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2 / 3)
“先传膳吧,”她放下茶盏,“再请荣禧堂的护院到议事堂来。”
黛玉只浅浅用了碗粥,春纤给黛玉简单梳妆,瞧着倒有从前几分弱柳扶风之态。
议事堂内,荀勇与荣禧堂的护院已在等候。两拨人虽在守城时打过照面,却彼此不熟。秦家旧部沉默冷峻,气势在先,荀勇一众虽是新近得用,却也谨守分寸,不敢多言。
黛玉入堂,目光一掠,见他们神色拘谨,心中微叹。她早已想好,这些秦家旧部毕竟是戍边将士也算英雄,长久替贾府当护院并非正途。
她坐定,先唤荀勇:“荣禧堂的护卫往后仍由你统领。他们不熟贾府旧事,只需照顾我一人即可。裴总领未回,等他归来,自有安排。”
荀勇松了口气,躬身应道:“多谢姑娘信任,只是……”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掠向秦家旧部,迟疑道,“如今府中多了一位主子,往后规矩如何,还请姑娘明示。”
“宝二爷是贾府嫡系公子,我不过是暂理家事。待他休整几日,府中诸务自该听他发落,你们须得敬重。”
话锋一转,她察觉秦家旧部神情愈发凝重,便微微一笑,“不过你们没错,荣禧堂现下皆是女眷,又是库房重地,宝二爷未事先通报,确实不便径入。我能安心补这一觉,也是仗着你们尽忠守职。”
这一句,将护院们先前的顾虑与隐隐不安,化作了心安。
他们本是怕黛玉见怪,没料到她不仅不责罚,还当面肯定。
“你们守城有功,赏你们几日假吧。”她接着吩咐,“荀勇,与赵安商量个章程,让府中护院兵丁轮休几日。荣禧堂就暂借堂中这几位代管,等裴总领回来再作定夺。”
荀勇领命,神情松快下来。秦家旧部也微微收敛了冷意,低首拱手,算是无声领了黛玉的情。
黛玉想着自己也该将账册重新理过一遍,林家的家私与贾府的家业混于一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又想到贾兰年岁渐长,也该为他置一处独院,与宝玉一般,不致局促。
宝玉回来后,府中诸事都要重整,这管家的重担,也要一点点交还于他才是正理。
黛玉想着这府里的事一下子多了许多头绪,她抬眸看向面前的人,声音温和却笃定:“委屈几位在府中暂且做事,待裴石回来,我会在京城中另置宅院安顿你们。”
顿了顿,又似怕他们有所顾虑,补道:“若是不喜京城,金陵、苏州也可……边城亦行。只是我相熟的是长安与江南,边地的门路,还需再打听。”
议事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一人躬身道:“姑娘愿意收留,已是恩深,不敢再劳烦姑娘替我们谋划出路。”
另一人接道:“如今我们都是自由身,安顿好小少爷,自会寻一处落脚之地。”
黛玉轻挑眉,以为他们说的是裴石,似笑非笑:“你们是想带着裴石去占山为王么?”
