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 / 3)
一旦闯王下令搜府要人,便是藏好了沅凌,黛玉庇护前朝理国公的嫡子虽不至大罪,也足以让她在闯王面前失了分寸与信任。
柳晏好歹还有两个乳母跟着,沅凌甚至连行李都没有。
两个孩子虽年纪尚小,却都清楚自身处境,懂得默默接受府中安排。
他们将作为林家远房宗亲,随运送林家家私的马车一并离京。车马不多,不过数辆木箱货车,最紧要的,还是将这两位小公子安全送至姑苏。
黛玉亲自领着两个孩子到正院,给他们送行。
她缓声叮嘱:“柳公子,到了江南后,护卫们会暂时安顿,继而再往岭南寻你父亲。”
柳晏昨夜便已从先生口中得知此事。虽心中背痛,但是好在父亲不是在宫中遭人虐杀,已是不幸中的幸事。七岁的孩子,心中并无太多仇恨,只要父亲尚有生机,他便已知足。
然而世道纷乱,车队一路必经山高路险,不免遭遇乱军、盗寇。若无忠心之人护送,断然难至目的地。
黛玉昨夜睡得早,一早醒来便急找裴石商量,要了暗卫一路护送沅凌和柳晏。而黛玉自己则将车队交于倪二和茜雪,给了银钱要他们到了姑苏后置办些买卖。往后更可与贾芸一南一北,互通有无,贸易往来。
正院内,随行的丫鬟婆子与府兵小厮已分列两侧,等候启程。多半人是贾府在金陵的旧属,同行重回故土。
有人为生计,有人为孝义,他们才能在一路凶险中坚持到江南。
平儿自角门急步而来,稍稍迟了一步,见人已齐集,连宝钗也由周瑞家的陪着来到正院。
她忙唤道:“林姑娘,是我来迟了……两位公子都上车了吗?”
黛玉回过神,对平儿浅笑:“他们在车上呢,一路上还要平儿嫂子多照顾了。”
平儿应声,“哪的话,你能替我在宝二爷面前要了金陵的管家权,我还来不及谢你呢。你家两位小公子,我自会尽心照料。”
黛玉微微颔首,带着一点调侃:“路途漫长,两个孩子,也算与你做个伴,消遣些寂寞。”
平儿也笑了笑,眼底却闪过一点落寞:“也是,原想着鸳鸯会回金陵父母身边,没想她与兄嫂坚持留在京中,若不然,也好有个伴。”
宝钗上前一步,笑意温和,向平儿道:“平儿嫂子带着这么多金银器物,一路上务必多加小心。我们当初一路进京,若不是卫公子与义军护送,只怕也未必能安稳到此。”
黛玉转首问她:“二哥哥怎的不来送送平儿嫂子?”
宝钗轻叹一声,神色略显无奈:“我方才去看过,他许是因妹妹要离府,心下难受吧。”
黛玉蹙眉:“分家的账册他已亲手落了印,我还以为他已经想开了。”
马车辚辚启行,车轮声缓缓压过青石,黛玉凝望片刻,语气带些感慨,“事已至此,还望姐姐多费些口舌劝劝。”
宝钗柔声答道:“妹妹的家私向来有旧册为证,二爷纵然心中不快,也只能认了。只是没想到,昔日贾府体面多半倚仗林家留给妹妹的家业,他才心里郁结吧。”
黛玉轻轻一笑:“那都是陈年旧事。贾府既收留我,过往用了些银两倒也无妨。我也不会叫二哥哥补还。我还有些现银因车马不够留在贾府,,还需姐姐辛苦守着。”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忽然带笑更正道:“不对,该说是宝二奶奶才是。”
宝钗唇角弯起,淡淡笑着:“妹妹未离府之前,终究还是老爷亲定的当家主子。我怎敢僭越?”
