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2 / 3)
她心中已有七八分把握:这些应是北静王麾下兵士。
临近皇城,宝钗忽然拨开车帘,抢过扫红手中的缰绳,猛然抽绳,车马一下子失控,一阵颠簸,马车拦在了一队兵马面前。
那为首的将士一愣,前方数骑立刻勒马回头,眼神凌厉,刀光森然。须臾,兵士将车马围困,长枪一齐指来。
宝玉还在懵懂,宝钗便跳下马车,大声问话:“这可是王爷的兵马?车上是原来荣国公贾府贾宝玉,我们贾府与王爷是世交之谊。”
宝玉吓得一怔,忙欲解释,却被宝钗稳稳按住。
只听她声音清亮:“民女薛宝钗,乃薛家女,贾宝玉之妻。”
兵士们彼此一望,神情微动,旋即有人策马上前,冷声道:“薛姑娘,请随我来。”
宝玉心中惊疑,目光死死盯着宝钗,他隐约明白自己被宝钗利用,又进了另一重局势,却又无力挣脱。
车马转弯,不久便抵达皇城前一间闭户的当铺。
宝玉入店时,正见一人被几人围着,自坐于其中。
那人一袭青袍,面容清俊温润,眉目间自有一股书卷之气,与身边好些将士肃杀之气格格不入。他望见宝玉,目光微微一颤,笑容却极为温和:“宝玉,好久不见。”
宝玉猛然僵住,仿佛时光倒流,记忆里那个端方含笑的王爷又站在眼前。可往昔种种,在如今贾府处境下,胸口只剩沉重。他回头看了看宝钗,才转头低低朝北静王行礼道:“草民……叩见王爷。”
水溶竟起身搀扶宝*玉,道:“你我从前颇有私交,即是故友,便不必如此。”
宝钗却已上前一步,盈盈施礼,言辞恳切:“殿下,宫中如今被强盗盘踞,济民坊流民惨遭尸患,京城百姓困苦不堪。殿下若能挥师剿灭逆贼,救出无辜,必得天下拥戴。”
她明知北静王的谋划,却装作只求百姓安宁,一副忠厚妇人的姿态。“只是王爷,宝玉的表妹林姑娘被带到宫中,请王爷帮助宝玉,将林妹妹带出宫。”
宝玉侧目望着她,眼神愈发迷乱。
他心中满是混乱。
这话是真的替黛玉求情,还是……又一次利用?
北静王似笑非笑地打量二人,终是点头,语调温润:“既是宝玉亲眷,你放心,我们进宫后定尽力寻她,护她周全。”
北静王向来是忠义仁厚的,这一句承诺,落在宝玉耳里,却似一阵甘雨。
他胸中乱作一团,既感动,又困惑,既觉得被宝钗推入算计,又无法拒绝这唯一的希望。
但是宝玉还是有疑惑:“可我们如今怎么进皇城呢?”
北静王与身边的将领们相识一笑。
京营得旨,急调兵马分散城中驱逐尸潮。
然而军中已是人心惶惶,许多士卒记得昨夜同袍惨叫倒地,被活尸分食的惨状,心胆俱裂。有人深感此乃妖孽不可力敌,正午时分活尸蛰伏最深时,竟趁大开城门,丢盔卸甲,弃甲曳兵,各自逃命。更有整队溃散,冒险混入流民之中,逃向郊外。
京城门户洞开,南北西几城门失了防守,流民成群结队地缓步抱着三日粮米离开,北静王的人马便是在此刻混入京城。
他们自称是边城逃兵,以“入城助剿活尸”为名,大肆绞杀街巷间的残尸,又四处劝告义军,将“先帝朝政紊乱,逼反百姓”挂在口中,言语间不与义军正面为敌,反以好言安抚。
明明他们人马寡少,较义军万众不及一隅,却凭智谋,先纵活尸制造恐慌,再披假身份入京。分明是黄雀在后,却偏似顺水推舟、降妖除怪之势,竟在城中来去如入无人之境。
此时,北静王早已潜兵皇城脚下。义军营中也有人心疑窦,不信真有“神兵天降”。直到暮色渐起,京营才遣幕僚入皇城禀报闯王邀功。谁料京营的人甫入宫门,便正撞上北静王早埋伏下的精锐。
