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3 / 3)
好在谢云韶带来的人一到,加上原来的城兵一起,他们勉强又拦住了往里冲的人。
流民就不是人了吗?在你们眼里我们就比别人低贱吗?人群中有一个少年大声嚷嚷着。
人群一片哄闹,纷纷控诉着刚才官兵粗暴的行径。
好不容易等人群又安静下来,谢云韶还没开口,就听见陶德大声地吼道:没有人不尊重你们,是你们先不尊重自己!官府承诺救济你们,可没说要养着闹事的闲人!
谢云韶打量着带头说话的那个少年,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带着愤懑不甘,衣着粗简而干净,看上去他与谢昭年纪差不多大。
少年指着陶德怒道:我们的田地都在家乡,那里马上要打仗了,你让我们如何生存?
陶德接不上话来了。这个道理他何尝不懂,但有人故意挑事,一旦闹大了,燕州乱起来,难免会影响蔚州的军心和战况。
他在后方留守,第一要务便是要维持燕州城的稳定安宁。
谢云韶让万弘光放那个少年过来,眼睛看着他,口中的话却是在对人群讲:
首先,燕军眼下正在招募士兵,有志从军者也可前往投戎。若入了军籍,自然也是有粮饷的。
其次,在燕州期间,你们没有土地,但是也可以劳作。燕州城的城墙目前正在修缮加固,你们可以加入其中,以换取衣食。不劳者无获,多劳者多得。
当然,病弱残疾者,官府会如常提供饭食。
最后,燕州城里所有的流民,必须去官府登记姓名和原籍,待战事结束,你们必须立即返回家乡。病弱残疾无法自行返回者,可选择留在燕州或者官府派人送你回去。
如此,诸位可有异议?谢云韶对着众人道。
若你们信守承诺,我们自然同意。
少年人那里经得起谢云韶故意激将,那少年听了,立即带头在人群里大声应答道。
周围人见此,也纷纷开口附和。
人群应话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纵有真想故意闹事的,也不敢这时开口反对了。
谢云韶笑了,转而对陶德道:如此便是最好了,还请陶太守尽快安排下去吧。
陶德在一旁听得佩服不已,这样安排下去,不仅能为战事提前做好人员储备,还能加快解决城墙加固的工事。而且将修缮款与赈济合二为一,又省了不少钱粮。而流民们有事可做,也就少了寻衅闹事之人。
陶德低头连连言是,躬身对着谢云韶行礼,但一抬头,刚直起的腰又弯了下去。
陶德望着谢云韶身后,又行了个大礼:下官见过王爷!
谢云韶回过头,见李皓棠骑在马上,立于人群之外,正看着她。
李皓棠在蔚州也一直担心燕州这里的情况。
自从皇帝在朝中打压陈家以来,李皓棠就暗中把陈家的势力往北边调配。
那日事发突然,李皓棠虽然将计就计,努力引导皇帝把自己贬到此处,但是他的亲信文臣却都留在了京城。而且因为贵妃和李鸿熙的缘故,他们恐怕一时半刻也难从京城脱身而出。
↑返回顶部↑
流民就不是人了吗?在你们眼里我们就比别人低贱吗?人群中有一个少年大声嚷嚷着。
人群一片哄闹,纷纷控诉着刚才官兵粗暴的行径。
好不容易等人群又安静下来,谢云韶还没开口,就听见陶德大声地吼道:没有人不尊重你们,是你们先不尊重自己!官府承诺救济你们,可没说要养着闹事的闲人!
谢云韶打量着带头说话的那个少年,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带着愤懑不甘,衣着粗简而干净,看上去他与谢昭年纪差不多大。
少年指着陶德怒道:我们的田地都在家乡,那里马上要打仗了,你让我们如何生存?
陶德接不上话来了。这个道理他何尝不懂,但有人故意挑事,一旦闹大了,燕州乱起来,难免会影响蔚州的军心和战况。
他在后方留守,第一要务便是要维持燕州城的稳定安宁。
谢云韶让万弘光放那个少年过来,眼睛看着他,口中的话却是在对人群讲:
首先,燕军眼下正在招募士兵,有志从军者也可前往投戎。若入了军籍,自然也是有粮饷的。
其次,在燕州期间,你们没有土地,但是也可以劳作。燕州城的城墙目前正在修缮加固,你们可以加入其中,以换取衣食。不劳者无获,多劳者多得。
当然,病弱残疾者,官府会如常提供饭食。
最后,燕州城里所有的流民,必须去官府登记姓名和原籍,待战事结束,你们必须立即返回家乡。病弱残疾无法自行返回者,可选择留在燕州或者官府派人送你回去。
如此,诸位可有异议?谢云韶对着众人道。
若你们信守承诺,我们自然同意。
少年人那里经得起谢云韶故意激将,那少年听了,立即带头在人群里大声应答道。
周围人见此,也纷纷开口附和。
人群应话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纵有真想故意闹事的,也不敢这时开口反对了。
谢云韶笑了,转而对陶德道:如此便是最好了,还请陶太守尽快安排下去吧。
陶德在一旁听得佩服不已,这样安排下去,不仅能为战事提前做好人员储备,还能加快解决城墙加固的工事。而且将修缮款与赈济合二为一,又省了不少钱粮。而流民们有事可做,也就少了寻衅闹事之人。
陶德低头连连言是,躬身对着谢云韶行礼,但一抬头,刚直起的腰又弯了下去。
陶德望着谢云韶身后,又行了个大礼:下官见过王爷!
谢云韶回过头,见李皓棠骑在马上,立于人群之外,正看着她。
李皓棠在蔚州也一直担心燕州这里的情况。
自从皇帝在朝中打压陈家以来,李皓棠就暗中把陈家的势力往北边调配。
那日事发突然,李皓棠虽然将计就计,努力引导皇帝把自己贬到此处,但是他的亲信文臣却都留在了京城。而且因为贵妃和李鸿熙的缘故,他们恐怕一时半刻也难从京城脱身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