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