黛玉想想,以他们的身手长相,好像能成。
众人一怔,忙摇头,“……不过是打猎种树而已。”
黛玉也微怔,旋即失笑。
“你们身怀武艺,却去做猎户农夫,岂不可惜?我原是想着替你们寻些差事,或在府衙当差,或为商队护卫,虽受制于人,却可遮风避雨。”
“姑娘好意,我们心领了。”有人拱手,神色轻松,“只是我们生来便惯了刀尖舔血的日子,不惯被人呼来喝去。宁可找一山头栖身,虽清贫简陋,却也自在。”
堂下人无不颔首。
黛玉轻轻叹息。
世道如此,便是曾为朝廷尽忠的男儿,最后只能苟且偷生,归隐山林。可转念一想,能脱离纷争,或许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成全。
她原本还想着为他们寻差事、重返北地,如今却生了另一层明悟,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反是解脱。
思绪未落,忽听一声熟悉又哽咽的呼唤,自门外传来:“妹妹,我知道你在里面,让哥哥见一见你吧。” ↑返回顶部↑
黛玉只浅浅用了碗粥,春纤给黛玉简单梳妆,瞧着倒有从前几分弱柳扶风之态。
议事堂内,荀勇与荣禧堂的护院已在等候。两拨人虽在守城时打过照面,却彼此不熟。秦家旧部沉默冷峻,气势在先,荀勇一众虽是新近得用,却也谨守分寸,不敢多言。
黛玉入堂,目光一掠,见他们神色拘谨,心中微叹。她早已想好,这些秦家旧部毕竟是戍边将士也算英雄,长久替贾府当护院并非正途。
她坐定,先唤荀勇:“荣禧堂的护卫往后仍由你统领。他们不熟贾府旧事,只需照顾我一人即可。裴总领未回,等他归来,自有安排。”
荀勇松了口气,躬身应道:“多谢姑娘信任,只是……”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掠向秦家旧部,迟疑道,“如今府中多了一位主子,往后规矩如何,还请姑娘明示。”
“宝二爷是贾府嫡系公子,我不过是暂理家事。待他休整几日,府中诸务自该听他发落,你们须得敬重。”
话锋一转,她察觉秦家旧部神情愈发凝重,便微微一笑,“不过你们没错,荣禧堂现下皆是女眷,又是库房重地,宝二爷未事先通报,确实不便径入。我能安心补这一觉,也是仗着你们尽忠守职。”
这一句,将护院们先前的顾虑与隐隐不安,化作了心安。
他们本是怕黛玉见怪,没料到她不仅不责罚,还当面肯定。
“你们守城有功,赏你们几日假吧。”她接着吩咐,“荀勇,与赵安商量个章程,让府中护院兵丁轮休几日。荣禧堂就暂借堂中这几位代管,等裴总领回来再作定夺。”
荀勇领命,神情松快下来。秦家旧部也微微收敛了冷意,低首拱手,算是无声领了黛玉的情。
黛玉想着自己也该将账册重新理过一遍,林家的家私与贾府的家业混于一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又想到贾兰年岁渐长,也该为他置一处独院,与宝玉一般,不致局促。
宝玉回来后,府中诸事都要重整,这管家的重担,也要一点点交还于他才是正理。
黛玉想着这府里的事一下子多了许多头绪,她抬眸看向面前的人,声音温和却笃定:“委屈几位在府中暂且做事,待裴石回来,我会在京城中另置宅院安顿你们。”
顿了顿,又似怕他们有所顾虑,补道:“若是不喜京城,金陵、苏州也可……边城亦行。只是我相熟的是长安与江南,边地的门路,还需再打听。”
议事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一人躬身道:“姑娘愿意收留,已是恩深,不敢再劳烦姑娘替我们谋划出路。”
另一人接道:“如今我们都是自由身,安顿好小少爷,自会寻一处落脚之地。”
黛玉轻挑眉,以为他们说的是裴石,似笑非笑:“你们是想带着裴石去占山为王么?”
黛玉想想,以他们的身手长相,好像能成。
众人一怔,忙摇头,“……不过是打猎种树而已。”
黛玉也微怔,旋即失笑。
“你们身怀武艺,却去做猎户农夫,岂不可惜?我原是想着替你们寻些差事,或在府衙当差,或为商队护卫,虽受制于人,却可遮风避雨。”
“姑娘好意,我们心领了。”有人拱手,神色轻松,“只是我们生来便惯了刀尖舔血的日子,不惯被人呼来喝去。宁可找一山头栖身,虽清贫简陋,却也自在。”
堂下人无不颔首。
黛玉轻轻叹息。
世道如此,便是曾为朝廷尽忠的男儿,最后只能苟且偷生,归隐山林。可转念一想,能脱离纷争,或许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成全。
她原本还想着为他们寻差事、重返北地,如今却生了另一层明悟,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反是解脱。
思绪未落,忽听一声熟悉又哽咽的呼唤,自门外传来:“妹妹,我知道你在里面,让哥哥见一见你吧。” ↑返回顶部↑