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婆婆把面端上桌,还拿了一小碟酱萝卜过来,笑着说:“这酱萝卜是老婆子我自己腌的,味道重了些,你们佐着面吃刚刚好。”
  “多谢。”陶枝笑着应了一句,用筷子挑散面条上的浇头。
  陶枝吹开浮在上头的油花,先尝了一口汤,鳝骨熬出来的汤底鲜美无比,咸淡也是恰到好处,面条爽滑劲道,最妙的是点缀在其中的油浸鸡丝,口感油润有嚼劲,一丝一缕,都饱含煸炒过后的干香和一点子姜末的辛香,是越嚼越有滋味。
  这一碗面分量十足,陶枝一开始就吃了些炸货,半碗面下去,肚子就饱了。
  陶枝实在觉得浪费,捧着碗把汤喝了个精光,又把鸡丝挑出来吃了。徐泽看她吃个面和绣花一样,忍不住说:“吃不完就别吃了。”
  二堂哥闷不吭声的吃完自己的那碗,还替二堂嫂把剩下的解决了。
  陶枝见了扭头过去看他,徐泽把自己的那一碗面吃完,擦了擦嘴说:“别看我,我也吃不下了。”
  陶枝可惜道:“还剩这么多……”
  徐泽看几人都吃饱了,就上前把钱付了,又拉着她的手朝外走,低声说:“在这儿浪费不了,你没瞧见栈桥上那么多乞儿,剩下的饭菜没一会儿就被他们偷吃了……”
  “你倒是对这儿熟得很。”陶枝笑道。
  “那是,小时候我可是常来这边玩的。”徐泽语调轻快的说。
  几人在摊位上闲逛,陶枝见那贩子卖的橘子还算新鲜,便要了一斤,“一斤冒头了,收您一百八十文。”
  “这么贵?”陶枝瞬间就不想要了。
  那小贩解释道:“这橘子是秋日里摘下来存在地窖里的,又坐了船从南边运过来,里头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果子新鲜,味道也好,甜津津的,一百八十文一斤真不算贵。”
  话虽如此,陶枝还是觉得肉疼,她养一只鸭子都卖不到这个数呢。
  徐泽打开钱袋拿钱,笑道:“又不是常买的,你想吃咱们就买一点尝尝,好歹是过年呢。”
  “也是,都快过年了就奢侈一回。”陶枝笑着接过小贩手里的一兜橘子。
  出了盘江码头,徐泽又赶着车往斗彩街去了,到了街口有两个巡逻的皂吏将他们拦了下来,“这条街正在搭彩楼,车轿过不去,你们赶车的往东头绕。”
  “差爷,我们就是来这儿逛的。”徐泽笑嘻嘻的回话。
  皂吏不耐烦的往街边一指,“人进去,牛车停在那儿。”
  徐泽从善如流的把牛车赶过去,几人下了车往里走,陶枝抬头往远处看,这才知道彩楼是何物。
  那竹架子搭了几丈高,不亚于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横七竖八的竹竿足足有手臂粗,上头还插了不少绣旗,五颜六色的,迎着风猎猎作响,定睛一看竹楼上还站了三个人,正在扎绸带、挂灯笼。
  陶枝连忙问徐泽,“这彩楼搭了有何用处?”
  “没啥用处,喜庆,好看。”徐泽啧了一声接着说:“要我说,还是上元节扎的彩灯才叫好看,回头咱们再来。”
  街面上也是人声鼎沸,往来看杂耍的男女老少都有,其中不乏托家带口出来玩的,两个做丈夫的都各自把媳妇儿护住,顺势挤到了人群里。
  前头围了一大圈人,徐泽忙牵着陶枝的手挤进去看,原是几个踢瓶、弄碗、顶缸的小伙。
  徐泽嫌这些没意思,又退了出来,寻了一处舞刀弄枪的上前去看。陶枝一扭头发现对街在表演皮影戏,便扯了扯他的袖子,贴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不看这个了,咱们去看皮影戏吧。”
  徐泽恋恋不舍的回头,陪着她往对街挤了过去。
  这一场戏说的正是牛郎织女,帷布上两个半尺高的小人,雕得是惟妙惟肖,连衣襟飘带都绘了彩,念白一唱,月琴弹得如泣如诉,帷布上的两个小人竟如活了一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