宝钗心想,不过几日而已,以颦儿的性子,既已做了交接,必不会再回头。何况那些金银都还压在贾府,她自无须担忧,总能找到机会占了还在府中的这些。
她语调柔婉,继续道:“往后无论妹妹身在何处,都请常回府上,就当自己家里一般。”
宝钗眸中波澜不兴。她自能劝宝玉另娶,便也不在乎他与黛玉往昔如何。只要她是正室,只要宝玉能安分求取功名,至于颦儿也好、袭人也罢,她都不放在心上。
如今更知林家家资丰厚,宝玉心思还在颦儿身上,她也乐意得见其成。 ↑返回顶部↑
柳晏好歹还有两个乳母跟着,沅凌甚至连行李都没有。
两个孩子虽年纪尚小,却都清楚自身处境,懂得默默接受府中安排。
他们将作为林家远房宗亲,随运送林家家私的马车一并离京。车马不多,不过数辆木箱货车,最紧要的,还是将这两位小公子安全送至姑苏。
黛玉亲自领着两个孩子到正院,给他们送行。
她缓声叮嘱:“柳公子,到了江南后,护卫们会暂时安顿,继而再往岭南寻你父亲。”
柳晏昨夜便已从先生口中得知此事。虽心中背痛,但是好在父亲不是在宫中遭人虐杀,已是不幸中的幸事。七岁的孩子,心中并无太多仇恨,只要父亲尚有生机,他便已知足。
然而世道纷乱,车队一路必经山高路险,不免遭遇乱军、盗寇。若无忠心之人护送,断然难至目的地。
黛玉昨夜睡得早,一早醒来便急找裴石商量,要了暗卫一路护送沅凌和柳晏。而黛玉自己则将车队交于倪二和茜雪,给了银钱要他们到了姑苏后置办些买卖。往后更可与贾芸一南一北,互通有无,贸易往来。
正院内,随行的丫鬟婆子与府兵小厮已分列两侧,等候启程。多半人是贾府在金陵的旧属,同行重回故土。
有人为生计,有人为孝义,他们才能在一路凶险中坚持到江南。
平儿自角门急步而来,稍稍迟了一步,见人已齐集,连宝钗也由周瑞家的陪着来到正院。
她忙唤道:“林姑娘,是我来迟了……两位公子都上车了吗?”
黛玉回过神,对平儿浅笑:“他们在车上呢,一路上还要平儿嫂子多照顾了。”
平儿应声,“哪的话,你能替我在宝二爷面前要了金陵的管家权,我还来不及谢你呢。你家两位小公子,我自会尽心照料。”
黛玉微微颔首,带着一点调侃:“路途漫长,两个孩子,也算与你做个伴,消遣些寂寞。”
平儿也笑了笑,眼底却闪过一点落寞:“也是,原想着鸳鸯会回金陵父母身边,没想她与兄嫂坚持留在京中,若不然,也好有个伴。”
宝钗上前一步,笑意温和,向平儿道:“平儿嫂子带着这么多金银器物,一路上务必多加小心。我们当初一路进京,若不是卫公子与义军护送,只怕也未必能安稳到此。”
黛玉转首问她:“二哥哥怎的不来送送平儿嫂子?”
宝钗轻叹一声,神色略显无奈:“我方才去看过,他许是因妹妹要离府,心下难受吧。”
黛玉蹙眉:“分家的账册他已亲手落了印,我还以为他已经想开了。”
马车辚辚启行,车轮声缓缓压过青石,黛玉凝望片刻,语气带些感慨,“事已至此,还望姐姐多费些口舌劝劝。”
宝钗柔声答道:“妹妹的家私向来有旧册为证,二爷纵然心中不快,也只能认了。只是没想到,昔日贾府体面多半倚仗林家留给妹妹的家业,他才心里郁结吧。”
黛玉轻轻一笑:“那都是陈年旧事。贾府既收留我,过往用了些银两倒也无妨。我也不会叫二哥哥补还。我还有些现银因车马不够留在贾府,,还需姐姐辛苦守着。”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忽然带笑更正道:“不对,该说是宝二奶奶才是。”
宝钗唇角弯起,淡淡笑着:“妹妹未离府之前,终究还是老爷亲定的当家主子。我怎敢僭越?”
宝钗心想,不过几日而已,以颦儿的性子,既已做了交接,必不会再回头。何况那些金银都还压在贾府,她自无须担忧,总能找到机会占了还在府中的这些。
她语调柔婉,继续道:“往后无论妹妹身在何处,都请常回府上,就当自己家里一般。”
宝钗眸中波澜不兴。她自能劝宝玉另娶,便也不在乎他与黛玉往昔如何。只要她是正室,只要宝玉能安分求取功名,至于颦儿也好、袭人也罢,她都不放在心上。
如今更知林家家资丰厚,宝玉心思还在颦儿身上,她也乐意得见其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