于是,一桩“义军入宫请功”的事,骤然变作“前朝余孽攻入皇城”。 ↑返回顶部↑
临近皇城,宝钗忽然拨开车帘,抢过扫红手中的缰绳,猛然抽绳,车马一下子失控,一阵颠簸,马车拦在了一队兵马面前。
那为首的将士一愣,前方数骑立刻勒马回头,眼神凌厉,刀光森然。须臾,兵士将车马围困,长枪一齐指来。
宝玉还在懵懂,宝钗便跳下马车,大声问话:“这可是王爷的兵马?车上是原来荣国公贾府贾宝玉,我们贾府与王爷是世交之谊。”
宝玉吓得一怔,忙欲解释,却被宝钗稳稳按住。
只听她声音清亮:“民女薛宝钗,乃薛家女,贾宝玉之妻。”
兵士们彼此一望,神情微动,旋即有人策马上前,冷声道:“薛姑娘,请随我来。”
宝玉心中惊疑,目光死死盯着宝钗,他隐约明白自己被宝钗利用,又进了另一重局势,却又无力挣脱。
车马转弯,不久便抵达皇城前一间闭户的当铺。
宝玉入店时,正见一人被几人围着,自坐于其中。
那人一袭青袍,面容清俊温润,眉目间自有一股书卷之气,与身边好些将士肃杀之气格格不入。他望见宝玉,目光微微一颤,笑容却极为温和:“宝玉,好久不见。”
宝玉猛然僵住,仿佛时光倒流,记忆里那个端方含笑的王爷又站在眼前。可往昔种种,在如今贾府处境下,胸口只剩沉重。他回头看了看宝钗,才转头低低朝北静王行礼道:“草民……叩见王爷。”
水溶竟起身搀扶宝*玉,道:“你我从前颇有私交,即是故友,便不必如此。”
宝钗却已上前一步,盈盈施礼,言辞恳切:“殿下,宫中如今被强盗盘踞,济民坊流民惨遭尸患,京城百姓困苦不堪。殿下若能挥师剿灭逆贼,救出无辜,必得天下拥戴。”
她明知北静王的谋划,却装作只求百姓安宁,一副忠厚妇人的姿态。“只是王爷,宝玉的表妹林姑娘被带到宫中,请王爷帮助宝玉,将林妹妹带出宫。”
宝玉侧目望着她,眼神愈发迷乱。
他心中满是混乱。
这话是真的替黛玉求情,还是……又一次利用?
北静王似笑非笑地打量二人,终是点头,语调温润:“既是宝玉亲眷,你放心,我们进宫后定尽力寻她,护她周全。”
北静王向来是忠义仁厚的,这一句承诺,落在宝玉耳里,却似一阵甘雨。
他胸中乱作一团,既感动,又困惑,既觉得被宝钗推入算计,又无法拒绝这唯一的希望。
但是宝玉还是有疑惑:“可我们如今怎么进皇城呢?”
北静王与身边的将领们相识一笑。
京营得旨,急调兵马分散城中驱逐尸潮。
然而军中已是人心惶惶,许多士卒记得昨夜同袍惨叫倒地,被活尸分食的惨状,心胆俱裂。有人深感此乃妖孽不可力敌,正午时分活尸蛰伏最深时,竟趁大开城门,丢盔卸甲,弃甲曳兵,各自逃命。更有整队溃散,冒险混入流民之中,逃向郊外。
京城门户洞开,南北西几城门失了防守,流民成群结队地缓步抱着三日粮米离开,北静王的人马便是在此刻混入京城。
他们自称是边城逃兵,以“入城助剿活尸”为名,大肆绞杀街巷间的残尸,又四处劝告义军,将“先帝朝政紊乱,逼反百姓”挂在口中,言语间不与义军正面为敌,反以好言安抚。
明明他们人马寡少,较义军万众不及一隅,却凭智谋,先纵活尸制造恐慌,再披假身份入京。分明是黄雀在后,却偏似顺水推舟、降妖除怪之势,竟在城中来去如入无人之境。
此时,北静王早已潜兵皇城脚下。义军营中也有人心疑窦,不信真有“神兵天降”。直到暮色渐起,京营才遣幕僚入皇城禀报闯王邀功。谁料京营的人甫入宫门,便正撞上北静王早埋伏下的精锐。
于是,一桩“义军入宫请功”的事,骤然变作“前朝余孽攻入皇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